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1-14马鑫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大连116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癌细胞良性肿块

马鑫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辽宁 大连 116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乳腺癌患者,并选择同时期接受治疗的良性肿块患者30例,分别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并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乳腺肿块内微钙化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检出钙化29例,占比96.67%,其中粗钙化2例、微钙化27例;对比组中检出钙化8例,占比26.67%,其中粗钙化3例、微钙化5例;研究组钙化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结论: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过程中对患者肿块微钙化数量、大小、形状等情况予以掌握可有效检出恶性病变,提高诊断精准率。

乳腺癌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故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1]。及早予以诊断与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判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病灶是否处于钙化现象,该依据可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准。伴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超声检查、X线摄影等技术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验方法,其对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及声像图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故本研究主要对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效果予以探究分析,详细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乳腺癌患者,并选择同时期接受治疗的良性肿块患者30例,分别为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年龄37~68岁,平均(52.50±15.50)岁,疾病类型浸润性乳癌14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粘液乳癌1例、髓样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比组年龄38~68岁,平均(53.50±15.50)岁,疾病类型:纤维腺瘤11例、巨纤维腺楼2例、乳腺病17例;在统计学中将两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作临床比较分析。本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报告如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检查均采用东芝纳米17超声仪开展,其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操作方式如下:患者取半侧卧位,将乳房充分暴露,在耦合剂置入后将探头予以全方位转动,以确保扫描时达到多方位、多切面。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可采用放射状形式将患者受检部位分为四个区域,以保障扫描工作更为仔细、全面。经由扫描发现肿块后,应仔细观察其体积大小、边界形状及内部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钙化情况,若存在钙化亦需对钙化肿块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予以明确[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乳腺肿块内微钙化情况予以比较分析。以微钙化病灶呈现针尖样,且后方不存在声影为微钙化评定标准,其中病灶需≤1mm[3]。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以χ2比较,采用率(%)表示,若(P<0.05)则显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微钙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检出钙化29例,占比96.67%,其中粗钙化2例、微钙化27例;对比组中检出钙化8例,占比26.67%,其中粗钙化3例、微钙化5例;(χ2=31.093,P=00000)研究组钙化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对女性身心健康均具较大威胁,针对肿瘤疾病而言,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对后续治疗效果具有密切关联,同时在提升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以钙化为常见影像学表现,现阶段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研究显示,若女性乳腺中存在钙化现象,则其患乳腺癌几率则高于健康女性1.7倍左右。此外,乳腺癌患者中高达85%均存在钙化现象[4]。鉴于此,乳腺肿块是否存在钙化情况与肿块恶性、良性预测息息相关。

现阶段,临床对乳腺癌钙化诱导因素并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存在以下两方面因素:其一,细胞活跃分泌学说,伴随人体癌细胞钙质新陈代谢机制不断增加,钙质的大量分泌促使钙质产生沉着及超饱现象。随时间延长逐渐形成密度不均、大小不一的微钙化点;其二,坏死癌细胞呈矿化,患者局部病灶若出现缺血、缺氧可导致细胞坏死及进一步裂解,同时大量磷酸根的出现可增加癌细胞内钙离子及碱性磷酸酶含量,以形成磷酸钙,进一步呈现微钙化状态。在乳腺肿块患者中,乳腺癌患者微钙化情况较多,就良性肿瘤而言,纤维腺瘤、乳腺结构不良、放射性瘢痕及硬化性乳腺病等均属于常见钙化疾病。就实际情况而言,钙化病灶的数量、心态及大小等因素对疾病的鉴别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即使钙化病灶形态属于疾病鉴别重要依据,但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病灶重叠现象,故检查时需结合钙化病灶不同特征予以有效判断。

据相关临床资料可知,钙化形态以典型良性、中间型以及高度怀疑恶性为三种主要类型,典型良性病灶主要呈点状、环状及圆形状,且呈现粗大状态;中间型钙化现象呈不稳定性,且粗糙程度不均;高度怀疑恶性钙化现象主要呈分支样、细线样及多形样。在乳腺癌中钙化病灶大小一般≤1000μm,病灶直径10~500μm,钙化微粒基本较小,若单纯实施X线检查,一般情况下仅能检出直径>150μm的病灶,可对检验准确性造成影响[5]。因此在乳腺癌钙化检查中X线检查应用价值不高。近几年伴随超声分辨技术发展,高频探头应用率逐渐升高,使得以往微钙化病灶可被有效检出,进一步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精准性予以有效提升。研究证明,基于恶性肿瘤病变,簇状钙化情况或微钙化程度与患者癌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息息相关,且由上述可知恶性肿瘤常产生大量水及二氧化碳,再加之癌细胞中存在大量钙及磷,使其更易在导管中及乳腺腺泡中沉积,最终形成钙盐情况。此外,癌细胞由腺泡与终末导管上皮产生。其两者之间属于紧密排列状态,一般不存在较大空隙,若局部出现钙盐沉积现象,超声检验图像即呈簇状分布,具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故在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中,在对肿块基本分布情况予以清楚显示的同时还可清晰显示微钙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中乳腺癌患者微钙化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患者。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过程中,可充分掌握患者微钙化肿块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情况,在检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癌细胞良性肿块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癌细胞最怕LOVE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癌细胞最怕Love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