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19-01-14穆德盛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穆德盛 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中医针灸与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针灸及推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颈椎活动受限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临床上,颈椎病主要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众多颈椎病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颈项痛、颈部活动受限、视物旋转、后枕部痛为主要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外,该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久治不愈还会诱发脑梗死等一系列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对颈椎病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医治疗被逐渐引入到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本院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介于32~75岁,平均(53.22±2.26)岁,病程3~60个月,平均(19.8±4.2)个月;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介于34~76岁,平均(54.02±2.19)岁,病程3~59个月,平均(19.5±4.0)个月。以上120例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不适、头晕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颈椎曲度改变,超声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均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如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或芬必得等;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推拿治疗。指导患者取舒适坐位,站立其后,充分暴露颈部皮肤,使用指揉、掌揉、滚法分别对患者颈部、肩部及背部进行反复推拿以放松患者肌肉。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动作缓慢、力度适中,以局部有胀酸感、皮肤发热发红为度,且轻柔缓慢的被动运动患者头颈部;用双手提拿颈后及颈两侧肌肉,双手交替用力,反复操作5min;用双手拇指上下来回揉捏颈部两侧及肩、上肢肌肉5min;用五指拿法拿头部五经5min,并对上肢及肩背进行叩打,震击大椎,接着采用类似手法按压患者肩井、风池、外关及曲池等穴位。推拿治疗1日1次,持续推拿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舒适坐位并放松颈部,以CT及X线片检查结果为依据,对风池、颈夹脊、内关、合谷及外关等穴位行常规消毒并针刺(穴位深度控制在0.5~1.5寸为宜),均使用平补平泻手法,待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2]。

1.3 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参照相关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明显有效、一般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与治疗前比较,患者颈椎功能及头痛、头晕症状有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且半年内未见复发,则判定为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颈椎功能及头痛、头晕症状有所改善或基本消失,半年内偶有复发,则判定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颈椎功能及头痛、头晕症状无改善,甚至症状有所加重,则判定为无效。另外,对比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受限时间及难疼痛缓解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针对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实施对比分析,通过t检验来表示计量资料(±s),将P作为组间对比的标准,当P<0.05时则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采用针灸及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60例,4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6.7%。对照组60例,28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有效率75%。

2.2 两组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缓解时间对比

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为(7.57±2.10)d、颈椎活动受限缓解时间为(9.11±1.23)d;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4.02±1.12)d、颈椎活动受限缓解时间为(5.12±1.38)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颈椎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6种类型中的一种,多由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多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引起了医生的关注。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生与患者机体气血不足、颈部脉络损伤、经络失调等密切相关。因此,调和气血、疏通颈部经络是该病症治疗的关键[3-4]。

针灸与推拿是中医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手段。其中,推拿不仅可放松患者颈部紧张痉挛的肌肉,而且可将错乱的关节与组织纠正,从而达到滑利关节、解除神经压迫、行气活血及舒筋通络之功效。而针刺风池、颈夹脊、内关、合谷及外关等穴位同样可起到祛风散寒、活血行气、舒筋通络及调节阴阳的效果,故二者共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供血不足的情况。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针灸及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较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效果更明显。另外,相比于观察组来说,对照组患者所需的疼痛缓解时间及颈椎活动受限缓解时间的平均值都更长,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5]。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