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院校擒敌术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01-16葛玉顺

关键词:对抗性受训者教练员

葛玉顺,彭 涛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成都 610213)

1 研究目的

武警院校是武警部队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擒敌术作为一项重要军事技能,从院校期间深入查找当前擒敌术训练中的不足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能够更好为提高武警部队战斗力服务,使擒敌术训练贴近实战、服务实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对我院2016、2017年优秀士兵提干队共计216名学员进行了有关调查与访问,研究对象兼具基层部队和武警院校擒敌术受训经历,具有较好代表性与可信度。

(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为辅。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照实战化训练要求,目前武警部队擒敌术训练还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擒敌术战斗力生成的因素。为深入查找和解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训者普遍认为,除了训练场馆器材保障不力的客观局限,对擒敌术训练不够重视、教练员队伍水平不高、训练内容方法实战性不强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见表1。

表1 擒敌技术训练存在的主要不足(n=216)

(1)对擒敌术训练不够重视。问卷调查表明,对擒敌术训练不够重视是影响当前武警部队擒敌技术训练水平的首要因素。一是对擒敌术科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员简单的认为现代战争形式已经转变为非接触式,擒敌技术已经无用武之地。殊不知结合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特点,敌我短兵相接是较为常见情况,擒敌技能正是我实战制敌、控敌的有效手段。平时的对抗性训练,更是培养官兵勇猛顽强、勇敢打拼等优良品质的有效途径。二是由于目前擒敌考核方式的单一和对抗性考评的不成熟,导致擒敌术还较多停留在“练为演”、“练为看”的考核评价层次,本是平时训练中的“硬功夫”,却成为考核时的“软课目”,导致在制定训练计划和保障等方面投入较少。三是由于对擒敌术训练规律缺乏足够认识,尤其在课后训练中,不少组训者出于对安全、利益和时间精力的考虑,较多安排进行体能训练,对结合擒敌授课内容展开的训练反而较少涉及。

总体上,擒敌术是使用摔、打、擒、拿、控等技法将敌制服的一种手段,既有徒手又有持械的格斗,各种擒拿格斗技术和战术广泛使用,击打身体要害部位的范围广,完成动作时肌肉肉内的张力大,动作速度快,爆发力强,格斗实战十分激烈残酷,是武警官兵遂行任务的重要制敌技能。虽然擒敌术既有单个动作,也有两人对练或套路形式,其实本质上是按照一定方式和目的,将那些具有实战攻防含义的单个或动作组合固定下来,以便传授、记忆与训练,这是世界大多搏击格斗项目都有的特点。当前擒敌术训练大纲减少了套路训练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真正了解每个动作的实战攻防含义且懂得训练的教练员还是太少,而且目前紧贴实战要求的考核方式才真正起步,导致擒敌术训练与考核仍然缺乏实战对抗性,官兵容易因不了解而忽视擒敌术是用于实战攻防技击的本质。

(2)擒敌教练员队伍水平不高。从表1可知,擒敌术教练员队伍水平是影响擒敌术教学和训练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武警院校军事基础训练通常按照专职教员主教、学员队主训模式展开,擒敌术的战斗力由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两个环节共同构成。因此,教练员队伍包括专职教员、学员队分管训练干部、学员班长骨干等。从实际情况看,一是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擒敌术教员,二是学员队干部非专业出身,在课后制定擒敌术训练计划、进行技术指导等方面,受时间精力与业务水平所限,对擒敌术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及时有效的辅助作用,三是学员班长骨干本身也是学习者,致使士兵生对擒敌术技能及训练规律实际把握根本不到位。总体上,擒敌术正课课时较少,课后训练环节的落实情况更显重要,但在军事院校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学习训练的时间相对少,课后训练成效主要取决于组训者。但普遍反映擒敌术课后训练安排很少,训练计划有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组训模式和方法单一,尤其是对抗性训练很少,甚至没有,即便目前新大纲进一步突出了擒敌对抗训练,但实际落实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擒敌术的实战性训练效果。

普遍来说,作为擒敌术教练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素质,一是擒敌术教学和训练相关理论知识,这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特别是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损伤与防治中与擒敌术紧密相关部分。二是长期的擒敌术或相关搏击项目学习训练经历,教练员的实践经历可以帮助其更深理解理论,才能更好指导受训者的学习训练,能够准确揭示擒敌技术动作的实战本质和技术要领。三是丰富灵活的教法训法运用,在任教组训方式上,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讲解示范和分班教学模式上,对于大学生教育和未来基层指挥员,应强调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切实传授和培养学员主动学、思、练的能力。四是要避免学员养成错误认识和痼癖动作,因为学员毕业到基层部队任职后,容易以自身错误认识、习惯和动作来指导擒敌术教学与训练,这种恶性循环与近亲繁殖从长远来说对部队擒敌战斗力的损害不可谓不严重。

(3)训练内容方法实战性不强。战斗力是唯一的根本的评价标准,擒敌术教学训练必须紧密贴近实战,指向战场需要,不能有一点水分,不能搞花架子。但目前,实战化教学训练虽然越来越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与认可,但出于安全保护考虑,擒敌术训练重形式、重套路,而不注重实战对抗的多年积弊始终存在。虽然擒敌术训练内容和方法都不断在优化改革,也有很多实战威力大、易于官兵学习掌握的技术动作,很多训练方法也是多年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但因按训练大纲要求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偏多,而实际分配的时间资源却有限,在具体落实上反倒容易出现“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现象,还不能达到训练贴近实战化的要求。由于对擒敌术实战攻防的本质认识不够,导致内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战场和任务,特别是对抗性练习的现实推广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官兵满意度普遍不高,直接影响着擒敌术训练实效,见表2。

表2 开展对抗性练习的满意度调查(n=216)

事实上,拳谚“宁要一招精不要百招会”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擒敌术训练不能过于追求招式上的多样性或全面性,因为战斗力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动作的杀伤威力与灵活运用能力,而这个能力主要是靠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得以提高。就如同近些年拳击“直摆勾”与散打“远踢、近打、贴身摔”之间的较量,不是谁招式会的多就取胜,最终还是回归于那句老话,“技法无高下,功力有高低”,因此,在当前全球搏击格斗技术种类繁多情况下,所谓创新擒敌技术动作的实战意义不大,更多应着力于扎实打牢受训者实战功力基础,进而提高实战运用能力,这才是擒敌术训练按照实战化要求落实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哪些训练方法至关重要,其中,对抗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与必经阶段。对抗性实战训练是全面检查和提高受训者擒敌技战术运用能力、获得实战经验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擒敌术欠缺贴近实战的对抗训练,过于追求某些花巧好看的动作、声音气势的强大或看起来整齐一致等表象,这样的训练没有紧张的压力,没有肢体的碰撞,没有身心的对抗,一旦到了战场就很容易恐惧与畏缩,不敢用,不会用,那将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4 措施与建议

(1)构建科学的擒敌训练及考核体系。擒敌术训练最终目的是能更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这是检验擒敌术训练成效的根本且唯一标准。因此,一方面在训练内容设置上要有创新意识,随着部队职能任务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擒敌训练内容体系,按照“技术全面,突出绝招”的原则,既要普及常用技术动作,更要在核心技术上力求精简实用,进行千锤百炼,突出实战威力。另一方面关键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从目前看擒敌术考核仍以定性为主,缺少功力检验的量化指标,所谓的分数几乎反映不出受训者真正的实战水平,更多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导向下,擒敌术训练自然偏离了战场。因此,擒敌术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一是从拳法、腿法、摔法基本功角度,不断加大功力测试器材的研发,量化评价受训者实战功力水平,检验和促进受训者针对性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二是擒敌术考核应以实战对抗为主,这方面的评价既要借鉴拳击、散打、综合格斗的评判规则,又要紧贴部队战场的特殊需要,建立核心格斗技能考评和结合战术背景考评两个层次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总体上才能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练的目的和要求。

(2)加强擒敌教练员人才队伍培养。教练员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武警院校擒敌术教学和训练的展开,同时影响着学员的训练积极性。擒敌技术动作的掌握,要抓在平时,练在平时,其教学与训练既要注重理论,又要讲究实效和实战,同时要求受训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训练中要严抠细训、科学组训,也要根据各种环境情况进行创新性教学,如果固守陈规,那么必然不能收获预期的训练效果,只能事倍功半,脱离武警部队训练的实际需要。因此,擒敌术教员首先必须提高爱岗敬业的责任心,紧紧围绕提高教学水平,沉下心来学习积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有计划的进行集中培训,深入一线任务部队展开调研座谈,切实摸清不同类别部队和不同任务情况下对擒敌技能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引导,加强擒敌术教学训练创新改革,才能逐步改变当前院校擒敌术教学训练中存在的滞后于基层、滞后于任务的现象。

(3)创新擒敌术训练方法和手段。实现擒敌术战斗力目标必须具有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效益。为此,应加强教学研究,从教法、训法、学法三方面入手,从教练员和学员两个层面着手,加强科学化组训方法、手段、器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切实改变和纠正有关错误认识和所谓的经验性做法。立足擒敌术作为军事基础科目的地位和属性,扎实打牢受训者基础,既要进一步深入发掘传统训练方法、手段的应有功效,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擒敌术网络课程建设,构建包括视频、课件、教案等资源的专业信息数据库,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在受训者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现状下,以表象训练法为科学引导,方便受训者在课后及时主动开展学习训练,为擒敌术科学化训练提供更为高效的智力支持。

(4)注重擒敌实战训练效果质量。在院校擒敌术教学和训练必须从部队任务需求出发,为实战服务,应注重培养学员成长为擒敌战斗员、教练员、指挥员“三员合一”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应以对抗训性练习为主,套路学习为辅,培养受训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在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基础上,提高实际格斗中对擒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实战性训练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擒敌术的教学与训练这两个方面必须形成合力,从计划、人员、保障到考评等多个环节,专职教员与学员队干部、小教员等必须加强沟通与配合,在院校培养周期内围绕擒敌战斗力生成狠下功夫,共同为训练质量效益服务,才能使武警官兵在对敌斗争的各种实战任务情境下,熟练发挥擒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最终圆满完成实战制敌任务。

猜你喜欢

对抗性受训者教练员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训练特征和实战技巧研究——以网球为例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