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1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课堂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黄 燕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尤其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会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单一化”和“规范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给予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学习的空间,请学生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限时间、地方和完成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与学生和平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接受的方式传授新知,让学生保持一颗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紧随教师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顺利开展的保障,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会因为教师权威的教学地位不可撼动,而被动、消极地学习,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高效开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在学习时虽然对课堂开展充满兴趣,但是往往会混淆“分数”与“小数”的概念,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知识内容,区分小数和分数的用法,可以请学生先讲一讲自己对二者的认识,以便找出学习的误区,了解学生的困惑点。教师还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自由讨论,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也要积极地投身于学生的交流中,讲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就是正确可行的。在让学生学会知识、体验学习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教师也要积极地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促使学生打开心扉,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不能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点引入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自由空间,催生出强烈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精髓。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文具店购买文具的情境:一支铅笔需要两元钱,需要购买九支,一支钢笔十元钱,需要购买十五支。请学生从情境中搜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尝试着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如,有的学生提问:“购买铅笔和钢笔一共会花掉多少钱?”还有的学生问:“买钢笔的钱比买铅笔的钱多多少?”学生在提出类似的问题后,请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类教学方式的开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答案,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做好预习工作,了解教材内容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请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预习任务,既能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需要重点掌握,有哪些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以便在上课时,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讲。

在课前预习中,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约束,教师可以根据预习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题目,请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相关题目,为课堂的顺利开展铺垫基础。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周长”内容时,首先,为学生布置预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是解答问题或是搜集资料的形式,布置任务是让学生在预习中有目的可循,有一定的约束力,然后请家长朋友协助教师,帮忙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以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边看书边记录的好习惯,及时记录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或是学到的新知识,体悟到的内容。预习是促进课堂高效开展的“法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学生通过预习能回顾旧知,体会新知识的表现形式,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的学生,会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不懂的问题进行上网查阅,或是请教自己的父母,力求找到问题的答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预习环节,教师还可以加入激励机制,让学生比一比在预习中谁找到的问题最多,最具有代表性,并且想出答案,学生在这种激励模式下,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认知状态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无限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喜欢数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