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写作:拥抱生活,打磨“匠心”

2019-01-11台州市第一中学董启临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海韵台州市都江堰

■台州市第一中学 董启临

文学社分享会

本期坐镇文学社:台州市第一中学海韵文学社

台州市第一中学海韵文学社曾获“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称号,现有成员60余人。文学社以“舞文学之笔,翔青春之梦”为办刊宗旨,于1997年10月创办社刊《海韵》,内容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杂文等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校文学社繁多的来稿中,小说和诗歌占了绝大多数,散文却不在其列。尽管生活中诸多优雅而睿智的散文给了我们无数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但提起笔来,同学们要么觉得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要么觉得写出来的文章很普通,难以出类拔萃。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我们使用同样的文字,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即捕捉生活的“匠心”。如何才能获得这份“匠心”?以下几点可能会有所帮助。

首先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司空见惯处发现新意。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经常会在我们脑中浮现,在这些联翩浮想中捕捉那些只属于你的有意思的念头,不要考虑别人会不会认同,更不要存“一鸣惊人”的想法,只要你认为有意思就好。由此出发,写出你的感受、你的思考,才会有闪光点。

比如去四川都江堰旅游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文人墨客,但是,站在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前,看着咆哮的江水被收服成温驯的沟渠,说出“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只有余秋雨,只有他给都江堰和李冰的精神做出现代的文化阐释。

独到的见解来自不断的思考,思考的视野要广阔、联想要丰富,才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里有新发现。有了念头和想法之后,可以查找与所写对象有关的文字资料,不论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想法,都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与自己的所见所思联系起来,从中提炼出观点,或形成感受,或得到某种感悟。比如余秋雨在写《都江堰》之前,肯定阅读过关于都江堰的材料,把这些内容和自己看到的都江堰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感受和判断,成为作品构思的基础。

最后,要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散文是有感而发的随情随性之作,文章中的情感倾向、爱憎态度应该十分鲜明。最简单地,对材料的使用和取舍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富有诗意的热情描摹以表达喜爱之情,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也可以对自然、对人生做哲理性的追问和思考,如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思考深刻,哲理意味浓厚。

写散文,既是拥抱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生活的一种能力,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散文。

猜你喜欢

海韵台州市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海韵茶语 味道岚山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海韵
海韵迷情
黏黏花
李冰与都江堰
Efficient reading
于海韵:爱心洋溢的闪亮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