APP下载

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述论

2019-01-20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陈岛团中央胡耀邦

张 燕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缘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400多名台州、温州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将满目疮痍的荒岛变成青春奉献的热土。大陈岛垦荒队员们的志愿实践活动及其形成的垦荒精神,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都得到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关注,成为时代主流精神的楷模,激励与鞭策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军事背景:国民党撤退后的大陈岛急需重建。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登陆战,一举收复一江山岛,迫使蒋军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12日、14日至25日,在美国第七舰队和美国其他部队的护航下,盘踞在浙江东部海面大陈、渔山、披山等岛屿及南部海面南麂岛的蒋军全部撤走,并劫走这些岛上共约20000名的居民[1]5,破坏岛上居民住房与生产工具,留下一个“满目疮痍、脏污遍地”的大陈岛。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专门组织调查团于1955年3月3日-22日,赶赴大陈等岛进行实地调查,发布了《中国红十字会关于蒋军在美国指使和掩护下撤出大陈等岛时所犯罪行的调查报告书》[1]。1955年4月8日《文汇报》刊登了该报告书,从而使全国上下对“大陈浩劫”留下了深刻印象,激起了民众对美蒋的仇恨,更激发了广大青年恢复大陈岛生产,开发建设更加美丽大陈岛的热情。

大陈岛等岛屿的解放在中国统一历程中的历史意义及其所受到的“浩劫”,是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的一个重要政治背景。上自中央,下自垦荒队员自身,他们都自觉地将这种政治因素诠释到大陈岛垦荒队的实践行动中。团中央给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信中,将青年们志愿去大陈岛垦荒视作是一种英勇的爱国行为,阐明了垦荒队对巩固大陈岛边防的重要意义,信中部分原文如下:

你们志愿去大陈岛垦荒,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对你们这种英勇的爱国行为,表示无限的欣慰,谨向你们致亲切的敬礼。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蒋介石卖国集团为了破坏大陈岛,在逃跑的时候,不仅把那里的一切建筑毁掉了,而且把全部的居民劫走了。现在你们决心和驻守在那里的英雄边防部队一起,在那里定居下来,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加美丽,这件事,对全国青年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2]

其后,在各类报刊关于大陈岛的新闻报道中,均涉及这层政治背景。如《北京晚报》1965年2月14日第2332号第1版,刊登了《大陈军民庆祝解放十年来建岛守岛光辉成就——决心把大陈建成祖国前哨钢铁堡垒》新闻,其中写道:“今年二月十三日,是大陈岛解放十周年。岛上军民四千多人十二日隆重集会,愤怒谴责美蒋匪帮十年前洗劫大陈的滔天罪行,热烈庆祝全岛军民十年来建岛守岛的光辉成就。……浙江省台州专署代专员杨俊达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岛军民要永远记住‘大陈浩劫’这笔血债,在十年来岛上各项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把大陈岛建设成为祖国前哨的钢铁堡垒和海上乐园。”

垦荒队员们也认同这层政治背景,出发赴岛前写了一封信给全国青年。信中说,大陈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解放前受到了蒋贼大肆破坏,为了早日把它恢复和建设得更美好,他们下决心要把建设大陈岛的艰巨任务担当起来[3]。在给团中央的保证书中,其中第二条就是:“我们要把被敌人破坏过的大陈岛建设成美丽的乐园。我们一到那里,就要投入生产。”[4]

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记战斗在大陈岛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中写道:“盘踞在大陈岛的蒋军,在美国第七舰队掩护下仓惶逃跑,把岛上的一切建筑物毁于灰烬,劫走了全部居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大陈浩劫’。大陈岛,成为凄凉的荒岛。……‘敌人破坏,我们建设!’事隔一年,团市委书记叶洪生同志从杭州开会回来,传达了胡耀邦同志的号召。”[5]

“敌人破坏,我们建设”,是当时青年人志愿垦荒大陈岛的一个重要动因,从而揭示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的政治军事背景。这种政治动因也与当时国家倡导的“军民联防”海防策略相契合。据王宗楣回忆,当时他们上岛后即组建成为一个民兵连,队员们发配枪支,肩负着军民联防任务,直到后来迁入大陈岛的移民增加,垦荒队才逐步退出兵团建制。①根据原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口述回忆,采访时间:2018年11月12日下午,地点:台州市档案局。

解放后的大陈岛已然成为了国共两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斗争的交汇点,美蒋代表的是资本主义,他们撤离时对大陈岛进行了破坏与建设,并劫走了岛上居民,这是垦荒队成立的前提。志愿垦荒青年上岛带有高尚的爱国行为,他们肩负着重建新家园的责任与担当。全国人民在大陈岛志愿青年垦荒队身上,寄托了美好愿望,希望在垦荒队努力实践下,达到戍卫边防的目标,并把大陈岛建设得比过去更加美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无疑是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的最大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大陈岛志愿青年垦荒队成立及其赴大陈岛开发,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期,他们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大陈岛志愿垦荒队员在给团中央的保证书中,将赴大陈岛垦荒的行动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正当我们伟大祖国的城市和农村进入社会主义高潮的时候,我们温州和海门的226个②经原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王宗楣核实,实际人数应为227人。青年人,怀着极其光荣而又兴奋的心情,响应祖国增产粮食和发展海洋水产品的号召,志愿到大陈岛垦荒。”[4]如共产党员张寿春,他当时参加垦荒队,目的就是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③据王宗楣的《原大陈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同志在椒江市武警大队全体干警“贯彻胡耀邦批示、学习垦荒队精神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台州市档案局藏档,档号WZM-26,第10页。

大陈岛垦荒队员在给全国青年的信中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希望全国青年发扬更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最困难、最艰苦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全体垦荒队员们愿以最大的努力,同全国青年一起,在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赛跑前进。”[3]

青年团中央还专门派人将一面题有“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大红锦旗,赠送给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希望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加美丽,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将大陈建成一个渔产富有的岛屿,使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壮丽[2]。

1958年,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大陈岛的青年垦荒队队员也成为了人民公社社员,他们的雄心更大了,和各地迁居到大陈岛的社员们一起,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用“穷棒子”闹革命的精神,在大陈岛上办起工厂,利用岛上资源为国家创造财富,制造和修缮各种工具,向农业、渔业机械化进军。跨上了“大跃进”骏马的垦荒队员们,在公社化的大陈岛上,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历史上展开了崭新的一页[6]。

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完成历史使命的前夕,时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处书记兼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李铁峰,在1960年6月温州《浙南大众报》发表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陈岛》的评论,他肯定了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在文中表示:“自1956年至今,垦荒队……用自己的革命毅力和勤劳巧干的双手,把被敌人摧残成荒无人烟满目凄凉的孤岛,建设成为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大陈。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员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卓越显著的劳动成就,将光荣地载入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史册,人们会永远歌颂他们创造的胜利史迹。”[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上兴起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与高潮,深深影响着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反过来,他们又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担当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使命,以“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与积极分子。

(三)团建背景:团中央调动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组成,与时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耀邦的提倡分不开。1955年11月,胡耀邦同志来浙江省视察工作,听到海门区领导汇报大陈岛解放以后,岛上只有部队,没有群众,遭到敌人破坏后长期荒无人烟的情况。在团省委干部会议上,他说:“能否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纪念即将到来的时候,浙江组成一支青年垦荒队到大陈岛去,建设大陈岛。”①据王宗楣的《原大陈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同志在椒江市武警大队全体干警“贯彻胡耀邦批示、学习垦荒队精神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台州市档案局藏档,档号WZM-26,第3页。当时大陈岛属于温州地区管辖,参加会议的温州团市委书记叶洪生认为,不管这个任务多艰巨,应该落实到温州青年的肩上。会后,叶洪生代表温州青年向胡耀邦认领了这个任务。回到温州向地、市委作了汇报,得到地委的高度重视,立即宣传发动,短短几天内,就有800多名青年参加报名。很快一支220多名的男女青年志愿垦荒队组成了。

胡耀邦关于动员青年人志愿去大陈岛垦荒开发的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调动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共青团建设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1952年8月,胡耀邦就任团中央书记。他对新中国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应做什么进行了思考并明确了方向,“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只有两个字,叫做‘解放’。今后的一切也是两个字,叫做‘建设’。因此青年团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国家建设的任务展开。”[8]

胡耀邦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号召青年人积极参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1953年青年团二大的工作报告中,胡耀邦号召青年:“伟大祖国的建设,为我国人民和青年开辟了无限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做新中国的积极建设者,我们要做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儿女,贡献出我们全部力量、全部智慧,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9]在1953年纪念五四运动25周年大会上,胡耀邦再一次号召青年要立志做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保卫者。

为了在各项建设任务中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青年的突击作用。胡耀邦总结推广发挥青年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围绕经济建设、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如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服务队、青年志愿垦荒队和青年技术革新小组,营造青年林,种植青年试验田,承担青年工程,开展“比学赶帮”活动;还在1955年和1958年召开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表彰先进青年积极分子,还要求《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以大量篇幅宣传介绍这些先进人物,作为榜样去影响广大青年[10]9。

胡耀邦在建国初期的团建思想,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及党中央号召年轻人去农村发展的时代呼声,开始将调动青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指向农村垦荒。195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论,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苏联从1954年开始,大力动员城市青年和其他城市劳动者前往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进行大规模垦荒的运动,为团中央动员城市青年到农村垦荒的做法提供了效仿[11]。1955年4月,团中央组织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学习共青团垦荒工作经验;同年7月27日,在《青年团中央关于响应党的号召,组织青年参加开垦荒地的几项意见》中,团中央认为结合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模式组织青年进行垦荒,在我国也是可行的。这个意见经团中央书记处讨论上报中央后,全国范围内动员青年志愿垦荒的工作迅速展开[11]。1955年8月30日,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在杨华带领下,于9月4日到达黑龙江省萝北县凤翔镇[12]。自此,中国青年垦荒队的组建在全国形成了一股风潮,成千上万的青年提出了奔赴农村垦荒的愿望与请求。正是在以胡耀邦为书记的团中央引领下,在全国各地兴起的青年垦荒队潮流中,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顺利组建,完成了大陈岛垦荒开发与防卫边疆的历史任务,用自己的青春汗水谱写了一曲时代之歌。由此可见,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形成,是当时团中央有意识引领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结成的一个硕果。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影响

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真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从1956年1月29日启程出发,至1960年7月1日宣布完成历史使命,才四年多一点。但是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当前,大陈岛垦荒精神永远熠熠生辉,照耀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

(一)对20世纪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影响。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北大荒垦荒精神并驾齐驱,是闻名全国光荣完成历史使命的志愿垦荒队之一,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与期待,更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据王宗楣回忆,胡耀邦同志曾对他说:“团中央组织了两支青年垦荒队,一支是由杨华同志带队,去了北大荒;一支就是你们,去了大陈岛。你们的行为是全国青年的榜样,党和人民寄予莫大的希望。”[13]4可见,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是团中央重点培养与寄予厚望的一支队伍。当时胡耀邦同志有意宣传大陈岛志愿垦荒队,他对温州团市委书记叶洪生说,“你们把队伍迅速组织起来以后,立即告诉团中央,团中央一定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新闻的地位迅速地发表重要消息”。①据王宗楣的《原大陈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同志在椒江市武警大队全体干警“贯彻胡耀邦批示、学习垦荒队精神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台州市档案局藏档,档号WZM-26,第3页.

1956年1月29日,是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200多名队员启程出发的日子。1月22日,《中国青年报》为此在头版头条发了消息,刊登了团中央给垦荒队的贺信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旗帜的照片。1956年1月31日《中国青年报》第4版,又刊登了《温州青年赴大陈岛志愿垦荒队出发 出发前给全国青年写了封信》的新闻,报道了垦荒队出发时的盛况、志愿垦荒队给团中央的保证书及给全国青年的一封信,使全国人民都知晓了大陈岛志愿垦荒青年的志向与目标,成为了全国青年在志愿垦荒方面的典型。《中国青年报》报道宣传大陈岛青年志愿队后,得到了全国各地青年人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写信要求参加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②根据原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王宗楣口述回忆,采访时间:2018年11月12日下午,地点:台州市档案局。据称收到的信,有一箩筐,由于岛上环境等原因,目前这些信件已风化。

(二)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影响。大陈岛垦荒任务的胜利完成,更是对国民党的一次政治上的大胜利,它增强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影响力,还在于大陈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大陈岛垦荒恢复建设任务在政治上的特殊涵义。1955年2月大陈岛解放之后,全国各地各类新闻报刊对之进行了积极关注与报道。1955年5月14日《文汇报》副页头版刊登了《大陈岛的新生》,对大陈岛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大陈岛上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1965年,大陈岛解放十周年之际,《北京晚报》在2月14日星期日第2332号第1版,刊登了《大陈军民庆祝解放十年来建岛守岛光辉成就——决心把大陈建成祖国前哨钢铁堡垒》新闻,浙江省台州专署代专员杨俊达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岛军民要永远记住“大陈浩劫”这笔血债,在十年来岛上各项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把大陈岛建设成为祖国前哨的钢铁堡垒和海上乐园。

胡耀邦发动大陈岛志愿垦荒建设,也带有把大陈岛建设开发得比国民党统治时期更好的想法。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看到原垦荒队员来信后,非常重视大陈岛建设问题。他把信的内容批转给有关同志,并希望浙江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指定人员加以过问。他还问,报纸上说1955年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陈岛时,岛上居民有14000多人,现在还只恢复到5000左右,是否可靠?值得省委、省政府亲自抓一抓,解剖个麻雀是值得的[13]10。

正如前文政治背景所阐述的,参加大陈岛志愿垦荒队的队员自身以及社会上关注的人们,对于大陈岛垦荒开发建设的行为,也都带有一定的政治内涵成分在里面。他们希望解放后的大陈岛,能够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而大陈岛志愿垦荒队上岛开发建设,正寄托了人们这种政治愿望。

当垦荒队员们发扬垦荒精神,顺利完成垦荒任务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陈岛解放后,在经济上再次取得对国民党的胜利,成为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个典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陈岛垦荒精神曾扮演了这样一个历史角色与地位,被赋予了爱国内涵与政治文化符号,停留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之中。

(三)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精神建构的影响。大陈岛垦荒精神,对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挑战具有普适性与激励性。时隔20多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祖国大地,大陈岛垦荒精神再次被党中央提倡,并在全国普及宣传,社会上再次掀起了学习垦荒精神的热潮。

1983年5月,31名原大陈岛垦荒队员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汇报在大陈岛的艰苦奋斗历程,并诚挚邀请他上岛做客。胡耀邦同志从信上得知还有一批原垦荒队员一直留在大陈岛艰苦奋斗20多年。他建议广播电视、新闻报纸应宣传一下这类不畏艰苦的创业事迹,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发愤图强。“他说,人们连大陈岛都不知道在哪里,至于变化,更是茫然无知,为什么不好好宣传?……他认为继续开发和建设大陈岛,虽然算不上是件大事,但对教育和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是个好题目。”[13]9-10从胡耀邦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与认识来看,他认为大陈岛垦荒精神更契合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精神,希望全社会特别是年青人再来重新学习与提倡。

198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醒目位置刊登新闻《坚持建设大陈岛27年的31名原垦荒队员给胡耀邦写信,报告大陈岛变化喜讯,欢迎青年共建东海明珠,胡耀邦批示要好好宣传艰苦创业事迹,鼓舞青年奋发图强》。同年,7月24日《人民日报》星期日第五版全版专题刊发了《开拓者的土地——来自大陈岛的报告》,并刊发了专门的评论文章:《创业者的苦和乐》,该评论阐述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对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启发与引导价值。他从大陈岛志愿垦荒创业者的苦与乐,引申到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开创期的现实,认为需要开拓的领域很多,希望有志人们,特别是青年,以大陈岛的开拓者为榜样,服从祖国需要,勇敢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文末还引用胡耀邦同志的话,希望我们这些20世纪的中国人多吃苦,要舍得为人民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号召有志青年,都来做“振兴中华”的开拓者。

自《人民日报》刊登后,各省、区新闻媒体先后刊发了关于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事迹。一时间,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对大陈岛原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业绩的宣传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学习热。

(四)对垦荒队员及其后代这一群体人生的影响。大陈岛垦荒精神,对于垦荒队员个人以及后代的成长与发展,均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大陈岛垦荒精神不仅锻炼与培养了一批青年人,而且这种精神传导到家庭及身边的人,引领带动一批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成长成才。

当时参加大陈岛志愿垦荒队的队员,是一批平均年龄不满20周岁、出身城市的青年人。他们不懂生产知识,不会种地,也没有种地的习惯。有些青年初次参加劳动,连韭菜和麦苗也分不清,有个青年被布置去铲麦子里的草,结果把麦苗铲了。他们也没有养猪、养兔、捕鱼的经验,有人看到刚出生的兔子以为是老鼠,坐船也会晕与吐的队员,捕捞渔业更无从谈起了。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级领导与社会民众的鼓励与支持下,虚心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经受磨练与考验,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如“海上姑娘”金育育,从来没有在海上生活过的她报名参加海上渔业队,忍受住风浪的摇晃、颠簸,十几次呕吐,靠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渡过了难关,终于适应海上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海上渔业队队员。1958年金育育被评为“浙江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黄岩县劳动模范”。后来,温州市教育局把她的事迹编进了“小学五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的第19课,题目是《海上姑娘》。诸如金育育这样经历了垦荒经历之后,脱胎换骨,成长为各行各业骨干的人还有很多,如李光旦担任综合商店经理,领导着100多人,从事商业工作;叶荣华担任了电厂副厂长;王宗楣担任大陈镇副书记,等等。在大陈岛垦荒开发建设中,有15名共青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62名队员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0多人多次评选获全国、省级、县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4]249-250。

原垦荒队员李观成回忆起在大陈岛垦荒队的经历,认为是他人生旅途的第一站,给他今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在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尤其在渔业队的生活,是我人生旅途的第一站。追忆那段艰难劳苦的生活,却是我值得回味的光荣历史,她给我人生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指明方向的明灯,使我晚年又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带领着子孙为祖传的百年老店——李大同(老五房)茶食品店,在故乡瑞安市重振雄风,把大陈岛垦荒队精神运用到繁荣市场经济中去,给国家给人民再做点贡献。”[15]142

父母辈们大陈岛垦荒精神基因也传承给了垦荒队员们的后代,他们将父辈们在大陈岛艰苦创业的精神应用到自身的创业发展中,成就了人生理想。1960年出生在大陈岛的垦荒队员后代李勇,父母的耳濡目染使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并孕育了他刚毅、顽强、自信、敢拼的意志和性格。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帆舨队——大陈岛帆舨队和第一个帆舨运动协会——大陈岛帆舨运动协会。当他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将之所取得的成功归结于父母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影响,“在精神上,我有着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父辈们在大陈岛垦荒创业遗传给我的艰苦奋斗精神。因为我在父亲生活过的竹屿岛上亲历的磨练,使我懂得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什么样的艰苦和困难都能对付;只要永远不忘艰苦奋斗精神的珍贵,任何时候任何事业都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点点滴滴地取得成功。”[16]147-152

三、余 论

大陈岛志愿垦荒队自组建至今,已经过去整整62年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垦荒队员们所发扬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依然历久弥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前,均具有指导全局与个人发展的普遍性意义。

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不能忘,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加强对垦荒精神形成背景的了解与认识,加深对党中央做出大陈岛垦荒开发战略部署的初衷,有助于提升大陈岛垦荒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大陈岛垦荒精神曾因其深刻的历史影响性,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与宣传的高潮,构成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大陈岛垦荒精神内涵不变,新时期建设内容以及面临的时代主题却发生了变化,如何结合时代内容,摄取大陈岛垦荒精神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陈岛团中央胡耀邦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的思考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再见,团中央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