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的效果

2019-01-11许云耀谢志辉陈友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桡动脉途径动脉

许云耀 谢志辉 陈友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 514700

冠心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同时也是常见心脏病之一,指的是因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而导致的心肌机能障碍、器质性病变,同时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合并心力衰竭,这将影响治疗效果[1-2]。在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冠状动脉介入术是重要方式,但该术式所采用的穿刺介入方式,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3-4]。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析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在60岁以上。(2)桡动脉搏动好且Allen试验为阳性。(3)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4)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也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6~84岁,平均(77.2±2.6)岁,20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脂,LVEF均值为(40.6±5.3)分;研究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7~85岁,平均(77.3±2.7)岁,21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脂,LVEF均值为(40.7±5.4)分;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3d,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0.1g,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用药剂量为每天300mg,之后改为每天75mg。研究组患者行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先将动脉鞘管置入,再行肝素抗凝,剂量为200U,并行硫酸甘油避免桡动脉发生痉挛现象,剂量为200μg,动脉管鞘置入后进行冠脉造影,并加行肝素,剂量为100U/kg,在了解病情的前提下开展介入治疗。治疗期间每超过1h,需要加行1次肝素,剂量为1000U,手术结束后及时将动脉鞘管拔出,并通过止血器对穿刺处进行加压止血处理,并对患者皮肤颜色变化、疼痛、麻木等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行以经股动脉途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步骤与研究组相同,但将桡动脉介入穿刺改为股动脉介入穿刺,在治疗结束后4h将股动脉鞘管拔出,并通过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处理,用沙袋进行压迫,时间为4h。术后两组患者均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5000U,每天2次,持续注射5~7d,并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持续12个月,另行阿司匹林治疗,每次0.1g,每天1次,长期服用。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卧床时间,统计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腰痛发生率以及肢体疼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对照组长,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穿刺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X线曝光时间(min) 卧床时间(h)对照组 6.22±2.25 32.45±26.21 37.21±23.67 18.42±3.56研究组 10.23±3.63 34.56±22.10 48.56±21.67 2.78±1.58 t 6.963 0.456 2.622 29.780 P 0.000 0.649 0.01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腰痛发生率以及肢体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重要方式[5]。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中,因周围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高,如大血肿、动静脉瘘、出血、假性动脉瘤等,这不仅使患者痛苦程度增加,还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负担[6-7]。伴随医疗技术进步和发展,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逐渐发展起来,并经过实践经验表明,此种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并且伴随手术操作者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器械以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改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8-9]。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点是桡动脉处于前臂表浅部位,并未伴行重要静脉以及神经,且分布较少的迷走神经,这也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动静脉瘘现象,同时也降低了神经损伤概率,减少了神经反射心率减慢、神经反射性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0]。据相关研究指出[11],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血肿发生率介于0~21%,有外科修补需要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0.1%。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由此可见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可以避免穿刺并发症出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桡动脉位置表浅,容易受到压迫而止血相关[12-13]。手术结束之后,不需要严格制动,所以患者可以很早下床活动,这也有效避免了因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现象的出现。本次研究中也显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腰痛发生率以及肢体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更佳。

老年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合并心力衰竭现象,这也是冠动脉介入术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在手术治疗之前服用相关药物,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手术成功率提高,避免手术风险问题[14-15]。不管是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还是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其手术成功率也比较高,两种介入途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均比较长,这可能与穿刺熟练程度、桡动脉粗细等因素相关,所以需要仍需要对此种介入治疗方式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总结[16]。

对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以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良好,不仅并发症少,而且安全性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桡动脉途径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