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散步活动中的“行”与“思”

2019-01-11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幼儿园汤智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7期
关键词:蒲公英散步规则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幼儿园 汤智娟

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饭后散步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消化食物、愉悦身心,满足户外活动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探索的优良品质。因此,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如何更科学地组织好饭后散步活动,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目前,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饭后散步的方式,和孩子们在园内随便走走,既没有目的也没有计划,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开不开心,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时间一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有懈怠、厌倦的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散步路线自创

课程游戏化自实施以来,我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为孩子们搭建桥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散步的终点和路线。如在大班开展“争做小导游”的活动,让幼儿自主设计今天的散步路线:先走哪里、再走哪里……到哪里结束,为什么这样设计?理由是什么?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想法的机会,并鼓励幼儿按照预设实施自己的计划。最后,通过大家共同选出最合理的路线图去执行。此外,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幼儿、收集幼儿的相关信息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要让散步路线形成“实施—调整—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努力让幼儿成为散步活动的主人,有效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散步内容自定

之前,我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这往往不是幼儿所想要的。所以我们尝试切换视角,组织幼儿需要的散步活动,助推幼儿深入探究和发现。

1.自主游戏

游戏与生活相结合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如,适合中、大班幼儿的角色小游戏:幼儿扮演讲解员,介绍各种植物园里的植物、种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季节可以收获?可以怎么吃……此外,很多徒手游戏也能融入到散步活动中,如“冰块融化了”“红灯停绿灯行”“狡猾的狐狸在哪里”……都是趣味性很强但运动量很小的游戏;再如花园“寻宝”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部分线索或形象特征去花园里“寻宝”,看看谁先找到?当孩子们来到香樟树林时,一片片落叶就成了他们的游戏材料,有的堆、有的撒、有的吹,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散步活动变得既生动又有趣。

2.科学探究

兴趣是幼儿探索最好的教师,它推动着幼儿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将自身置于开放式、探究性的环境中。如在小班“光和影”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说:“散步时的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快它也快,我们慢它也慢;细细高高的是这棵小树的影子,一大块黑乎乎的是大型玩具的影子,这堆矮矮的是太阳花的影子,只有晴天影子才跟我们在一起玩……”幼儿散步时教师则在一旁及时观察、引导,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3.主题延伸

秋天来了,大班结合主题“在金色的秋天里”进行延伸:围墙边的香樟树上已经结出了果子,摘下一颗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秋天的味道是香香的……操场旁的草地上散落着好多树叶,轻风拂来,一片片树叶像活泼的蝴蝶在地面飞舞,秋天的旋律是活泼的……大门左边的花圃里有几棵枫树,火红的叶子在风中摇曳,秋天的颜色是火红的……我们班级田里种植的红薯快熟了,怎么找不到红薯宝宝呢?原来它藏在泥土里和我们玩捉迷藏呢!秋天的果实是调皮的……我们找到了秋天的秘密。散步的时候还可以巧妙利用园内现有资源,如:鹅卵石小路、独木桥、梅花桩、颜色不同的彩砖、小树林等,在师幼事先共同商量好的规则下自主选择场地、自由活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玩伴,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一些辅助性材料来增加散步的乐趣。

三、散步形式自编

刘晓东教授在《解放儿童》一书中指出:“有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和世界里实现成长的,其教育主张从儿童出发,体现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智慧“放手”,充分扮演“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聆听幼儿的声音,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快乐。

1.互动式散步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我们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尝试通过“大带小”的混龄形式来进行散步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心。午餐后,大班幼儿两人一组从小班选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带到操场上散步,边走边给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带着他(她)走“迷宫”、走“卵石小路”,孩子们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光,平日里那些喜欢追逐打闹的男孩们也变得异常懂事、有耐心,构成了一幅温暖和谐、充满爱心的画面!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散步活动,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培养了关怀他人、宽容他人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专题式散步

今天,午后散步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可爱的小蜗牛,阳阳在花园里的一块潮湿泥土旁边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兴奋极了!拉着身边的小伙伴一块看,看着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蜗牛什么时候出来活动呢?它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它会怎样爬?它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开始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关于蜗牛的专题活动随之产生。

3.随机式散步

中班幼儿饭后散步到后花园,有个孩子发现树丛里有一朵盛开的小黄花:“是菊花吗?”其他孩子被吸引了过来,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我说:“这是蒲公英的花。”“原来它的花是黄色的!”孩子们露出惊喜的表情,随后又发现还有许多小黄花藏在小树林中。这时,孩子们找到了蒲公英的种子,实在是太兴奋了!孩子们对着蒲公英的种子大声呼喊,结果蒲公英的绒毛种子被吹散开来,在空中舞动。发现了种子会飞的秘密,孩子们更加兴奋了,争先恐后地吹种子。“被吹散的蒲公英绒毛种子飞到哪里去了呢?”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源于饭后散步时一个孩子的发现而衍生出“玩蒲公英”“识蒲公英”“画蒲公英”的活动,整个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散步规则自拟

规则建立的目的是让散步活动产生“秩序感”,让幼儿玩得有序,同时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只有师生共同认可了规则的重要性,才能主动积极地去遵守。除了通过口头约定以外,还可以尝试将自己制定的规则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再运用不同的方式在环境中呈现出来,让幼儿与规则互动,从而更好地了解和遵守。针对之前在散步时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讨论该制定哪些规则?如散步时人太多拥挤、大声讲话、打闹该怎么办?游戏或观察时,有其他孩子来捣乱该怎么办?散步时遇到其他班级孩子也需要用这个场地该怎么办?……在一步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启发幼儿思考怎样做更合适,真实的情境和切身的体验,使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散步安全自省

散步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偶发事件,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每次散步前都要提前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今天我们散步的地方有没有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有,该怎样克服呢?如果有小朋友违反我们制定的规则,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切都要以确保幼儿的安全为前提。散步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一下今天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情况有什么危险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既安全又开心呢?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些知识。

六、散步强度自控

幼儿每天的散步时间虽然是计算在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内,但是它和晨练、早操、体育活动有所不同,因为幼儿是在就餐后才进行的,所以不能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表情,过于兴奋不利于幼儿安静地午睡则需要进行调整。在散步活动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支持他们的行为,激发其想象,真正把散步的权利还给幼儿。

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使散步的价值达到效果的最优化,真正体现了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让散步变得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蒲公英散步规则
蒲公英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蒲公英
散步的收获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散步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最美妙的散步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