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数学思维 积累活动经验

2019-01-11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陈夕忠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组合体三视图物体

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 陈夕忠

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中的结果。”由此可见,激活数学思维,积累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当下,老师应该着重开展数学活动,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一、制订好教学方案,分步骤教学

老师在教授每一节课时,都应该提前对课题进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研究怎么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去接受这个知识点等。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能够让整节课进程十分流畅,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培养爱思考的好习惯。教学方案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教学方案中对于教学的过程要层次分明,问题的设计也要分难易深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主要是研究组合的三视图变换,学习目标是要求根据组合体能够画出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推算出组合体。这节课的学习主要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方案,老师就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思考。老师先在PPT上展示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小明、小芳是三个好朋友。有一天上课亮亮举手了,坐在亮亮左边的小红说“亮亮举了左手”,坐在亮亮右边的小明说“亮亮举了右手”,坐在亮亮后面的小芳说“亮亮举了两只手”。三人为此争吵不休,各不退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们认为亮亮举了哪只手呢?如果你也是亮亮的好朋友,你现在依次坐在他的左边、右边、后面。你三次的回答又是什么样的呢?

数学源于实际,数学问题的设定从实际出发能带给学生很强的代入感,让学生感觉“好像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难”。老师通过设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扎实和投入。

在已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后,老师就可以引入今天的学习课题。“其实这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三视图有关,在同学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以后,大家就知道原因了。”接下来,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原先准备好的积木模型,圆锥、圆球、圆柱、正方体、圆台等,然后开始今天课题的学习。老师可以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老师和学生一起拼好组合体的形状,让学生画出三视图。

活动二:老师展示三视图,让学生拼出组合体的形状。

活动三:总结归纳,发表看法。

这三个活动由简到难,符合学生接受一般事物的规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去解决和探索问题。活动一和活动二还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活动三是对学习的归纳,可以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有个总结,方便以后的复习。当然,三个活动的设定还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实践。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究

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是不会很顺利的,尤其是在接触一种新的事物的时候会更加困难。而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动手实践的效率,还为学生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这个平台就能够让学生去看到他们各自之间的差异性,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学习成绩优异、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引导小组成员有序学习,学习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同学可以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思和对小组成员意见进行补充和归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学会尊重他人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展示三视图,让学生拼出组合体的形状。

小组讨论:

学生A:最上面是尖尖的,这个位置应该是圆锥。

学生B;第一排从左看只有一个正方形,从前面却有三个。

学生C:那应该是三个排成一列了吧!

老师:只有这一种情况吗?这里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学生D:5个!从俯视图来看,应该是第一排两个,第二排三个,从前面看,第一排的空缺被第二排的正方形替代了。

学生A:看来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够太片面,在拼出组合体的时候要从它的左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去综合考虑,不能很快做出决定。

学生B、学生C、学生D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动手实践,在学生的脑海中就能反映出具体的事物形象,这个时候不同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一起进行合作交流,就能够对事物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对问题看得更加透彻和清晰。

三、共同探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学习流程就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共同探究和共同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一:老师和学生一起拼好组合体的形状,让学生画出三视图。

活动二:老师展示三视图,让学生拼出组合体的形状。

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去动手操作,学会根据组合体画出三视图,学会从三视图去推组合体,极其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一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让学生根据组合体,想象自己分别站在组合体的左面、前面、上面去观看物体。让学生学会去表达脑海中想象的东西,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第二个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在三视图的基础上去想想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联,单个物体相对于组合体的位置关系。如果说活动一对应的是第一个问题,那么活动二对应的就是第二个问题。在活动一和活动二都进行的情况下,就能够解决本课刚刚开始的问题,其答案十分的简单,就是因为对于一个固定的对象来说,在其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三视图的原理。

第三个活动就是对活动一、二的总结归纳,让学生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活动三:总结归纳,发表看法。

各小组分开汇报:

第一小组:画三视图的时候,不要求快,可以先画个大致的轮廓,然后进行补充。

第二小组:根据三视图去推组合体的时候,要从物体的三个视图同时出发,切忌只看一个试图就得出结论。

第三小组:我觉得为了更好地学会画组合体三视图,要从最简单的单个物体进行出发,先画好单个物体,了解到单个物体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去分析组合体。

三个活动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那么学生的探讨过程也是由浅入深。在数学课题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在合作探究以后还要进行总结,这都是课上的内容,在课下也不能够松懈对数学的学习。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堂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设定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就拿本次所举的一个例子来说,开始设立的两个问题可以在后面两个活动中得到解决,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可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组合体三视图物体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不同组合方式煤岩组合体强度及声发射特征分析
探究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几种常用能力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
浅谈高考中的三视图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