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要点

2019-01-06谢小红胡意朱利娟王国强文利新

中国猪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产区养猪场猪群

谢小红胡 意朱利娟 王 吉, 王国强文利新,

(1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1]。猪只感染病毒后表现为迅速发病、几天内死亡(最急性病例1~4天死亡,急性病例3~8天死亡);病猪高热稽留,体温达41~42℃;猪群的扎堆拥挤,更易加重该疫病的接触传播。此外,ASF病猪还表现为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广泛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当前,我国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核心处置措施是扑杀,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处置方式在短时间小范围内能有效控制疫病扩散,但其对我国生猪产能及国民经济也会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国内外均无有效的ASF疫苗,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猪场(舍)的综合生物安全。

1 完善猪群管理

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只有猪,各个品种、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能携带、传播、感染该病毒。因此,养猪场在猪群管理方面需要严格把关,做好引种安全、卫生管理及疫苗免疫等基础工作。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养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要外购仔猪和苗猪;建议养猪企业封群饲养或者实行批次化生产,减少猪与猪、猪群与猪群之间的交叉接触;减少引种次数,减少外购精液次数,强化引种安全;确实需要引种时,尽量选择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县(市)区域内的养猪场,且最好是知名种猪企业,要掌握引种单位猪群的健康状况及免疫程序。从外场引入的猪群即使抗原抗体检测呈阴性,也需在隔离舍派专人单独饲养一段时间(至少1个月),确定猪群无其他症状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混群饲养。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易感动物自身抵抗力是防御ASF的一个关键点。养殖场要重视病毒性疫病的疫苗接种,制定合理的猪群免疫程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定期检查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完善疫病检查制度[2]。

除了猪场的引种和猪群免疫外,养猪场还应该做好猪场周围、场区及猪舍内的消毒和管理工作,例如加强养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的消毒制度,进入猪场物品的灭菌消毒以及猪场内的灭蚊蝇、灭蜱虫以及灭鼠类鸟类等。

1.1 优化消毒制度

在猪场消毒方面,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需要选用合适的消毒液和消毒方法。虽然ASFV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但其对脂质消毒剂抵抗力不强,10%的苯、苯酚及去污剂、碘伏等常规消毒剂均能有效杀灭该病毒。猪场不同区域的消毒方法不同,大部分猪场大门口都设有消毒池,当前,要求消毒池的长度不得少于车轮周长的2倍,水深至少能淹没到轮毂,最好1周更换2次消毒水;此外,进出猪场生活区的人员需要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方可进入,进入猪场的物料则根据材质不同,需经过喷雾、熏蒸或紫外灯彻底消毒后方可带入;进入猪场生产区人员和物料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和新一轮的消毒方可进入。猪场内道路可喷洒10%~20%新鲜石灰水进行消毒,每栋猪舍门口要设专用的消毒桶,深度不少于25 cm,2~3天更换1次消毒水,可选用含氯消毒液。猪舍内带猪消毒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如碘化合物、季铵盐类及戊二醛等,寒冷季节尽量选用干粉消毒方式,以免猪群受寒。针对工作人员的服装、鞋靴等物品,采用消毒液浸泡、紫外灯照射等消毒方式。此外,还要重视注射器材的消毒工作,可以选择蒸煮、高压灭菌等方式。

1.2 严格物品管控

在我国,ASFV在养猪场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进出猪场物品的间接传播,这种间接传播方式也是养殖户最难把控、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控制间接传播的关键点是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防控ASF的有效手段。ASFV能够通过感染的猪肉或猪肉制品、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车辆等间接传播[3],因此,养殖场在物品流通环节要制定严格的管控制度。首先,降低外部物品进出养殖场的频率,凡需带入场内的物品均需经过严格、有效地消毒,新购进的物品可去掉包装后,经蒸煮、熏蒸、紫外灯照射等消毒处理后入场。其次,场内物品或工具要区分生活区、隔离区和生产区,各区不得串用工具;生产区的物品或工具更要严格管控,不得向外借出,更不得借给其他猪场使用;场内工具要定期消毒,特别是注射器械,使用前后需要严格清洗消毒。再次,猪场需要有定点处理或存放废弃注射器械、过期兽药、疫苗剩余液等物品的地点。最后,猪舍内工作人员需及时清理猪舍粪污、废水等,对病猪、死猪需进行严格地隔离和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抛贩卖等行为。

1.3 重视防蜱灭鼠

ASFV除了在猪群间传播外,还能通过软蜱进行传播[4],而蜱虫广泛寄居在啮齿类、鸟类、猫狗等动物的体表,并常见于动物巢穴、灌木、草丛和鸟类栖息地等处,因此,防控软蜱及关联动物工作不容小觑。养殖场要定期整治猪舍内外环境,对圈舍墙体地面的凹槽、缝隙进行填堵密封,防止蜱虫寄居;及时清理猪舍内饲料残渣及粪污,清理排污管道,定期喷洒灭蚊蝇药,减少猪舍蚊蝇孳生;杜绝猪场栏舍周围的积水,猪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干净整洁的地面;猪舍门窗可用防鸟网封罩,防止蝙蝠、野鸟等进入猪舍;猪场内禁止饲养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并且要定期开展防鸟、灭鼠工作。

2 严格养殖人员管理

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工作人员来实施,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养殖场在防控ASF方面需要设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且必须使养殖场内的人员认真遵守并执行。第一,加强猪场员工对ASF的认识,加强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定期对员工进行疫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将生物安全防控理念自上而下贯彻到底。第二,制定养殖人员工作行为准则,严格约束养殖人员工作行为,减少进出场次数,减少串栋频率。第三,返场员工需要经过严格的沐浴和消毒后,在生活区隔离一段时间(48~72 h),在进入生产区之前还需要再进行沐浴和消毒后方可进入。第四,严禁员工将外部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带入猪场,一经发现,需在场外做蒸煮或焚烧处理;尽量避免非本场人员进入猪场。

3 规范猪场车辆通行管理

根据疫情调查分析,ASF之所以在我国各地散发,主要是餐厨剩余物喂猪和生猪的跨省调运引起的。2018年10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受猪肉冷链运输成本较高的影响,我国近几年一直实行生猪的跨省调运,自ASF疫情发生以来,生猪的跨省调运政策得到严格管控。但是,生猪的非法调运仍不断涌现,如果运猪车运输了患病猪只,那么患病猪的粪尿、呕吐物等势必污染运猪车辆,因此,车辆管控也是防控ASF的重点环节。养猪场应严格管控外来车,特别是运输生猪的车辆。严禁运猪车辆进入猪场或在猪场附近长时间停留,运输饲料、物资车辆进入猪场需要经过严格的洗消和烘干,禁止一切外来车辆进入猪场生产区,有条件的猪场建议在距离养殖场1 km外设置物资转运中转站,进出猪场的物资或猪只在中转站进行交接,以降低场外车辆的传播风险。制定猪场内运输车辆管理制度,做好车辆定期消毒措施,饲料运输车只做生产区内部运输,病死猪拖运处理需安排专用车辆,不同猪舍粪污车辆不可混用。猪场生产区车辆要有严格的行驶路线,不得随意穿行,防治疫病的交叉感染。猪场内的所有车辆需进行定期严格消毒,严禁场内车辆到场外拉货。

4 结语

生物安全防控是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ASF敏感时期,猪场更要将生物安全防控级别提升至最高水平,确保猪群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只有这样,才能“拒疫病于千里之外”。

猜你喜欢

生产区养猪场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