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1-10谢佛荣刘丽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才

谢佛荣 刘丽芳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既要发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又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当前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意识不够、思维方式和能力受到局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执行力不够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嵌入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等方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2-0012-03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中,任何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面临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国家、企业和个人才能位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使国家一直屹立于民族世界之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既要发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又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本文试从方法论的视角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创新思维能力概述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概念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对创新思维概念的分析。因此,对于创新思维能力概念的分析,有必要首先分析创新思维概念。对于创新思维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主体运用比较新颖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事情的一种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创新思维主要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旧观念的思维活动。如杨哲、张润昊在《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一书中指出:“创新思维常通过新的观点、理论或发现来增加知识积累、改进与突破,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实现知识信息优化升级与更新换代。”据此,我们可以把创新思维能力定义为:主体用独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强调不墨守成规、不遵循旧观念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能力。

与传统思维能力相比较,创新思维能力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是具有独创性。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的是突破常规、不遵循旧观念,不能用一种惯常、传统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具有独创性的特征。诚如康晓玲所言:“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以前不存在的,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是不存在的东西。它是有创见性,对社会或思维者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可见,创新思维能力贵在创见性、独创性的思维方法,超越于常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发展和创新,以“直觉—演绎”新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来突破牛顿惯常的动力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对牛顿动力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新超越、新突破,因而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独创性特征。

二是具有主动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主体的思维素质、知识水平、知识观念和知识能力来解决问题。因此,创新思维能力会明显表现出主体观念的一种主动意识、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是具有灵活性。创新思维能力一般会表现出无固定、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框架,主体能够从一个思维模式迅速跳跃到另外一个思维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技巧性。如在知识和技术日益更新换代的今天,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来,就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方法和思路,必须进行观念、方法、技术的创新,否则,企业就无法再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相比传统思维能力是一种截然不同、区别性较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維能力发展的高级发展形式,是对传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突破,是对传统思维能力的一种飞跃。

二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意识不够

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不够,比较满足于现状,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主动分析知识,反思知识,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比较习惯于采用现成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和知识难点,而不会思考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知识难点。如刘瑞琳所言:“绝大多数只会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不善于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大学生只是考试成绩优异,但却没有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从事的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我们很多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对知识权威的崇拜,对于学术成就比较突出、学问深厚的专家和学者往往形成极端式的崇拜,认为专家和学者说的话就是权威,不会有什么错,不敢直面问题和具有怀疑精神,这使得我们很多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很不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因而导致了很多创新成果的创造难产。

(二)思维方式和能力受到局限

我们知道,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的思维能力、逆向的思维能力、聚合的思维能力、组合的思维能力、联想的思维能力及类比的思维能力等。但是,当前,我们有大学生虽然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方式和能力的运用很不够,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多数大学生面对某个特定领域或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种直线式思维方式(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往往比较狭隘,缺乏辩证、联想、逆向等思维方式,使得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运用和掌握,思维能力比较狭隘。正如齐晶所说:“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和平面式的,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执行力不够

我们大部分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比较轻视和忽视经验和行动的积累,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实践中,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和面临困难和解决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行动。如齐晶所言:“有些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也有跃跃欲试要改变现状的创新意识,但缺乏把想法付诸实践的创新行动力。”这充分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较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的执行力,没有很好地创新思维能力付诸行动,执行力比较不够。

三 方法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切实有效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具备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论途径,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意识的结果,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精神就是要求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要敢于和主动地提出问题,要敢于对老师的某些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怀疑,提出问题的,要敢于跟老师进行观点的交流,绝不能认为老师的观点和解释就是对的。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更好地阐释理论和观点,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理论和观点,老师们会运用当前的热点案例来进行阐释和说明,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这时,同学们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与老师交流,甚至对老师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怀疑。“只有敢于怀疑质疑,才能有效扩大自己的创新思维空间”。二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当前的政治社会现实结合比较密切的课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强化社会实践意识,通过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让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开拓知识的视野,回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的疑问和疑惑,通过社会实践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嵌入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创新思维主要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旧观念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主要强调理智的怀疑和反思的思维。我们要打破旧观念就需要我们某些问题进行怀疑和反思,从而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否则很难进行创新思维。由此,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冯艳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育和鼓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进行适当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促进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要帮助同学们进行恰当的提问,进行合理的论证,帮助同学们区分恰当的提问与不恰当的提问,区分合理的论证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做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课程之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的一门课程。它论证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理论观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同学们识别马克思主义在论证其基本立场、理论中与费尔巴哈等人论证他们的基本立场、理论的论证的差异,告诉同学马克思主义在表明其立场、理论中的合理性论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且这种合理性论证意味着什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嵌入有效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如冯艳所言:“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于推进创新、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嵌入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当代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ClaudBernard)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适当嵌入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真正嵌入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发散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的训练及间接思维的训练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嵌入的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采用问题和分类归纳等模式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如,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进行嵌入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时,可以引导同学们从完全相反的、对立的角度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慢慢引导走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并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和结果。逆向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反向性,使得思考的角度和视角与常规的方法完全相背离,从而使得这种方法操作更加简单,更易于创新。其他创新的思维方法同样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在一些理论、案例的分析和阐释中进行适当的嵌入,通过这种嵌入提升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拓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空间。如康晓玲所言:“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时学习具体的创新技法,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嵌入确实有效的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激发大学生提升和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下,可以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嵌入批判性思維方法的训练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等方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个主渠道达到实现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目的的重要方式。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哲、张润昊.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康晓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刘瑞琳.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D].河北农业大学,2014.

[4]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燕山大学,2008.

[5]冯艳.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6]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才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