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重构

2019-01-11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吴传武

中学政史地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核心素养

●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 吴传武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改革目标,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全面发展人的基本任务,提高高中生学地理、用地理的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除了教材主干知识中的概念、地理特征、分布特点、地理原理与规律外,还包括与地理学相关的方法与技能,如读图方法,比较能力,推理、探究等能力,以及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环境观等。笔者在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重构进行梳理如下。

一、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构,要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要能体现地理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教学内容要涉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要强调学科能力的提升等。具体而言,在教学设计重构中,引入模块化教学。例如,可以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综合地理分段呈现,也可以从整体结构上涵盖不同知识点模块内容,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单节课程来看,要确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多关注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的激发。这样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有限,无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学习中增长才识和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融入地理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创新教法,适当引入课堂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从问题探究中学习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计课堂探究活动时,要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背景材料相关联,设计的探究活动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生活性,顺应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实际,能够充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课堂。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关于地球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重构教学逻辑:分析“黄赤交角”的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把握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再由此来洞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地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让学生能够从中深刻理解地理概念,了解地理知识,把握地理知识在地理现象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构建多样化的地理课堂,打造地理学科特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造学科特色,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多样化教学,深入开展地理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介绍堆积地貌特征时,我们可以利用沙子、书本,动手制作沙丘或深入实地,观察流水的速度,了解河流沿线的地貌变化,增进对地理知识的深刻认知。教师也要多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结合地理学知识,组织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对非洲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利弊展开辩论,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论证依据,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教师还可以引入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调动一切因素促使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在课堂交互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高中生已经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时,本节的重点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入、迁出所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联系学生生活,我在问题设置上,通过“人和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人口迁移是一把双刃剑”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梳理人口迁移的本质与特点。有学生提出“人口迁移能够有效化解地方土地的承载压力,促进地域文化的广泛交流”;还有学生提出“人口迁移能实现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当然,我们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结合自我对问题的理解,来梳理和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探析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利弊关系。通过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对话,培养了学生热爱社会的高尚品德,也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逐渐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