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促进护理质量的应用

2019-01-11郑晓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我院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郑晓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配置中心,广东广州 510250

药物安全使用是临床医护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2013年卫生部相关文件也提出要加强临床用药安全。为响应国家医疗卫生政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应运而生,其宗旨就是在符合国际标准和药物特性的相应洁净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配置各类静脉药物,保障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1-3]。PIVAS几乎承担了医院内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及抗生素等静脉滴注药物的配置工作[2-5]。因此,PIVAS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如何促进提高PIVAS护理质量管理,或减少、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予以评价和处理,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佳安全保障[6-13]。故我院从2016年1月起对PIVAS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2月,我院建立PIVAS并投入应用,共有5名护士。PIVAS承担全院10余个科室患者的长期静脉用药,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及全静脉营养液,每天药物配置量达600~700袋。

1.2 方法

2016年1月前对PIVAS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于2016年1月起对PIVAS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PIVAS风险因素评估 参考文献[4-5]并结合我院PIVAS实际情况,药师、护士等相关工作人员对我院PIVAS的风险因素包括:客观制约因素(环境相对拥挤、工作量繁重),护理制度、规范、流程的落实不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过程质量管理力度不够等。

1.2.2 PIVAS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针对PIVAS上述存在的风险问题,我院药学部及护理部相关质量管理小组分析讨论后制定了PIVAS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并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提高PIVAS工作质量。具体风险管理措施如下。(1)双管齐下,多项措施预防不良事件。①人力方面:药师和护士双管齐下,增加PIVAS人员,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工作繁忙时间段人力资源配置,相应人员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药物配置。②药物标识方面:针对易发生混淆的药物和溶剂,制作图文手册及卡片便签注明,工作人员需随身携带,定期学习。③药品摆放方面:将易混淆的输液袋予以分开摆放,采用不同颜色、字号醒目标记。特殊剂量药物配置过程中,贴瓶单上红色记号笔圈或标记提醒护士药物剂量,减少配置错误。④配置前准备工作:配置者更换着装,穿无菌防护衣、戴护目镜及双层无粉无菌乳胶手套后进入洁净区;洁净区及水平层流操作台提前开机,配置中75%酒精消毒,动作幅度不可过大,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和微生物的污染。(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在护理部及药学部的指导,严格把控PIVAS各个环节,同时结合我院PIVAS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药师及护理人员定期考核,考察对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配置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严格把关一物一用,严禁交叉混合使用,防止热原污染;多种药物联合配置时,注意配伍禁忌,避免混浊变性,做到现配现用;配置完成后,做好质量把控,检查药液质量。(3)定期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PIVAS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包括药物基础药理知识、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会,探究临床药物使用现状,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于此同时,护理人员定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安全查房,通过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针对出现的突发状况采取恰当的紧急应对措施。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严格把关静脉药物配置过程,对不合理现象提出专业建议,以预防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4)全员参与PIVAS质量管理。护理部及药学部协同合作设立PIVAS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全面的自查工作。PIVAS全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严格把控护理质量,针对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展开探讨,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同时,建立对药师、护士建立缺陷登记的无惩罚制度,在记录方法方面加以完善,于晨会交班时,开展阶段性总结,加以改进,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后(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PIVAS上报的药物配置相关缺陷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评估PIVAS配置差错率。相关缺陷不良事件包括两部分:药师摆药错误和护士配置缺陷,护士药物配置差错有:贴瓶单贴错、配顺序有误、加药过量或不足、药液内有皮塞碎屑、三升袋漏液、配置后漏签名、药物送错病区等。同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PIVAS护理人员(5名)风险管理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满分均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及相应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越好。

此外,统计医院内外妇儿在内的10余个科室(共计400名医务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对PIVAS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本研究参考文献[3],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科室对PIVAS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于2015年12月及2017年12月发放,根据五点划分法: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进行评估,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信度Cronbach α为0.73,效度KMO为0.7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实际调查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例数、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实施风险管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配置差错率=配错药物袋数/总药物袋数×100%。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风险管理理论和技能成绩

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91.02±1.41)分、(89.82±1.23)分;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较实施风险管理前显著提高,分别为(96.21±1.17)分及(95.6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理论=6.334,t操作=7.517,P < 0.05)。

2.3 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2年后,临床各科室对PIVAS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临床各科室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风险日益增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日常工作中肩负全院90%以上的药物配置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面临的突发状况同样艰巨。药物配制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的规范、药物基础知识水平、质量把控等是PIVAS管理的重要内容[14-15]。如何管理,面对风险问题怎样应对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风险管理在PIVAS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科室对PIVAS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本研究针对我院PIVAS护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并对比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我院PIVAS缺陷事件发生情况和各临床科室对PIVAS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由表1可知,2014~2015年实施风险管理前,我院PIVAS缺陷事件发生了374例,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064%;主要的差错事件有:贴瓶单贴错、配顺序有误、加药过量或不足、药液内有皮塞碎屑、三升袋漏液、配置后漏签名、药物送错病区等。2016~2017年实施风险管理后,缺陷事件降低至119例,尤其是标签、药物配错顺序、漏签名、送错病区这类事件基本杜绝,三升袋漏液及药液内有皮塞碎屑事件也大大减少,差错事件发生率低至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加强PIVAS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明显降低缺陷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实施风险管理后,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较之前有显著提高,进一步证实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PIVAS护理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本研究还结合各个临床科室对PIVAS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情况对比分析发现,实施风险管理后,满意度由92.25%显著上升至97.75%(P<0.05),再次证实对PIVAS进行质量管理时,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关注要素质量控制及过程质量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PIVAS实施风险管理,能减少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我院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