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本土化游戏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9-01-11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幼儿园鄞婉瑜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7期
关键词:海鲜本土化家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幼儿园 鄞婉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时期的人文素养启蒙至关重要,教育时机不可贻误,而家乡优秀的文化是幼儿人文素养启蒙的重要资源,它具有直接感知性、传承性的特点。

我园毗邻泉州后渚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海边长大的泉州人,身边随处可见的是泉州曾经作为“东方第一大港”遗留下来的“古港”文化痕迹。

基于这个特点,我们挖掘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通过情境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本土化游戏帮助幼儿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感官汲取本土文化,在文化的滋养下使幼儿的智力、德行、感情、体格趋于和谐,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古港”文化资源进幼儿园,就要使“古港”文化“从博物馆文化”演变成一种“活文化”。我们需要对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和精简,就像厨师一样选择优质的食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自然地融入古港文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游戏”这一主要形式,才能使幼儿与本土文化之间构建起紧密的联系,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创设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游戏,这样才能有效地给予幼儿美好的精神食粮,让幼儿与本土文化的紧密联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重视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自主体验中激发对人文的热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此,我们在探索幼儿园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中,重视游戏情境的创设,将本土的、特色的、丰富的文化渗透到幼儿游戏的情节当中,潜移默化地在游戏中融入“码头”“海鲜馆”“蟳埔村”等元素,营造本土化的游戏环境。

如:在户外、走廊、操场等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创设“蟳埔蚵壳厝”“蟳埔海边”“海上的渔船”“蟳埔海鲜超市”等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模拟泉州渔村人民不同的劳作生活方式,亲身体验造船、打渔、晒网、出海、卖海鲜等过程,这种可操作性的活动让幼儿自主体验,自由创造。又如:创设“码头作业区”,开发大型器械“船”的功能,让幼儿体验船上作业与码头的运输,俨然像一个个小小的“航海员”。

生活化、本土化的游戏情境不断激发幼儿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幼儿乐于参与,勇于创造,用自己的行动与本土文化产生联系,在游戏中萌发出对家乡文化探索的热情。

二、开发本土化区域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受人文魅力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的课堂。”家乡文化资源、幼儿周边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素材,我们重视在区域游戏中开发本土化区域游戏,运用低结构、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家乡人文的魅力。

如:幼儿生活中的蚵壳、贝壳,在幼儿园美工区内变成装饰画的材料、在数学区内变成益智棋盘的棋子、在生活区内变成项链上的图案;渔网在表演区内变成幼儿的裙子、在美工区内变成拓印的工具;“蟳埔村”中极具特色的服饰、漆篮,在表演区里随处可见;蟳蜅女头上的“簪花围”在数学区内变成规律排序的工具、在美工区内变成美术创作的对象;码头上装海鲜的泡沫箱在娃娃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具……这些生活材料丰富了我们的区域游戏,为区域游戏增添了本土化的色彩。

此外,我们有意识地搜集家乡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区域游戏中。在表演区内,我们将拥有动听音律、鲜明节奏的地方特色音乐,如:“丝海梦寻”“蟳埔蘋鼓舞”“丢丢铜”“正月点灯红”等投入其中,将其进行适当的剪辑处理,使其成为幼儿能够理解、感受和表现的学习内容,同时结合闽南童谣说唱表演、特色舞蹈,提供多样的服装、道具让幼儿自由表演、自由展现家乡的舞蹈——孩子们拿着“蒲扇”表演着“火鼎公婆”惟妙惟肖;女孩子头戴“簪花围”走起“蟳埔女时装秀”惊艳全场;男孩子模仿踩街表演跳起了“拍胸舞”气势非凡……在美工区,利用闽南特色建筑工艺,如:出砖入石、骑楼、檐角、蚵壳厝等,以“古城建筑”为载体,探索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此外,利用拓印、草编、线描、水粉等方法,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自由创想,捕捉泉州富有特色的民俗,如:“蟳埔女簪花围”“蟳埔嫁娶习俗”等融入其中,在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开展“欣赏—创想—表现”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因为他可以经由游戏而学习。”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小组、个别化的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在工作中习得相关经验,提升各项能力。在本土化的区域游戏中能使得幼儿自然地与家乡的资源产生互动,在自主探索、操作中感受家乡文化资源带来的愉悦与精彩。

三、拓展户外游戏的内容,让幼儿在自发愉悦中传承人文精神

“海鲜大本营”是我们为孩子们创设的户外游戏环境,将戏水区和竹轮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富有生气的码头情景。这里有归航的大船、成箱的海鲜、长长的货梯、密集的钓鱼岛、崎岖的山路……幼儿每次在这里玩“出海捕鱼”的游戏,他们将“鱼”用吊篮和渔网打捞到船上,在船板上装箱打包,把成箱的海鲜一箱一箱地从货梯搬运到附近移动的车上,或用扁担挑着一箩筐的海鲜运送去贩卖。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力量和耐力,发展了大肌肉动作,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

我园后操场有大片绿地,有小山坡还有小水沟,地形复杂,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小战场,于是,我们延伸设计了“争夺钓鱼岛”野战区。小山坡就是打仗用的战壕、轮胎山就是瞭望台,孩子们在这里玩跨过雷区、钻过地洞、爬过铁丝网、登上钓鱼岛、抢救伤员、争夺海岛等等游戏,不亦乐乎……

自发愉悦的户外游戏成为幼儿锻炼身体的战场,更是幼儿充分发扬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阵地,运动带来的挑战不断刺激着幼儿的每条神经。

此外,我们拓展户外游戏的内容,以“亲子活动”为主要形式,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开展了“户外探索地标打卡”游戏。在每次户外探索活动之前,我们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探索古港”任务卡,让幼儿自由地设计探索路线,寻找探索任务卡上的地标建筑,并与地标建筑拍照“打卡”,完成所有地标建筑的探索任务及可获得金牌奖励。有趣的户外探索活动将行走、游戏、探索包含在其中,激起幼儿一次次的运动热情,让幼儿在户外探索游戏中感受行走的力量。

《指南》中明确指出:“归属感的产生需要幼儿对自己所生长的社会、环境有所感知。”户外探索活动将幼儿与家乡联系起来,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蟳埔村、泉州古码头、真武庙、古船博物馆等,亲临家乡名胜,进一步深化对家乡的认识。

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利用家乡传统文化资源是落实我国幼儿教育政策,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在提升人文素养研究中,幼儿园游戏是最主要的手段,在游戏中融入古港文化是幼儿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而又自然无痕的。

本土化游戏,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使得游戏过程对幼儿来说也是感受文化、体会文化,不断形成本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过程。在幼儿人文素养的培养当中,幼儿园游戏更凸显了其独特的价值。

为此,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游戏,探索更加丰富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拓展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通过游戏,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尝试让幼儿与本土文化进行有效积极的互动,构建让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气氛。

猜你喜欢

海鲜本土化家乡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海鲜马拉松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夏天的家乡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