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母猪脂质营养研究进展

2019-01-06张光磊王松明江书忠燕富永肖淑华

中国猪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乳脂泌乳脂质

廖 奇 张光磊 王松明 江书忠 燕富永 肖淑华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动物营养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0)

随着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及猪场饲养管理技术的进步,高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丹麦规模种猪场的平均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高达30,高产仔数意味着高营养需求。在国内实际生产中,丹系和美系的高产母猪已经非常普遍,遗传和管理的改进提高了现代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对乳汁的需求显著增加。以21日龄断奶为标准,现代母猪每天需要泌乳12 kg,远高于以前的8 kg。事实上,21日龄断奶母猪的每天泌乳潜力可超过16 kg,窝均增重可达3.7 kg/天。

现代母猪高产导致了母猪体内脂肪储备少、母猪食欲差、仔猪免疫力低等问题[1],因此母猪日粮中补充脂质营养非常重要。作为高浓度能量物质,脂质广泛应用于母猪泌乳日粮中,脂质的营养价值不局限于能量,还有功能性脂肪酸、类脂分子等。本文通过综述脂肪的营养及特点,阐述现代高产泌乳母猪日粮中补充脂质后,对母猪泌乳量、乳汁成分以及母猪生产性能之间的关联影响,为高产母猪脂质营养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脂质的营养及特点

脂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包括脂肪酸、脂肪、类脂等3类。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羧基的脂肪族碳氢链,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根据碳链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含有一个双键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含有多个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3和n-6系列,n-3系列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n-6系列包括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根据碳链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的主碳链含有1~5个碳原子,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可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中链脂肪酸的主碳链含有6~12个碳原子,主要包括辛酸和葵酸;碳链上碳原子数大于12的脂肪酸称为长链脂肪酸。脂肪又称甘油三脂,由1个甘油分子和3个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的结构不同,甘油三脂的结构也不一样,因此,脂肪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脂肪酸的种类[2]。不同食物来源的脂肪酸种类和数量不同[3],营养功效也有差异[4]。类脂是结构更为复杂的脂类统称,又称复合脂类,主要包括磷脂、鞘脂、糖脂、脂蛋白及固醇类。卵磷脂属于磷脂的一种,动物维持繁殖性能的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则属于固醇类。

2 日粮中添加脂质对泌乳母猪乳汁的影响

补充脂类可以增加乳脂量,同时降低合成脂肪酸所需的能量成本。Harrell等[5]研究发现,与母乳饲养的仔猪相比,用代乳器人工饲养仔猪的生长速度可以提高70%,哺乳21日龄后,仔猪的断奶重可增加53%,这表明母乳限制了仔猪的生物学潜力。乳脂量也可能受母猪胎龄、环境温度、脂肪补充水平等因素的影响,Averette等[6]研究发现,补充脂类可以提高3~5胎次经产母猪哺乳期第2天和第3天的乳脂量,但对头胎母猪没有影响。陈颋等[7]研究发现,在经产母猪哺乳期的日粮中添加2%脂肪粉能显著提高常乳的乳脂量,而添加1%脂肪粉的常乳中乳脂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说明常乳乳脂量受脂肪粉添加量的调控。颜川等[8]研究发现,使用2%豆油能够提高母猪初乳中乳蛋白及非脂肪固形物的含量。蓝林诚等[9]通过在母猪怀孕后期至哺乳21日龄断奶期间分别饲喂含有豆油、棕榈油、鸭油和牛油的饲料,发现饲喂豆油后初乳中乳脂量最多,乳蛋白、乳糖及非脂固形物没有差异,鸭油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补体C4的含量,对提高仔猪免疫能力具有良好效果;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油脂会影响母乳的乳脂量,并且不同种类的油脂会导致母乳的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Lauridsen等发现在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日粮中分别添加8%的椰子油、棕榈油和鱼油,母乳中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其中椰子油能够显著提高母乳中葵酸(C10∶0)、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的含量,棕榈油能够提高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的含量,鱼油能够提高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与肖成林等研究结果一致。

3 日粮中添加脂质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高产母猪日粮中补充适量脂质能够改善母猪乳汁中乳脂及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夏季高温,母猪泌乳期间采食量比其他季节低,能量总摄入量难以满足高产母猪生产需求,导致体内泌乳及免疫营养物质的合成受到抑制,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研究发现,油脂的热增耗远低于蛋白质和纤维类营养物质,在高温季节,日粮中添加2%~6%的油脂能够提高泌乳期母猪的采食量,提高总能量的摄入和消化率,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Rosero等研究发现,在产房温度(27±3℃)条件下,母猪日粮中添加2%~6%的混合植物油,母猪的日均采食量和能量摄入量呈线性增加,显著提高了3~7胎母猪的断奶窝重和窝增重;相反,在非高温条件下,日粮中油脂添加水平对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可能有负向影响。Park等研究发现,在单位日粮代谢能相同的前提下,油脂添加水平对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没有影响,而在相同油脂添加水平下,提高单位日粮的能量水平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Smits等研究发现,在哺乳阶段分别添加2.2%牛油和1.87%牛油+0.33%鱼油,2个试验组的仔猪断奶窝增重及断奶均重无显著差异,但是添加鱼油能够提高母猪下一个周期的窝产活仔数。总体来说,在单位日粮净能不变的情况下添加油脂可以减少母猪消化及代谢相关的热增耗,这对高温季节缓解母猪热应激、提高采食量有正向效果;相反,额外添加油脂提高了单位日粮的能量,对母猪采食量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当然能量总摄入量不会降低。

4 小结

在高产母猪泌乳期的日粮中补充适宜油脂不仅能够改善母猪食欲,也可减少合成脂肪酸的能量消耗,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此外,日粮中补充功能性脂肪酸,如EPA、DHA和短链脂肪酸,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母猪炎症反应。因此,使用脂质营养提高日粮功效时可以平衡供能部分的脂肪酸。

猜你喜欢

乳脂泌乳脂质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质组学分析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棕榈酸诱发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和炎症机制中AMPKα2的作用研究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鉴别母猪泌乳量的几个小妙招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