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题的研制要点与导向

2019-01-11□周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词句学段层级

□周 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板块之一。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一直是语文学业评价中的难点。关于“什么样的题才是真实的阅读考查题”,广大一线教师已形成两点共识:一定是阅读之后才能完成的;必须体现对阅读能力的考查。笔者梳理浙江省2016学年第二学期各市县四、五、六年级的期末试卷(下文案例均选自于此),发现符合以上两条标准的阅读题在各年级阅读题中的占比都超过了94%。数据表明,“阅读题有没有考查阅读能力”已经得到充分重视。接下来,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阅读题能不能准确考查阅读能力”的问题。对此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作阐述。

一、以课程标准为坐标,明确阅读题研制的目标定位

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儿童的认知能力从识记、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创造分为六个水平等级。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就是认知发展的过程。所以从这个广义来说,阅读能力的分层同样遵循以上规律。那么,对这些阅读能力的考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里是如何要求的呢?

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能力考查的主要指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从上表可知,随着年段的不断升高,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从考查广度来说:要选好阅读材料

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阅读材料的类型越来越丰富,阅读的广度也逐渐拓宽。因此,要准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就需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阅读广度的变化。研制阅读题时要想清楚“用什么来考查”,选好阅读材料。梳理浙江省2016学年第二学期各市县四、五、六年级的期末试卷,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写景文说明文课内阅读12 13 6年级四五六总篇数42 47 45写人记事文16 15 11 2 3 2 8 6 6诗歌0 2 8非连续性文本4 8 1 2

由此可见,选好阅读材料首先要注意匹配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命题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虽然是以叙事性文本为主,但也可以选用其他体裁的语言材料,而且年级越高越多样。应向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对应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考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所处学段规定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当然,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关注阅读材料的有趣性,可以选用一些容易让学生有亲近感的语言材料;还要关注阅读材料的普适性,材料中不含有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识等作为支撑来理解的概念;还可以关注阅读材料的应景性,读一读时下热点,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阅读。

(二)从考查深度来说:要明确能力层级

同样是考查词句或篇章的阅读,在不同的学段所指向的阅读能力层级是明显不同的。

学习领域年级要求能力层级理解、分析词句阅读三、四年级分析、评价五、六年级三、四年级理解、分析篇章阅读五、六年级理解意思、体会作用推想意思、辨别情感、体会效果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情感、有感受了解表达顺序、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分析、评价

由此可见,不同学段有不同的阅读目标定位,即便是相同领域的阅读能力考查,在不同的学段其所应达到的能力层级也是不同的。因此,阅读题要准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就要深入理解不同学段阅读能力的层级定位。研制阅读题时,要想清楚“考查什么”“考查到什么程度”,把握题目的能力考查指向。

二、以能力发展为指向,把握阅读题研制的实施要点

只有区分出阅读能力所处的具体层级与水平,相应的阅读能力考查才会是精准的。那么,这样的阅读题该如何研制?

(一)关注阅读能力的有梯度爬升

以“主要内容把握”为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能力发展定位。第二学段是“初步把握、体会感情”,第三学段是“了解顺序、体会感情”“了解梗概、抓要点、找有价值信息”。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关于“主要内容把握”的学习要求逐步提高,从低到高,螺旋上升。以叙事类为例,请看全省各市、县试卷。

例1:四年级阅读题

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其最大好处是学生不需要自己去概括,只需要在知道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辨析四个选项中的相关信息,并作出正确选择。这顺应了第二学段“初步把握”的目标定位。从能力层级来看,属于理解。

例2:五、六年级阅读题

五、六年级试题以填空或简答方式来进行考查,要求明显比四年级高。要完成例2中的两题,学生不仅要了解清楚事件梗概,还要在阅读中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表达顺序)。这正好对应第三学段的学习定位。从能力层级来看,五年级是理解,六年级是应用。

当然,关于“主要内容把握”的考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这样三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研制阅读题一定要搞清楚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定位,不拔高、不降低,并注意学段目标链接,能力梯度爬升。

(二)关注阅读能力的有重点突破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第二学段的一个学习重点。阅读的重点也是阅读考查的重点。梳理全省各市、县试卷,可以发现:第二学段的词句考查题不仅在总题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能力考查的指向非常清晰。

例3:四年级词句考查题

以上第1题理解“生怕”一词表达的意思与情感,从能力层级来看,主要是理解。而第2题则不同,先是从文中找出喻体,属于简单的理解,再写喜欢的理由,这就属于分析层级了。总而言之,研制阅读题要抓住学段学习重点,做到重点关注,重点考查,重点突破,这样阅读考查才会精准有力。

(三)关注阅读能力的情境化应用

阅读既是语言的认知过程,更是满足读者实际生活需要和参与未来社会活动的一种工具。因此,研制阅读题要缩小与常态阅读之间的落差,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4:非连续性文本

?

例4试题(主要是第2题),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问题。为完成这一试题,学生要筛选书的类型(非教材、教辅类用书)、捐赠时间(4月6日至4月20日期间)、捐赠数量(三本及以上图书)等多项信息。这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着眼于具体情境下相应问题的解决。

例5:组合文本

····波义耳发现紫罗兰变色的过程,在插图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1 3.图文对照

?

例5中的两题,简单地说前一题是“填图”,后一题是“选图”。尽管考查所指的阅读能力层级不同,但两者都强调具体情境下的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图文对照),完成阅读任务。总的来说,研制阅读题要着力于促成阅读新常态的构建,主张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主动地用阅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以改进学教为根本,激活阅读题研制的导学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因此,对阅读命题的研究,不仅要体现能力考查的精准化,更要体现对课堂改进的引导性。

(一)以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学习设计体现分层

精准的阅读考查,是指每一道阅读题都具备清晰的阅读能力考查指向。以“比喻句”考查为例。“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人教版教材中是这样呈现的。

二年级上册第1 3 1页二年级下册第1 3 6页二年级下册第1 4 9页三年级下册第3 1页三年级下册第4 8页四年级下册第7 9页读读说说比喻句能用“像”填完整比喻句读读比喻句比较比喻句与一般句子的表达区别读读记记比喻句发现“比喻”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

由此可知,第一学段的考查重点在于读懂比喻句的内容,从能力分层来看,属于理解;第二学段的考查重点在于读懂比喻句的作用,从能力分层来看,属于分析。考查的能力层级不同,也决定着课堂内的学习设计应有所不同。第一学段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读一读,找一找文中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以读与联系的方式理解比喻句的意思;第二学段则可以设计为“读一读,比一比它和其他句子(或不用比喻)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以读与比较的方式体会比喻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总体来说,学习设计时应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注意学段与学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层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以促成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二)以试题层级分布为指导,课堂教学兼顾言意

翻阅全省各市、县的试卷,可以发现:阅读题的层级分布非常清楚。有理解层级,比如关键词句的理解,篇章内容的把握;有分析层级,比如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对人物形象的简要剖析;也有评价层级,比如评价言语的表达样式,等等。总而言之,考查涉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还有表达的体悟。这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与情感层面,还要关注言语的形式。

所以,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特别是第三学段),教师不能只是设问“它是什么?有什么”,还应该要问“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说教学问题的设计不仅指向内容,也要关注言语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既得意又得言。

(三)以考查方式变化为参考,语用实践更重过程

一道阅读题研制得好不好,关键看它能否考查学生运用所积累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同样是考查“过渡句”,考查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着它的教学导向不同。

例6:四年级阅读题

侯老师教授我们语文长达两年,在这两年间,温文尔雅的侯老师还是发过一次脾气的。那一次,简直可以说是雷霆爆发。

这是一句过渡句。以前怎么考查呢?“这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般都能做,但是如果变成下面这样呢?

下面这段文字加在文章哪两个自然段中间比较合适?为什么?侯老师教授我们语文长达两年,在这两年间,温文尔雅的侯老师还是发过一次脾气的。那一次,简直可以说是雷霆爆发。答:这段话应放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因为 。

对于这种形式,简单的知识告知或者概念记忆式的学习,恐怕就应付不了了。这样的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过渡句意义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有意义的阅读过程。如:

读一读:这句话讲了什么?找一找:联系上下文找找同样的意思,还有哪儿也分别讲到了?联一联:这样的句子,还在哪儿读到过?读一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悟—再读,这样的反复咀嚼,帮助学生经历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阅读过程。阅读中不断学习阅读,这才是有意义的阅读。

探索阅读题研制的目标定位、实施要点以及促成学教方式改进的方向,不仅对研究阅读评价的方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语文教学也有重要意义。评价不为证明,只为改进。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要努力提升阅读命题的质量和阅读考查的精度,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充分激励学生的“学”。

猜你喜欢

词句学段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