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工艺的优化

2019-01-11马傲刘绍鹏

安徽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二甲苯苯甲酸收率

马傲,刘绍鹏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

化合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又称氯氮平杂质A,英文别名8-chloro-11-oxo-10,11-dihydro-5H-dibenzo-1,4-diazepine,分子式为C13H9ClN2O,是一种用于制备药物的活性剂和精细化学品的有用中间体。本品为土黄色晶体,mp.231℃~232℃,沸点为 334.4℃(760 mm Hg),微溶于水,最佳储存条件为-20℃低温冷藏。化学结构式见图1。

图1 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的化学结构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重结晶提纯的方法制备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以HPLC法检测所得产物质量,从而选取关键的工艺控制点作为影响因素。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可以更为直观地判别最优配方,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方法设计了十组试验,确立一条优化的制备工艺。

1 试验材料

1.1 原料和试剂

起始原料2-(2-氨基-4-氯苯胺基)苯甲酸和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标准品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双蒸水、甲醇和乙腈为色谱纯;试剂二甲苯、多聚磷酸和甲苯为分析纯;正丁醇为工业级,购于茂名市鑫茂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1.2 仪器

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工作站为 Agilent Chemstation(A.10.02);GM-0.33A型真空干燥泵(深圳瑞鑫达化玻仪器有限公司);JT202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J2077型电加热器(泰州美旭仪器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

2.1 化合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的制备方法

选取2-(4-氯-2-硝基苯胺基)苯甲酸(105 g,0.38 mol)、二甲苯(450 mL)和多聚磷酸(2 mL,0.012 mol),混合均匀,加热至回流后分水,反应约21 h。冷却后,将滤液过滤,滤饼先用甲苯洗涤之后再换用正丁醇重结晶,干燥(20℃左右)后,得到土黄色晶体——中间体产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75g,纯度 93%),计算收率。[文献:收率 83%,纯度90%]。

2.2 分析试验

2.2.1 色谱条件

所选的固定相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型色谱柱,4.6 mm×250 m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体系(3∶7,V/V)(用磷酸调节 pH值至 2.5),流速设定为 1.0 mL/min,保持柱温(30±0.5)℃,进样量为 10 μL。

2.2.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利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4.000±0.000 5)g于10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逐级稀释,最终制成0.4 mg/mL的2-(4-氯-2-硝基苯胺基)苯甲酸标准品溶液,作为供试溶液。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在100 mL量瓶中精密称取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对照品(0.8±0.000 5)g,加流动相溶解,逐级稀释,最终制成8 mg/mL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

2.2.4 分析方法

在1.5 L离心管中取供试品溶液200 mL,加入80 mL内标溶液,漩涡混匀,加入甲醇320 mL,漩涡5 min,静置 20 min,离心(1500 r/min)5 min,吸取上清液,然后转移至自动进样器样品瓶中,进行HPLC分析。将供试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在“2.2.1”项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样品检测,记录检测结果色谱图(见图2)。

图2 化合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通过图2可以看出,中间体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出峰的保留时间为8.257 min,各杂质峰的保留时间分别是杂质1为5.273 min,杂质 2 为 17.672 min。

2.3 单因素试验

2.3.1 反应体系中反应时间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设计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进行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所得产物的组分和总体品质优劣的情况,确定最优的反应时间。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为0 h不反应,1 h、5 h反应还不完全;反应时间在1 h、5 h时,所得产物总体质量较差;反应时间在20~22 h时,产物质量参数水平较稳定,2-(2-氨基-4-氯苯胺基)苯甲酸残留量逐渐减少;反应时间在23~25 h时,产率降低且杂质总量呈上升趋势,总体质量较差。因此确定最优的反应时间为20~22 h。反应时间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见图3。

表1 反应时间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表1 反应时间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参数值(h) 产率(%) 2-(2-氨基-4-氯苯胺基)苯甲酸(%) 总杂(%)反应时间0151 0 15 20 21 22 23 24 25 0.00 23.82 41.38 64.46 79.17 84.92 91.75 94.03 92.71 91.59 90.84 67.59 49.63 12.47 1.54 1.49 1.16 0.97 0.84 0.79 0.73 0.68 0.00 7.73 4.96 2.75 2.66 1.99 1.95 1.55 2.03 3.37 4.52

图3 反应时间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

2.3.2 二甲苯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试验设计不同的二甲苯用量(100~600 mL),对所得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定,确定最合适的二甲苯用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0 mL二甲苯不能得到目标产物;用量为10 mL、20 mL均反应不完全;二甲苯的用量在100 mL、200 mL、300 mL时,产物总体质量较差,杂质偏多;二甲苯的用量在500 mL、600 mL时,产率虽较高,但是杂质也偏多,因此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最合适的二甲苯用量为350 mL、400 mL、450 mL。二甲苯用量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见图4。

表2 二甲苯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表2 二甲苯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二甲苯用量参 产率(%) 2-(2-氨基-4-氯苯 总杂(%)数值(mL) 胺基)苯甲酸(%)0 0.0077.460.00 1028.6451.579.94 5043.9513.625.31 10070.462.362.75 20085.172.242.66 30090.921.952.29 35092.751.521.95 40094.030.841.73 45095.710.691.44 50094.590.571.95 60093.840.542.51

图4 二甲苯用量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

2.3.3 多聚磷酸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试验设计不同的多聚磷酸用量(1~8 mL),对所得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定,确定最合适的多聚磷酸用量。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多聚磷酸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表3 多聚磷酸用量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多聚磷酸用量 产率(%) 2-(2-氨基-4-氯苯 总杂(%)参数值(mL) 胺基)苯甲酸(%)0 0 70.590 1 74.031.451.67 2 85.710.691.44 3 91.590.451.73 4 80.920.311.95 5 72.140.272.29 6 68.210.222.51 7 66.170.142.66 8 59.680.092.75

通过表3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0 mL多聚磷酸不反应,多聚磷酸的用量为4~8 mL时,2-(2-氨基-4-氯苯胺基)苯甲酸随多聚磷酸用量增多逐渐反应完全,但产率随之减少,产物分解生成其他杂质,杂质总量也逐渐增多。因此确定最合适的多聚磷酸的用量为1~3 mL。多聚磷酸用量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见图5。

图5 多聚磷酸用量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

2.3.4 干燥温度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的影响

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对经过滤后的析出物进行干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不同干燥温度下所制得的产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的质量进行考查,确定最适宜的干燥温度。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干燥温度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质量的影响

表4 干燥温度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质量的影响

干燥温度 产率(%) 2-(2-氨基-4-氯苯 总杂(%)参数值(℃) 胺基)苯甲酸(%)0 78.470.242.48 5 83.510.211.87 1087.170.141.74 1591.120.111.62 2095.510.071.49 2593.150.041.18

通过表4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析出物的干燥温度在0℃~10℃时,杂质总量较大且产量较低;干燥温度在15℃~25℃时析出物质量总体较好,因此将最适宜的干燥温度定为15℃~25℃。干燥温度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见图6所示。

图6 干燥温度与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优化的关系示意图

2.4 正交试验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二甲苯用量、多聚磷酸用量和干燥温度4个因素作为影响化合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合成的主要因子,对于各因素分别选取三个水平,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如表5所示,正交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因素水平表

表6 正交试验结果

从表6的正交试验极差R的计算结果表明,对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合成产生影响的顺序是反应时间>二甲苯用量>干燥温度>多聚磷酸用量。由K值可以看出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合成的最优配方为A2B3C3D2,正交试验6号A2B3C1D2化合物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的收率最高,为90.24%。为了真正确定最优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的配方,设计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仅改变多聚磷酸用量一个因素,配方A2B3C1D2的收率为90.24%,配方A2B3C3D2的收率为91.47%,因此最终确定最优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 [b,e][1,4]-二氮-11-酮的配方为A2B3C3D2,即反应时间21 h,二甲苯用量450 mL,多聚磷酸用量3 mL,干燥温度20℃。

3 结论

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为反应时间、二甲苯用量、多聚磷酸用量和干燥温度。通过研究确定了四项因素的范围:反应时间为20~22 h;二甲苯用量为350~450 mL(用量偏少影响收率,用量过高收率无明显增长且增加成本);多聚磷酸用量为1~3 mL(用量偏高会影响收率,且增加杂质总量,不符合药用标准);干燥温度为15℃~25℃。因干燥温度易于控制,综合考虑后,确定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制备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21 h),二甲苯用量(350~450 mL)和多聚磷酸用量(1~3 mL)。经过试验证实,按照本文的试验方法制备8-氯-5,10-二氢-11H-二苯并[b,e][1,4]-二氮-11-酮的收率和纯度比文献有了明显提升,效果显著,为日后投产工业生产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二甲苯苯甲酸收率
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工艺优化
焦磷酸亚锡合成收率影响因素探讨
新型3-【4-(苯氧基)苯基】-5-【2-甲硫基-4-(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红枣100%检出防腐剂,这些人心黑了?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红枣检出“防腐剂”?
提高半合成紫杉醇得率研究
红枣里的“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