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9-01-15程旭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验实践情感

程旭

[摘要]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操作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认知冲突中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参与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氛围活跃和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热情。

[关键词]体验;实践;能力;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88-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活动。有的学生说:“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的才能学会,才能印象深刻。”这从侧面说明学生的真实体验对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认知能力的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感悟、数学基本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如何在活动体验中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让知识建构

“思维从动作开始,如果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操作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做”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从自然界的对称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对称建筑中充分感受什么是“对称美”,使学生对对称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师:欣赏完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美。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师:能说说你对对称的理解是什么吗?

生1:对称就是物体的两边一模一样。

生2:对称就是一边和另一边大小、形状都一样,你看这里的建筑和小昆虫都是这样的。

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零碎的,但他们的感受却是准确的、清晰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和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从实物过渡到平面图形,并安排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第一个操作活动是让学生将蝴蝶图、天坛图和飞机图折一折,然后小组交流。这样的直观体验使学生明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对折的过程中明白:如果两边不对称的话,那蝴蝶、飞机在飞的过程中是不能保持平衡的。

学生正确回答的背后是源于其已有的生活常识以及在操作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得益于数学操作活动获得的体验,正是有这样的体验,他们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和发现。当我再次展示一幅幅美丽的轴对称图案的时候,学生纷纷表示要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第二个操作活动由此展开。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先对折纸,为什么只需要画出图形的一半就能剪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并在体验与交流的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构有了体验的根基,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学生依靠自己的体验,以体验为载体,为自己架起了思维和能力的平台。

二、在认知冲突中体验,让经验生根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学生前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倘若没有体验和应用的机会,这样的经验只是静态的经验,没有任何生命力,也就无法生长。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每人分到苹果、饮料的数量,学生比画2,表示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2个苹果;学生比画1,表示把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瓶。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与体验,感受到这里的结果都是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的。同样也是基于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学生对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这样的问题产生了疑问,学生认为此时的结果已经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了,与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这样的冲突激发了学生对新的数或者是如何去表示半个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带着这样的认知冲突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半个蛋糕”,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画了半个圆来形象表示;有的学生画了一个圆,然后用一条直线从中间分開来表示;有的学生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再在中间画了一个短横线分开;还有的学生写了分数÷……学生表示“半个蛋糕”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我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如果都用自己的方式或符号去表示“半个”,那就无法正常地交流沟通,必须要进行统一才行,于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统一“半个”的需要。带着这样的认知冲突和这样的活动体验,学生再去认识分数,将会对分数的由来、演变以及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让活动获得经验的根扎得更深。

三、在情境创设中体验,让能力提升

数学情境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情境体验感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中,现实情境能让学生获得比较直接的体验,从而产生对体验活动本身和数学问题的思考。

例如,我在教学“间隔排列”一课时,高年级的学生在认识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之后,我创设了一个现实情境活动。

我随机挑选8名女生上台后,说:“你们男生能与她们组成一一间隔排列吗?”学生听我这么一说,一下子上去了十几位男生,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上来的人数太多了,便有几位男生退到了台下。看似不经意的退下台的这一举动,其实隐藏着学生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联系的思考与运用。当有9名男生站到女生中间组成间隔排列的时候,有学生开始挥手让其中的2名男生下来,也有的说只要下来1名就行了。这时台下开始有了争辩的声音,有的学生说:“站7个男生就行了。”也有的学生说:“站8个也行,这时男女生的人数是相等的,他们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还有的学生说:“站9个男生,同样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之后这些学生还上台指挥男女生站列的形式,边数边演示他的想法,并且最终站7个、8个、9个男生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在这个现实情境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伴随体验活动的不仅仅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更有情感的体验、思维的运转和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上台体验,感悟到组成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既可以相差1,也可以相等。对于相等的情况,学生一开始是有争论和质疑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表达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去指挥台上同学的排列形式,让学生去表达他们的想法,让学生体验从争辩到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既能进一步丰富了对组成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的认识,又能够设计出多种一一间隔排列的方案,可见,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走体验式教学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符合学生爱动手操作,容易进入活动情境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气氛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和情感。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正是促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感悟,及时地从体验过程中提炼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分享经历和感受,使充分的数学体验向较高层次的经验转化,将体验式教学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程新宇,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魅力[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6(10).

[2]陈莉.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17(6).

[3]詹国强,让体验式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6(7).

(責编覃小慧)

猜你喜欢

体验实践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