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思考

2019-01-06李明全

中国猪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污物粪污畜禽

李明全

(四川省南充市政协办公室,四川南充 637000)

畜禽规模养殖是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其配套技术推广较容易、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已在我国畜禽养殖地区被广泛采用,且对我国养殖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的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人类居住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畜禽养殖污物处理不当造成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1]。2013年3月发生的“黄浦江漂死猪”事件,就是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事例。因此,畜禽规模养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畜禽规模养殖方式也因此遭受环保人士的诟病,在一些地区畜禽规模养殖受到制约,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阻力增大。为了更好地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决畜禽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和养殖企业在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做到环境友好[2]。笔者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针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破坏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以期在环保措施方面为养殖企业提供借鉴。

1 科学选址,防范未然

科学选择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建场地址是促进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步。当前,在环保大督察中责令拆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大多是由于选址不科学、不合理,对环境污染严重且百姓反映强烈的养殖场。因此,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时要特别重视场址选择,打破传统养殖治污的思维定式,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理念。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建在当地规划的畜禽适养区,尽量避开限养区,不在禁养区建场;远离人口稠密区和交通要道,距离以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为宜;一般不应建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和对植被的损毁,排污管道不能直接进入农田、自然溪河及沟渠,不得污染地上地下水源。只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将畜禽规模养殖场建在用水、用电方便及运输便捷的区域,这样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

2 健全设施,种养结合

健全设施,强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功能是规模养殖场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又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在过去,由于养殖业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差,只注重畜禽圈舍建设,忽视了养殖治污的配套设施建设,养殖生产中产生的畜禽粪尿及污染物无法及时清运和处理,造成粪污堆积、污染环境。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对场内的治污设施进行综合布局并纳入计划。

推行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根据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数量确定承包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尽量做到规模养殖场畜禽产生的粪污都能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从而转化完畜禽粪污。同时,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时,要对必要的污物治理和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规划,特别是养殖场的污物存化池、病死畜禽尸体腐化池以及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畜禽规模养殖场要结合畜禽养殖数量建设配套沼气池,将畜禽粪污通过沼气发酵进行处理,以沼液沼渣形式还田利用。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建设养殖污水囤蓄池,将养殖污水通过简单收集后用于灌溉。畜禽规模养殖场还应购置必要的污物运输设备,如粪污收集清运车、沼液沼渣抽取机械等,建设封闭的污水输送管网,条件成熟的养殖场还可建设养殖污物资源化利用车间,如有机肥生产和利用沼气发电等。

传统养殖场的建设主要受投资限制,多数养殖场都没有完备的畜禽污物处理设施设备,养殖场的污物处理功能脆弱或缺失,当产生大量粪污时,除了用作肥料外,再无其他处理方法。有的养殖场在畜禽粪污排出较大时,会直接将粪污堆积在养殖场附近,进而污染环境。在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养殖场治污设施设备配套的规章制度,统筹考虑养殖场、畜禽圈舍和治污设施设备建设的“三同时”,即同时规划建设、同时竣工验收、同时运行使用。因此,在规模养殖场建设中,应该把增强养殖治污功能、配齐养殖治污设施设备放在首要位置。

3 适度规模,掌控污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有些畜禽规模养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的承载力,集中或扩大规模养殖,使得畜禽产生了大量污物,超过了养殖场的处理能力而无法消纳,造成养殖粪污堆积如山,污水四溢,污物排放失去控制,养殖污物严重污染环境,甚至破坏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

规模养殖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要求,但从环保和经济效益出发,对于一个场(厂)或一个养殖单元来说,不是规模越大、数量越多,效益就越好,而是要强调适度规模经营。只有适度规模经营,畜禽规模养殖场才能对养殖污物的处理做到可控。实际养殖生产中,一般散养户年出栏育肥猪数量应控制在20~50头,蛋鸡和棚鸭的每群饲养量宜控制在500~1 000羽;小型家庭专业养殖场育肥猪养殖数量每批应控制在200~300头;规模养殖场的畜禽养殖数量则需要考虑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一般而言,1亩四季耕作的农田可消纳1~3头生猪1年产生的粪污,过去农区就有“一亩田一头猪”的谚语。大型专业养殖场建场前都要经过选址、规划设计和环境容量综合评估,养殖的数量规模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消纳。

畜禽粪污是农村种植业的最好肥料,应该大力推广其资源化利用技术。据有关资料推算,10万羽工厂化养殖的鸡年产鸡粪约4 000吨,每头生猪年平产猪粪近1 000 kg,日产污水30 kg,粪污中富含农作物需要的氮、磷元素。因此,可将适度规模养殖畜禽的粪便通过沤化后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在农业产业链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农作物消纳畜禽粪污后,剩余的粪污还可以制作有机肥。大型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还可通过沼气工程转化成沼液沼渣,用于农业种植,或通过沼气发电产生电能,用于生产生活。总之,适度规模养殖产生的粪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使企业能够合理掌控养殖污物并进行达标排放,甚至做到零排放。

4 法治规范,加强监管

保护养殖场周围环境除了依靠养殖场业主的自觉性外,还要加大法律法规的约束。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我国修订和完善了许多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内容涉及畜禽养殖、病死畜禽尸体处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并且规定了破坏环境入刑的种种情形,可谓“史上最严”。因此,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到依法养殖,依法严管。此外,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从事规模养殖的业主不但要具备畜禽养殖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人员必须通过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养殖活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地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的监管,支持养殖业主的合法养殖行为,查处和禁止建设污染严重的养殖场,依法依规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畜禽养殖业主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养殖,自觉减少养殖畜禽带来的污染,达标排放养殖废弃物,切实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鼓励养殖业主应用畜禽粪污生产高效有机肥,使养殖污物变废为宝。把畜禽养殖治污工作纳入国家减少化肥使用量的行动中,协调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制定鼓励种植业使用有机肥的奖补政策,这样既能减少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还能推动种植、养殖业之间的绿色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污物粪污畜禽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吸污车卸料装置结构设计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