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备学生,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孙晓冬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案理解能力课堂气氛

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 孙晓冬

备课,是每个老师最熟悉的工作。数学的备课内容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其中,备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

拿着同样的一份教案,甚至是公认的优秀教案,不同的老师上出来的课可能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案虽然一样,但面对的学生却不一样。这份教案也许适合A班,但未必适合B班。课前没有精心地备学生,拿着别人的教案照本宣科,课堂效果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备学生应该是每个老师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不少老师在备课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但往往因为不够系统,随意性较大,真正教学时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何才能备好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数学知识的受众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的。这个道理,每个老师都知道,但未必每个老师都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能否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是一个老师备学生的先决条件。想要备好学生,老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你所有备课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有效地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否有效地迁移到新授知识?学生是否乐于参加老师设计的活动?设计的问题会不会因为文字过于书面化影响学生的理解……

二、了解学生,做到胸有成竹

备学生的基础是熟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老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备学生。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应该对学生以下的情况做到胸有成竹:

1.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原有知识是新授知识的基础。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新授课的教学效果。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学习除法竖式,涉及的原有知识包括乘法口诀、乘法的含义、除法的含义、表内乘、除法,而这些都是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老师在备课时就需要考虑:孩子们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乘法口诀背诵得是否熟练;是否出现知识遗忘的情况……如果原有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者出现遗忘时,老师就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工作。

2.学生的理解能力

必须承认,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班级之间。笔者近几年教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对班级与班级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数学理解能力的差异有着深切的体会。所以笔者在备教案时,会根据两个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在问题设置的难易度和语言表述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3.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情境图,课堂上老师会让孩子们说一说在情境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孩子观察得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有的孩子在表述上“词不达意”,常常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怎么也说不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老师能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就会在备课时提前思考:遇到上述情况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的话,课堂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

4.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课堂的气氛主要来自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气氛的预判靠的是对学生情绪和状态的了解。比如,如果数学课被安排在下午,孩子们中午玩耍之后,注意力明显不如上午集中,整个班级会出现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小游戏或者一个小故事,用来调节一下课堂的气氛。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将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三、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信息

除了对当堂课内容的“备学生”之外,备学生更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长期“备学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自己一直带这个班,通过长期的教学、接触,对该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有较深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预判。而长期“备学生”,靠的就是老师不断地总结、积累、调整。学生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总结教学情况,不断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更新。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分与合时,前些年的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重复练习才能保证熟练度。近两年,因为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笔者在教学时感觉比原来要轻松了许多。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及时更新了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如果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就会在教学中做出必要的调整。

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没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所以精心地备学生应该成为每个老师备课中必不可少的优先环节。只有面对精心备过的学生,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才是心中有底的,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让教学更加流畅、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教案理解能力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触摸春天》教案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立定跳远》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