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甲医院传染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经济负担分析

2019-01-11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经济负担收治住院费用

廖 华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病案统计室,广东中山 528403

近年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物质和文化水平亦日渐提高,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逐年提高了预防接种疫苗的覆盖率,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已经得到大幅度下降,但人类依然面临着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和旧传染病死灰复燃的双重威胁[1]。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各类传染病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大,如果院内感染管理措施控制不到位,导致传染病容易在院内发生传播,进而引起交叉感染[2]。传染病防治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本研究针对某三甲医院2006~2015年传染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传染病疾病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自于2006年1月~2015年12月某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256例患者,收治传染病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传染病学》第8版(杨绍基等主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从病案统计系统中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3]。病种分类根据主要传播途径将传染病分为呼吸道、肠道、血源及性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及其他传染病。

1.2 质量控制

由两位录入信息的工作人员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将患者的病案信息导入Excel表,将不符合和因同类疾病重复住院的病例一并排除。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 2007建立传染病住院病人数据库,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相关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全院共有传染病住院患者10256例,在此期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2.23,P< 0.001),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2%,收治病例最多为2013年(1263例),最少为2006年(589例)。

2.2 传染病的构成情况

在该院住院的传染病患者中,无甲类传染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8368例(81.60%),报告丙类传染病1888例(18.40%);排在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3881例(37.84%),乙肝2027例(19.76%)、手足口病 1684例(16.42%),梅毒 1062例(10.35%)和艾滋病430例(4.19%)。

2.3 性别分布趋势

在10256例住院传染病患者中,男性7042例,占总数的68.66%;女性3214例,占总数的31.34%,男女比值为2.19:1,通过十年的患者性别分布结果可以看出,男性患者远高于女性患者。见表1。

表1 2006 - 2015年某市住院传染病患者分布变化

2.4 年龄分布

将患者的年龄分成0~14岁、1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组[4],分别为21.65%、54.05%和24.31%;0~14岁前三位传染病病种主要为手足口病(1680例)、麻疹(243例)和流行性腮腺炎(112例);15岁以上的传染病病种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

表2 2006~2015年某市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构成比分析[n(%)]

2.5 按传播途径分类的疾病分布

肠道传播、呼吸道传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分别占比为17.58%、43.07%、36.91%、1.82% 和 0.61%,由于呼吸道传播而感染的所占的比例最高,占全体的43.07%。肠道传染病1803例,其中手足口病1684例(93.39%);呼吸道传染病4417例,其中肺结核3881例(87.86%);血液及性传播疾病3786例,其中乙肝2026例(53.51%),梅毒1062例(28.0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疾病187例;其他途径传播疾病63例。见表2。

2.6 经济负担发展趋势

住院传染病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度为5.01%;住院传染病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43%,从2006年的9892.13元增加到2015年的12570.05元。日均住院费用也相应增长,从723.51元增长到1384.42元,平均增长速度为6.71%。对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64,P=0.651>0.05),平均住院天数与日均住院费用存在负相关关系(r=-0.859,P=0.001 < 0.05)。见表 3。

表3 2006~2015年住院传染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发展趋势(±s)

表3 2006~2015年住院传染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发展趋势(±s)

年份 n 平均住院天数(d) 平均住院费用(元) 日均住院费用(元)2006 589 14.80±12.00 9892.13±7865.55 723.51±381.02 2007 742 15.18±11.09 12572.06±9678.25 828.20±427.77 2008 850 13.46±11.81 11563.64±9192.25 859.11±399.87 2009 747 13.82±11.64 13566.08±9917.00 981.63±513.22 2010 1230 11.20±9.75 11365.33±7543.00 1029.76±545.89 2011 1240 11.15±9.25 11292.43±7965.42 1012.7±529.45 2012 1239 11.13±9.88 10684.40±8213.86 959.96±559.25 2013 1263 10.11±7.42 10414.11±2516.03 1030.08±571.29 2014 1216 9.53±7.88 11116.01±8174.07 1201.83±648.67 2015 1140 10.23±8.36 12570.50±9878.41 1384.42±675.78

3 讨论

本研究统计了某市某三甲医院2006~2015年10年传染病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虽然无法精确地统计人群发病率等疾病强度指标,但对于该地区预防传染病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显示,该院2006~2015年收治传染病患者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6.82%,其中2013年的收治病例最多,一方面医院规模壮大与感染科床位增加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与传染病诊断水平日渐提高及环境变化导致新传染病出现有关。医院需充分评估本地区传染病的医疗实际需求,整合相关部门监测传染病,完善院内传染病监测网络,根据病患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尽量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5-6]。发病人群主要以15~59岁的青年人群为主,此类人群流动性较大,容易引发传染病高发,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也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7-8]。

本组资料显示传染病21种,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例居首位,占全体的43.07%,其中肺结核3881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87.86%),提示需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管理,实施早期控制传染源的系列措施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过程中显得最为重要,在诊治过程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传播,防止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9-10];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总体传染病的36.91%,其中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出现职业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诊和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到各类传染病的患者及其血液或者被其所污染的器械,经常出现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所污染的锐器损伤,发生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等意外事故,给医务人员带来可能产生职业污染的危险,因此医务人员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自身的职业保护。肠道传播疾病则以手足口病居多,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是其传染源,触碰均有机会产生感染[11]。手足口病患者多为婴幼儿,其中触碰感染源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因此搞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的卫生则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及对手足口病的监测[12]。

本研究对传染病的经济负担显示,近十年传染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2.43%,日均住院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6.71%,平均住院天数下降速度为5.01%,其中平均住院天数与日均住院费用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平均住院天数的下降,每天平均住院费用仍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日均住院费用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住院天数的下降速度,因此控制日均住院费用的增长能够减少传染病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13]。

预防传染病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努力,卫生部门需要及时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的通道,提升群众对传染病的正确认识,进而加强对防控传染病的支持,从而减少传染病的流行性发生[14-15]。

猜你喜欢

经济负担收治住院费用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97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科介入治疗与心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经济负担比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