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读一本书 同享阅读乐

2019-01-15贾燕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分享提升

贾燕

[摘要]师生共读整本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应依据年段特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读前精心推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核心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读中聊人物聊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后分享阅读见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师生共读;分享;交流;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0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在实际的课外阅读中,零散的、自由的、单篇閱读的学生较多,而能够整本书阅读的学生较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呢?师生共读就是不错的办法。

一、依据学生年段特征,推荐适合读物

在小学阶段,整本的书主要是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整本儿童读物,这类读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以纯文字为主的整本的书;一类是指由文字和图画共同组成的书。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一般来说,对于低年段学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推荐那些图文并茂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如《灰姑娘》《长袜子皮皮》《海豹历险记》等;而《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淘气包埃米尔》《彼得潘》等作品比较适合一些淘气的学生阅读。对于中年级学生,由于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安排了预测单元,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蛤蟆爷爷的秘诀》《我不知道我是谁》等书籍,以使学生将边阅读边预测的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延伸与落实。到了高年级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推荐一些纯文字的书籍或名著来阅读。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有了师生共读做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由“一篇”走向“一本”,从“一本”走向“一系列”,从“读一时”走向“读一辈子”。

二、读前精心推介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要做好读前推介,可以从这本书的封面、插图、封底、目录、作者简介,以及这本书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这本书为例,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把这本书带入课堂,把这本书的封面、封皮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告诉学生这本书主要讲了在罗比的帮助下,返老还童的奶奶和罗比以及孩子们一起快乐玩耍的故事,这本书曾获得过首届弗里德里希·伯德克儿童文学奖。介绍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就这本书进行猜测:世界上真的有返老还童的药物吗?你想读这本书吗?如果拿到这本书以后,你会先读什么?然后,教师再借助大屏幕把这本书的目录展示给大家看,以帮助学生养成拿到一本书以后先看书名,猜想里面的故事,接着再看目录,以获得对整本书内容的大概印象,最后再细细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的习惯。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由此可见,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时候,在学生读书之前,教师把这本书的价值告诉他们,并教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接下来阅读过程的分享与交流奠定基础。

三、提出核心恰当问题,学习边读边思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这本书的内容、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提出恰当的问题,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品质。

以《偷莎士比亚的贼》这本书为例,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这本书以后,就进入了师生共读环节,随着学生阅读内容的增多以及对文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了解不断深入,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1.对于这本书,你喜欢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有没有读不懂、感到困惑的地方?

2.当你拿到这本书还未开始读之前,你会觉得《偷莎士比亚的贼》会讲些什么内容?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故事中描写的画面了吗?你是怎样与你的朋友谈论这本书的?

3.边阅读边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觉得作者写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由此可见,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书本的内容特点,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指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四、读中聊人物聊情节,激发阅读欲望

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大都会对这本书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此时他们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就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猜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的话匣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从而实现了心与心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一起“聊人物”。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书中有哪些人物,自己最喜欢哪些人物形象,不喜欢哪些人物形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恰当的条件,让他们尽情地聊一聊,说一说。(2)分组汇报,集体交流。当小组成员在进行汇报的时候,其他组员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补充,以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以《毛毛》这本幻想小说为例,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都是充满奇幻色彩的。在聊人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先就理发师费西说说自己的看法;再交流贝波、吉吉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以及前后有什么变化等;最后,再让学生就毛毛为什么能够不受时间窃贼的迷惑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可以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欲望,使学生在多次阅读中发展智慧,提升阅读能力。

五、读后分享阅读见解,提升阅读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学生在大量的文字世界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并不是把书读完就算完事,我们更要注重读后的分享与交流。这种分享与交流包括分享热情、分享快乐、分享困惑等。分享热情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与同伴分享,迫切地想知道同伴是不是有着与自己一样的阅读感受;分享困惑主要是指把自己读书过程中不理解或者看不懂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以期待同伴能够为自己答疑解惑;分享快乐就是指当自己读到一本不错的书籍时特别想把自己的快乐与同伴分享,并想让同伴也来读一读。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倡教师和学生共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与共享。比如,在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如把这本书改为舞台剧的话可能需要删掉一些角色,在不影响故事发展或者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你认为哪些角色可以删掉?这样的阅读分享与交流来自于读物,又超越了读物本身,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分享提升
孩子,我们慢慢来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