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树种麻栎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2019-01-10蒲小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生长

蒲小军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严坪林场,甘肃徽县742301)

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L.)落叶乔木,稀灌木,根系发达,主根深长,侧根疏散扩展,耐旱力强,对土壤适应范围很广,是我国重要造林树种之一。自然分布甘肃东南部,小陇山林区的南部林场,主产于严坪林场辖区但稀少,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和沟谷土壤深厚的地方。

1 林场概况

严坪林场位于小陇山林区最南端,是甘肃“三屏四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域为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境内。地理位置在105°55′~106°27′E,33°37′~33°45′N,东与两当县相邻,南与陕西省略阳县为界,西与成县接壤,北与徽县栗川、水阳二镇毗邻。

该场属秦岭山脉西段南坡,属陇南石质山地。陡坡山地峡谷和徽成盆地地形,中山深切割地貌类型,多悬崖陡壁,岩石裸露,群峰叠嶂,地形多变,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海拔在700~2400m。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林业上区划属北热带湿润区,年平均气温在12.1~16℃,年降雨量782~879mm,年蒸发量1229.5mm,相对湿度74%。由于地形复杂多变,高差较大,境内土壤分布也较复杂,主要有褐色森林土、黄褐土、黄棕壤及棕壤。本区处于我国温带南缘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大多数地域属于暖温湿润—中温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较多,以阔叶混交为主。辖区主要建群树种有栎类(栓皮栎、锐齿栎、麻栎),桦木、油松、冷杉等,适宜林木繁衍、生长。

2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有不规则浅裂,树干的木栓层不发达,幼枝常密生有毛。叶形变异很大,有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卵形,倒卵形等,长8~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12~16对,脉伸出叶缘成芒状尖齿,表面光滑,背面先有毛,后脱落,柄长1~2cm。雄花序穗状下垂,数个集生,长12~16cm,雄花数个簇生,花被片5,雄蕊4。雌花1~3朵,生于前年枝叶腋,子房3室,柱头3裂。壳斗浅杯状,鳞片钻或锥形,开展并反曲,具灰白色细毛。果实球形,长1.5~2cm,径1~1.5cm,花期5月,果期10月 。

3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600~2200m的山地阳坡,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阳性喜光,喜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不耐盐碱,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排水不良或积水地不宜种植。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强,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尘土、抗风能力都较强。寿命长,可达300~500年。

4 育苗技术

4.1 种子处理

一般在室内混以湿沙堆藏,由于种子含水量常在50%左右,且无生理休眠期,贮藏过程如遇适宜环境极易发芽,贮藏前可适当晾干,但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应予注意。冬播或春播,沙藏种子春播时应尽可能提早,以免种子发芽或腐坏。

4.2 轻基质容器育苗

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8∶1∶1为优先基质。容器育苗每袋播种1粒发芽种子,有芽的一端侧向放置,覆土2cm,春播后约25天萌发出土,此时幼根已深入土中。播种苗的年生长过程中,5月初至7月底生长较缓慢,8~10月生长较旺盛,11月以后叶片逐渐枯黄,生长趋于停止。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生长期120天,从5月初至8月末,高生长快增期45天,5月下旬,苗高生长进入缓慢生长期,9月初苗高生长停止,形成越冬芽。苗高快增期占生长期天数的46.7%,快增期的生长量占生长期总生长量的50.7%。

4.3 幼苗形态

子叶2片,叶柄伸出果皮外0.7~1.5cm,淡黄色带微红色,胚芽成钩状伸出土面,幼茎下部水红色,上部绿色至暗绿色,中上部有白色细毛。初生不育叶9~11片,下部近对生,黄绿色,上部披针形鳞叶,长约0.15cm。茎长7.5~8.5cm处生发育叶,第1、2两叶近对生,以上互生,叶倒卵状矩圆形或呈琵琶形,长3.0~7.0cm,宽1.2~3.1cm,先端钝或尖,基部圆,边缘锯齿有毛刺状尖头,上面黄绿色,疏生淡黄毛,后脱落,下面密生淡黄色星状毛及单毛。柄长0.2~0.3cm,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0.3cm,红色。下胚轴短,长0.2~0.3cm,直径4.5cm,与根颈同粗。主根粗状,侧根细短,水平伸出,淡褐色。1年生苗木高40~60cm,可出圃造林。

5 造林方法

5.1 造林地选择

麻栎的造林地是多种多样的。采伐迹地,灌丛地或荒山荒地都可用来营造麻栎林,在本林区主要以低山沟谷灌丛地以及零星的荒山荒地山坡造林,俗称“见缝插绿造林”。

5.2 造林方式

5.2.1 播种造林。为防鼠害,播前可用磷化锌拌种。可采用穴播的方法进行,种穴规格30cm×30cm×30cm,每穴播4~7粒种子。可秋季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在本林区春播要好于秋播,发芽成活率较高,春季播种时间一般在惊蛰前后。

5.2.2 植苗造林。麻栎植苗造林,自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分”前均可进行,挖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栽植深度比根颈深2~3cm,覆土踏实,栽植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植苗要领。用容器苗造林成活能达到95%以上,不足之处是成本相对较高。

5.3 造林密度

用材林初植密度一般为300~400株/亩。10~15年生林分,间伐后每亩保留150~200株/亩,15~20年生以上林分,间伐后每亩保留100~150株/亩。薪炭林密度可稍大些,每亩330~440株/亩。

5.4 幼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进行除草松土2~3年。第1年3次分别在4月、6月、8月进行;第2年2次分别在5月和7月进行;第3年在6月进行1次除草。播种造林的麻栎苗,于6月间苗2次,以保留壮苗,去劣留优,在扩穴过程中适量施肥。

造林形成麻栎纯林或与针叶树组成针阔混交林。麻栎成林后应及时修枝,以培养优良干形,把枯死枝、衰弱枝、病虫害枝及徒长枝剪掉。在混交林中,还要砍掉压抑麻栎生长的其它树种,在麻栎侧下方的伴生树种和下木,则应尽量保留。

6 结论

因麻栎木材坚韧,成活率高,是本区优良乡土树种用材林和薪炭林树种。近年来,环保、生态、绿色的话题已普及各个领域。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和气候安全等,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做为务林人要自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坚持宜林则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科学造林绿化、科学修复生态、科学保护森林,加快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习近平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就是美丽”。乡土树种作为乡愁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本区域大力营造乡土树种麻栎,既是对麻栎树种的保护,同时也是按照自然规律对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增绿,改变局部生态面貌,增加种群数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生长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碗莲生长记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