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对比

2019-01-16范增锋王绍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分流管大池脑积水

李 宁,范增锋,王绍斌,刘 斐

(潞安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长治 046200)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患者脑脊液的流出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该病的致病因素为患者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颅脑损伤、静脉栓塞、脑膜癌等。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头痛、呕吐及复视等。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进行CT检查及MRI检查时可发现其脑室扩张、脑沟正常或消失。目前,临床上对交通脑积水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其颅内压,改善其脑部的神经功能[1]。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均为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常用手术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比较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潞安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平均年龄为(45.4±3.2)岁;其平均病程为(6.2±1.1)d。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7例;其平均年龄为(45.6±3.1)岁;其平均病程为(6.1±1.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潞安集团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这4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经头颅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其病情为交通性脑积水。2)其精神状况良好。其排除标准为:1)患有进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3)合并有高血压。4)合并有糖尿病。5)合并有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性疾病。6)合并有恶性肿瘤。7)其对治护的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在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对伴有脑室出血或感染的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在术前30 min,取2 g头孢曲松钠(生产厂家: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4117)溶入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在患者的右肩下垫一个枕头,将其头部向左侧转90°(一般对患者的右侧脑室进行穿刺)。确定患者脑部穿刺点的位置后,在其脑部穿刺点处做一个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根据分流管上贮液器的体积确定对患者颅骨进行钻孔的直径。对患者的颅骨进行钻孔后,切开其颅骨下的硬脑膜。对患者硬脑膜下的无血管区进行穿刺,然后在其枕部、额部及后顶部进行钻孔。为患者分离皮下隧道,然后为其安装分流管。使分流管从患者头部的切口处进入,经其耳后、颈部、胸部直至其上腹部。在患者左腹的麦氏点处做一个斜形切口,逐层分离其皮下组织。将分流管的末端置入患者的腹腔。使分流管连接分流阀门,并固定分流管。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为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在患者腰椎的L4~L5椎间隙上确定穿刺点。在穿刺点处做一个约1.0 cm的切口,经切口垂直进针约4 cm,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待患者的脑脊液流出后,旋转穿刺针至针头指向患者的骶尾侧,拔出针芯。将分流管置入患者的腰大池,置入的深度为5.0 cm,待有脑脊液流出后拔出穿刺针。在患者左侧髂嵴处做一个切口,为其分离皮下隧道,经皮下隧道将分流管插入切口。在患者左侧的麦氏点处做一个斜形切口,逐层分离其皮下组织。将末端分流管置入患者的腹腔,置入的深度约为20 cm。剪去患者多余的分流管,将分流管连接分流阀门,并固定分流管。为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逐层缝合其皮肤切口。在术后,为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接受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脑积水的消失情况、病情的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d)住院的时间(d)研究组 20 61.2±10.6 3.4±1.1 11.1±3.5对照组 20 71.4±11.2 6.4±1.4 18.6±5.4 t值 2.958 7.535 5.212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情况、病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率为95%(19/20),对照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率为80%(16/20),两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151)。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5%(1/20),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0%(4/20),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151)。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情况、病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进行开颅手术,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常进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进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其手术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2-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脑积水的消失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分流管大池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什么是脑积水?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脑室外引流在小儿脑室
--腹腔分流管更换术中的作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