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分析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2019-01-11邹颂婷苏巧玲周堪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邹颂婷 苏巧玲 周堪清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患发这一疾病后的精神活动无法达到整体性与统一性,于是出现特殊的感知、思维以及行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产生直接的影响[1-2]。有资料显示[3],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重度精神病变,临床的病程迁延的情况,且往往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在用药治疗后还需要继续进行服药观察,只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医院系统化治疗后1年时间内不会出现复发。这种疾病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复发率非常高,且有病程迁延的特征,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这些能力基本丧失[4]。慢性精神病患者急性期的相关症状大多已经消失,但通常还会遗留不少孤立存在的幻觉和记忆,出现妄想的情况,更是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5]。不少研究和实践发现[6-7],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的干预护理手段,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一手段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本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1岁~60岁,平均(40.2±7.8)岁,病程3年~21年,平均(34.3±15.6)个月,文化程度包括15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8例初中,17例小学及以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19~62岁,平均(39.8±7.9)岁,病程3~20年,平均(34.1±15.3)个月,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有14例,20例初中以及16例小学及以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等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8];(2)患者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3)患者的精神病病程都超过3年;(4)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均能进行简易的精神状态评分,即小学低于20分,中学及以上不超过24分;(5)患者临床痴呆量表评分超过0.5分;(6)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配合本研究开展的知情同意书;(7)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排除标准:(1)智能障碍患者;(2)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3)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本研究开展,不签署之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我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基础的病情观察、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以认知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进行治疗前的两个星期中为患者进行操作性的行为认知干预,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自行的洗漱、进食、服用和如厕的知识,与患者取得正常的交流,得到患者的信任,以推动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2)患者入院治疗两星期以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比如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知识,以及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有各种预防的方法,特别是要将坚持正确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提问,再次掌握更多的资料,如果提问中获取的资料依旧无法支撑后续针对性护理工作的开展,那么护理人员就要为个别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在监督下要求患者用笔记录。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告知患者心理健康对其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护理的信息,强化患者的依从性与信任感[9];(3)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生活技能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行为干预,如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保持准时的作息,自行料理个人卫生,按时按量进行服药等等,同时引导患者参与更多手工制作的训练活动,比如绘画和剪纸都能提高患者的动手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护理人员还可以为让患者适当从事一些打扫卫生和集体游戏的活动。社会能力的培养则着重训练患者的社交能力,比如设计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娱乐互动等等,鼓励患者积极加入活动集体中,协助患者与他人交流,不断改善患者人际交往的能力;(4)护理人员还要训练患者的思维能力[10]。首先是训练语言能力,尤其针对一些思维贫乏的患者,更要进行定期定时的训练,鼓励并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还要针对具体的语言如同义词、近义词转换进行训练,也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练习。其次是阅读训练和数学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头脑的灵活度,如从一位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逐渐提高为两位数和三位数,护理人员再找一些相对简单的报纸供患者阅读,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复练习,耐心指导。再者是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要求患者每天听故事和讲故事,并坚持写日记,或是对一些发生的事件进行讲解,让患者勇于表达自身的看法。还有就是看图游戏和智力拼图游戏,护理人员要降低看图与拼图的难度,主要应用在多幅相似图片的区分上。最后是训练患者的分类归类能力,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很多生活物品,让患者进行判断与区分,最后整理归位,训练患者的判断分析和整理能力。

1.4 观察指标

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由两名高资历的精神科医师在患者入院和出院后半年来专业化评估,内容指标包括定向、识记、回忆和语言,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越明显,而精神状态评分得分越低,表明精神状态更好。采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11]。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其定向、记忆等指标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精神状态总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具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n=50,±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n=50,±s,分)

组别/时段 定向 识记 回忆 语言 精神状态总分对照组护理前 8.12±0.36 5.42±0.90 2.30±0.46 6.22±1.15 26.64±3.86护理后 8.35±1.24 5.86±1.11 2.15±1.16 6.44±1.32 23.41±4.14 t 3.246 4.217 11.214 6.363 12.265 P<0.05 <0.05 <0.05 <0.05 <0.05观察组护理前 8.04±1.13 5.33±1.35 2.21±0.19 6.43±1.51 26.14±3.27护理后 8.66±1.07 6.34±1.45 2.47±1.28 7.66±1.24 21.33±4.07 t 5.134 6.273 1.723 8.526 20.319 P<0.05 <0.05 <0.05 <0.05 <0.05 t两组护理前比较 0.134 0.083 0.078 0.136 0.207 P两组护理前比较 >0.05 >0.05 >0.05 >0.05 >0.05 t两组护理后比较 3.267 4.017 1.116 8.513 6.133 P两组护理后比较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ASL在护理前接近的情况下(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显著性更大(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n=50,±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n=50,±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37.82±11.04 51.17±15.26 20.164 <0.05观察组 37.81±11.22 68.57±15.23 26.075 <0.05 t-0.242 11.176 P>0.05 <0.05

3 讨论

伴随着人们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日益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呈现逐年的上升趋势。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情感、行为和感知都会出现一些障碍和非正常情况,而患者的精神活动又与周围的环境和内心的活动有直接关系,波动性较大,所以精神分裂症疾病通常反复出现[12-13]。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对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临床通过药物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治疗的同时配备相应的护理干预。经过长期的实践证实[14-15],认知康复护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措施,其对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包含了疾病自知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同时进行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培训,让患者重拾各种能力,改善认知功能,进而提升精神状态。本研究中,采用认知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定向、回忆、识记、语言方面的认知能力,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活动能力都比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由此可见,认知康复护理从患者的认知度出发,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基础的认知功能循序渐进地实施护理服务,以患者的发展需求为主,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认知功能缺陷,也能有效减少分裂症的复发,确保病情稳定,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力,保障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认知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保持较好的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