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魔芋立体间作技术

2019-01-10魏凌云张忠良杜扶阳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种芋魔芋底肥

魏凌云,张忠良,杜扶阳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c)是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据报道,魔芋块茎富含的葡甘聚糖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膳食纤维之一[1],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纺织印染、石油钻探、环境保护、日用化工等领域[2-6]。魔芋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功能,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工业味精”原料和“东方魅力”产品,魔芋产业也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魔芋最早起源于热带雨林的森林下层,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魔芋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中、高山区,且以云南、四川、重庆、陕西、湖北、贵州等省市的贫困山区[7]为集中分布区域。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外市场对魔芋产品的需求日益攀升,2018年,陕西鲜魔芋收购价格5~6元/kg,按平均亩产商品芋1000kg计,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魔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土地面积所限、同一田块连作现象普遍,加之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魔芋软腐等病害流行,轻者造成减产,重则甚至绝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芋农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与陕南秦巴山区安康、商洛等地市魔芋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根据魔芋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试验总结出了林果-魔芋,农作物-魔芋立体间作技术。

1 立体间作的原则

1.1 有利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魔芋原始种来源于热带雨林、具有喜荫怕晒的特性,把魔芋种植和林果、农作物栽培有机结合,上、下立体经营,既满足了魔芋需要适当遮荫的要求,又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如在陕南山区刺槐幼林,于先年秋季整地,次年4月初播种200~3000g重球茎种,平均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大田采取魔芋-玉米间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

1.2 互利共生

合理间作可以增加收入,但在选择间作套种对象时,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使两者互利共生,达到双赢。如魔芋-玉米间作,因魔芋出苗较晚(5月中下旬),魔芋种在垄上,玉米种在垄沟,双方有各自的营养空间,玉米长高后可给魔芋遮阴,施肥管理等还能促进魔芋生长。

1.3 充分利用养分

作物种类不同,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根系深浅不同,在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层次也不同。如核桃-魔芋套种,核桃以产果为主,需要以氮磷为主,磷钾配合,而魔芋则需钾较多,两者需肥特点各异。核桃根系较深,主要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营养,而魔芋根系主要分布在土表15cm左右,吸收上层土壤养分和水分,两者间套,能使土壤养分得以充分利用。

1.4 适当遮荫

合理的遮荫可有效减轻魔芋病害的发生,提高魔芋单产和经济效益。 魔芋喜荫,在间作物的选择上,应选刺槐、核桃等幼林或套种玉米为其遮荫。通过试验,魔芋生长较理想的遮荫度为50%~60%,小于50%,遮荫效果差生长不良,大于60%,光照不足影响魔芋产量与品质。

1.5 提质增效

间作套种后,由于光、热、水、气等条件的变化,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共生期间的田间管理,注意修整枝条,调节光照及补充肥水,把多种多收与精细管理统一起来,提高总体经济收入。

2 种芋选择杀菌与地块整理

2.1 种芋选择

种芋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魔芋的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因此在考虑、确定魔芋品种时,应以当地自然条件为依据,所选品种必须在本地生长良好并具有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或选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良种管理部门审定、行业协会推荐的优良品种。且主芽饱满、无畸形、无病虫及机械损伤;商品芋种植,种芋重量应达到250~400g;种芋尽量就地选购调运,避免伤损。由于魔芋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同一品种中的选优工作也很重要,除选择无病虫、无损伤的小球茎作种,在球茎形状等性状上也要选择,花魔芋球茎以高桩型作种较好,白魔芋则以纯青杆或麻杆为好。

2.2 种芋杀菌

魔芋“软腐病” 危害是当前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芋种携带病菌(菊欧文氏菌、菊欧氏杆菌、菊果胶杆菌)则是诱发魔芋感病的最直接因素,因此魔芋种植前对种芋实施杀菌处理至关重要。经试验测定,将选好的魔芋种用30%乙铝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浸种 10min(或均匀喷雾),自然晾干后,种芋表面细菌的致死率可达到 96.0%,简单实用,杀菌效果较好。

2.3 间作地块选择

魔芋适宜温暖、湿润的地区栽培。应选海拔500~1000m的山区及丘陵地区或平川地区的稀疏林地、幼龄果园间作;与玉米、等作物间作,也可获得良好效果。间作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湿润而无积水的壤土或砂壤土。魔芋是喜中性和微酸性的植物,大面积种植时应事先做好土壤酸碱度(pH值)的测定。pH值5.5~7.5,表明土壤呈中性或偏酸性,适宜魔芋种植;pH值低于4或大于7.5的土壤不宜种植。

2.4 整地与培肥

魔芋是典型的块茎类植物,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整地时要做到适时翻耕,精细平整;疏松土壤,上虚下实;清除杂草,保墒防渍。因魔芋根系水平分布主要在距植株30cm范围内,垂直分布集中在距地面6~25cm的土层中。因此,翻地深度应大于30cm,冬季种植应在下种前半月或一月深翻;春季种植,在先年冬季深翻的基础上再次翻耙,翻地前应施足底肥,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底肥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80%,要求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硫酸钾15~20kg、过磷酸钙25~30kg,随后旋耕均匀。

魔芋底肥施用方式有3种:撒施:适于土壤肥沃和肥料充足的地方,即土壤翻耕后,先均匀施入底肥,再整地、作畦。此法的优点是底肥能充分与土壤混合,不致因底肥造成烂种;缺点是肥料分散,用量大,不利于魔芋集中吸收;穴施:作畦整地开穴后,把底肥施入穴中,盖一层薄土,然后再放种芋和进行覆盖。本施入方法有利于底肥集中吸收利用;沟施:适宜于种子或根状茎及过小球茎种密植情况下的施肥。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切忌魔芋种与肥料直接接触,避免烧种。

3 覆盖栽培

覆盖是魔芋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侵蚀,缓和地温变化,抑制杂草,避免土壤板结,减轻病虫危害。尤其在高海拔地区,覆盖栽培对于提高早春地温效果显著,已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和推广应用。魔芋覆盖栽培所用材料种类较多,如麦秸、谷草、落叶等均可。如使用地膜覆盖,须在覆盖前施足肥水,并及时破膜开孔,以免烧苗。

4 间作模式

4.1 魔芋-刺槐、核桃、板栗模式

选海拔500~1000m,坡度小于25°,4~8a生刺槐林地、核桃、板栗林地;刺槐株行距1.5m×2m,核桃、板栗株行距4m×5m;荫蔽度50%左右。当年秋季整地,次年4月上旬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种植魔芋。重200g左右的球茎种,株行距40cm×50cm;重250~400g左右商品芋,株行距50cm×60cm;种植前,需对种芋进行杀菌处理。

种植方法:采用行间垄作种植。在距离树木主干0.8~1m外,按40~50cm株距,50~60cm行距,开深15cm的种植沟,每株施有机生防放线菌肥50g, 菌肥上覆少量细土,其上放植种芋,种芋上覆土10cm左右,作成25cm高垄即可。

田间管理:魔芋种植后要经常注意观察,发现杂草及时拔除;生长旺季,适当追肥;还应及时对树木枝条进行合理修剪,保持50%左右的遮阴度,努力创建上有树木为魔芋遮阴,下种魔芋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林- 芋互利共生,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生态环境。

4.2 魔芋-油菜-玉米模式

整地、培肥按前述方法进行。先年冬季播种油菜,次年3月下旬在油菜地里挖穴按常规方法种植魔芋,魔芋种植株行距40cm×40cm;按照每种4行魔芋预留1行玉米行,玉米行距2m;待油菜收获后,在预留的玉米行按20cm株距点播玉米,玉米与魔芋相继出苗,共同生长。油菜、魔芋、玉米三收获。

4.3 魔芋-玉米模式

整地、培肥等如前。150cm带型的, 2~3行魔芋间作1行玉米。种芋重150~300g的,2行魔芋(魔芋行距60cm)预留90cm间作1行玉米(株距25cm),魔芋每亩种植密度2000~3000株;种芋重50~150g的,3行魔芋(魔芋行距40cm)预留70cm间作1行玉米,魔芋每亩种植密度3000~4000株;200cm带型的, 3行魔芋间作2行玉米(魔芋行距50cm,株距30~35cm),预留100cm间作2行玉米,玉米株行距30cm×35cm。每亩玉米种植密度2000株、魔芋种植密度28000~3000株。

4.4 魔芋-猕猴桃模式

猕猴桃株行距2m×4m,整地、施肥、种芋杀菌如前所述,在猕猴桃行间距猕猴桃植株1~1.2m外种植魔芋,魔芋株行距为50cm×60cm,每两行猕猴桃间种植250~400g重的商品魔芋4行,每亩约种植魔芋1600株左右。

猜你喜欢

种芋魔芋底肥
番茄“2+x”试验总结
岚皋县魔芋种芋管理要点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