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携手,让“挫折”成为幼儿成长的推进剂

2019-01-11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安第二实验幼儿园黄亚思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7期
关键词:纸巾沙子挫折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安第二实验幼儿园 杨 婷 黄亚思

当今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捧在手心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以伟大的爱心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和独立探索的机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且依赖父母。当孩子进入幼儿园,由于安全问题被过度放大,再加上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空间被长期挤占,导致孩子经受不起哪怕是细微的困顿与波折。

其实,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感、困难和困境,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自然阶梯,是弥足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敬畏这些“小挫折”,善待“挫折”,用好“挫折”,努力使“挫折”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推进剂。

一、家长要更新观念,鼓励孩子直面“挫折”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放手,孩子经历不到挫折,就永远不会知道困难的滋味,更无法体会到自我解决问题时的快乐,就会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及个性的发展。

小班幼儿刚入园,大多自理能力比较差。有一次幼儿离园时间,彤彤和冰冰由于有点感冒流鼻涕了,可是班级老师忙于交接孩子,没能及时给予引导和处理。

这时两个家长的表现截然不同:彤彤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掏出纸巾直接给孩子把擦鼻涕一事解决了;而冰冰的妈妈却是从包里掏出纸巾,走到冰冰的面前,把纸巾递给了冰冰,冰冰看了看妈妈,接过纸巾擦了起来,然而在纸巾的带动下,鼻涕抹满了脸颊,冰冰妈妈看着这一切没有动手帮忙,也没有批评冰冰,而是又拿出了一张纸巾说:“上次妈妈怎么教你擦鼻涕的,你忘了?来,妈妈再示范一遍,你要记住了。好,自己试试。”在妈妈的鼓励下,冰冰又尝试了一次,这次他把鼻涕擦得可干净了,冰冰在妈妈的赞赏下高高兴兴地把脏纸巾送到了垃圾桶。

像这类事情在幼儿园屡见不鲜,有的孩子穿裤子穿反了或者裤子没提好,家长就直接代替了;看到孩子吃饭掉饭粒,家长坐不住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会了。可是由于家长的无原则包办代替让孩子没有面对困难的机会,孩子就会自认为我不会。

有一次亲子活动,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乐乐用小钟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了再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乐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可乐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儿地装着。终于,在一次次的反复操作中他“开窍”了——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就装满了。乐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为他鼓掌庆贺的妈妈;而小宝的妈妈却选择了另一种做法——当小宝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米说:“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里灌下去。”

父母很少会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越俎代庖的包办下,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谁掳走了孩子受“挫”、耐“挫”和解“挫”的机会?老师不仅自己要更新观念,同时也有责任帮助家长更新观念,家园共同敬畏和珍视孩子成长中所出现的“挫折”,让“挫折”成为孩子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促进剂和推进剂。

二、大人应当大放手,让孩子经历“挫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政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去探素、去体验、去感悟。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小公主或者小皇帝,往往会受到长辈的过度溺爱。

白白在玩花片的时候跑过来着急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通过观察我发现其他小朋友在做结构游戏时是拼插花片,而他是摆放花片。原来,由于长期以来家长的包办代替,他的手指精细动作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发展明显滞后。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把花片的孔对接,怎么使劲。刚开始他很不自信,也不愿意尝试,在我反复地鼓励下,他动手了,可是试了几次都失败了。由于担心他紧张,我适时地走开了,在远处关注他。在经过一次活动的尝试后,我发现他能把两个花片对接了,虽然牢固程度有待改进,和别人的作品对比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喜欢上了玩花片,拼插的水平也有明显提高。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作为家长也好,作为教师也罢,我们都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主动为孩子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引导他们去克服困难。

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们都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经由自身不懈的努力,去收获成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挫”越勇,一点一点向独立、主动、自信发展。

三、家园共育,用好“挫折”资源

“挫折”是孩子们成长与发展的宝贵资源,用好这一重要资源,需要老师与家长巧妙应对、用心演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孩子出现的偏差,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充满爱心,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保护他们的个性。用好“挫折”资源,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容“挫”之心,提供孩子自我纠“挫”的时空。

三八节到了,为了配合“爱妈妈”的教育,我组织了一节美术活动“我的妈妈”,大多数小朋友都在画妈妈,可是雯雯却一笔都没画,我走过去问:“雯雯,怎么不画画?”她怯怯地说:“老师,我不会画。”我蹲下来问:“雯雯能告诉老师妈妈的样子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说出了妈妈是长长的披肩发,戴着一副眼镜,脸上总是笑嘻嘻的。尽管能把妈妈的外貌说出来,可是一到动手画画,她又胆怯了。

在展示作品的时候,雯雯的画纸上只有一个圆形,她说是妈妈的脸,看到大家的作品在作品栏上展示她有了小小的失落,有的小朋友还指出雯雯没有作品。看着她愁苦的脸,我笑笑说:“雯雯今天没有画完,是因为昨天她妈妈加班不在家,所以对妈妈的外貌还没有观察清楚,今天回家她会把这张画画好的。”在我的解围下,雯雯终于松了一口气。离园后,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雯雯的妈妈,希望雯雯能在妈妈的引导下共同来完成这张作品。

第二天,雯雯高兴地拿来了作品,作品上稚嫩的笔触把妈妈的外貌描绘得生动极了,她自信地把作品放在了展示区。由于老师的圆场,让雯雯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但是老师并没有包办代替,而是给了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作品。我深深知道孩子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解决挫折。

实践证明,在学习认知的活动中幼儿出现困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出现困难,在稍有曲折的处境中幼儿出现困扰,这些都是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景观。

面对幼儿出现的这些小“挫折”,企图采用防“挫”、堵“挫”、替“挫”等方式来让孩子无“挫”,结果都是徒劳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家园统一思想、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接纳与欣赏孩子学习与生活中所呈现的“挫折”,让孩子去经历“挫折”。家园要合理地利用“挫折”资源,才能使“挫折”闪出耀眼光彩,服务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纸巾沙子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纸巾过滤
烧不坏的纸巾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纸巾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