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2018-08-23刁广付王健马思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产区

刁广付 王健 马思妍

[提要] 沧州市各县区粮食生产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不同县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小麦和玉米生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分析各县区的增粮潜力对建设“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沧州市各县区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水平,将沧州市分为四个粮食生产区,各生产区生产水平相差较大,其中中部和西北部产区增粮潜力较大,东部和南部产区增粮潜力较小。

关键词:增粮潜力;箱线图;生产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沧州市各县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距较大,表现在土壤盐碱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各生产区粮食单产和撂荒程度不同,各产区增粮的潜力也不同,实现各县区增粮潜力可以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对实现《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盐碱地增粮潜力的研究进行综述。胡小平(2010)通过计算得出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5亿~6.1亿吨。相慧(2012)通过分析发现河北黄渤海低平原区理论增粮增产潜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理论生产能力高说明该地区增粮潜力大。李振声(2011)认为环渤海低平原区有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到2020年具有增产50亿吨粮食的潜力。武兰芳(2014)通过对山东省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分析表明,增粮增产潜力最大县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朱铁辉(2012)通过分析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经过中低产田改造后,能够实现增粮潜力。李卫东(2014)认为沧州市不同县市盐碱程度、营养成分明显不同,对粮食作物生产造成影响不同。

二、沧州市各县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图1和图2描述了2008~2016年泊头市、沧县、东光县、海兴县、河间市、黄骅市、孟村县、南皮县、青县、任丘市、肃宁县、吴桥县、献县、盐山县共14个县市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箱线图。另外,沧州市新华区与运河区因粮食种植面积过小以及区域内没有农业户籍人口,所以不在统计分析范围内。

(一)各县市小麦和玉米单产状况。整体上来看,小麦平均产量的箱体和上下影线均比玉米平均产量的要短,说明小麦单产整体稳定性优于玉米,结合沧州市2007~2016年小麦和玉米平均产量数据,沧州市小麦单产的波动范围处在4,540~5,432公斤/公顷之间,而沧州市玉米单产波动范围在4,710~6,136公斤/公顷之间,明显玉米单产波动单位更大,和各县区的整体情况相符。

从波动幅度以及两种粮食作物的差异性上看,泊头市、东光县、河间市、南皮县、任丘市、肃宁县、献县相似程度高,即小麦和玉米单产均围绕各自均值小范围波动,并且小麦和玉米单产均值相差不大,说明以上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较好的水利设施以及土壤条件,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较小,从地理位置上看,以上地区分布在沧州市中南部、西部以及西北部地区,远离渤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较轻,水利設施建设发达,便于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干旱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小,近九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沧县、海兴县、黄骅市、孟村县、青县、盐山县、吴桥县的小麦和玉米单产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小麦的单产水平普遍低于玉米的单产水平,并且以上县市玉米单产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小麦单产的波动幅度,说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机械化水平较低,沧州市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冬春季节的气象条件比较稳定,所以以上县市的小麦单产水平低且波动幅度小,沧州市夏秋季节雨水较为集中,且每年降水量分布不均,风调雨顺的年份,玉米单产水平会很高,这就解释了箱体的上影线较长的原因,一旦遇到干旱和洪涝天气,盐碱现象会明显阻碍玉米的成长,所以箱体的下影线会比较长。其中吴桥县较为特殊,近九年小麦单产均值超过6,500公斤,玉米单产均值超过7,000公斤,并且箱体较小、上下影线较短。

从箱体的长短来看,小麦单产的箱体远小于玉米单产的箱体,说明沧州市夏秋季节气象条件多变,干旱与洪涝灾害频发,风调雨顺的年份较少。小麦的箱体较小也说明了沧州市冬春气象条件比较稳定,年度之间变化不大。

从y轴方向来看,小麦和玉米单产均值均达到5,500kg/ha的县市有泊头市、东光县、河间市、南皮县、任丘市、肃宁县、吴桥县。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沧州市中南部和西北部地区,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小麦单产均值低于3,500公斤的地区包括海兴县和黄骅市,在地理位置上两地相邻,位于沧州市的东部,紧邻渤海湾,受海水倒灌影响,耕地反盐严重,小麦与玉米都是不耐盐作物,一旦自然环境恶化,减产或绝产的现象就会发生。

从玉米箱体和影线长短来看,沧县、东光县、海兴县、黄骅市、青县和盐山县的箱体较长,上下影线也较长,说明以上县市玉米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以上县市较差的农业生产条件,比如农业机械数量不足、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小、土壤肥力瘠薄、农业技术投入过小都会制约粮食产量提升;另一方面说明以上县市的土地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属于盐碱程度比较重的地区,通过农业技术的投入,也无法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图1)

(二)各县区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状况。图2表示的是2008~2016年沧州各县市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较情况。与上一节小麦玉米单产图相比,y轴方上变动范围更大,比如2016年,孟村回族自治县小麦种植面积15,527公顷,在14个县市中排在最后一位,玉米种植面积17,756公顷,仅比海兴县要多,而沧县的小麦种植面积41,618公顷,玉米种植面积56,797公顷,在14个县市中排在第一位。近九年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小麦平均种植面积约为15,000公顷,排在最后一位,玉米平均种植面积约为17,000公顷,仅比海兴县多,沧县的小麦和玉米近九年的平均种植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县市,通过2016年小麦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和2008~2016年平均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其他县市也有相似的规律。由此可知,沧州市14个县市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减趋势是相似的,同时可知影响沧州各县市小麦和玉米种植的因素也是相似的。沧州各县市政府实施相似的农业政策,城镇化导致减少的种植面积比率相似。(图2)

从每个县市小麦面积和玉米面积的比较来看,小麦种植面积均值和玉米种植面积均值相近的县市有东光县、海兴县、南皮县、吴桥县、盐山县。东光县、吴桥县和南皮县位于小麦南部产区,且为小麦单产最高的产区;盐山县和海兴县位于小麦东部产区,且小麦单产位于全部县市的最后三位,属于小麦东部产区。由此可知,小麦的南部产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施的是一年两季的种植方式,冬春季节生产小麦,收获小麦后在原有土地上种植玉米,秋季收获玉米后在原有土地上种植小麦,并且麦田没有用作其他农作物的生产,说明当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产量大于6,500公斤/公顷时,当地农民认为种植小麦和玉米是最优的选择,南皮县小麦和玉米平均产量接近6,000公斤/公顷,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種植小麦也是农民最优的选择。海兴县、盐山县位于小麦东部产区,该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紧邻渤海湾,土壤盐碱较重,受海水倒灌影响,淡水资源匮乏,不适宜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因此种植小麦和玉米成为了仅有的选择,海兴县小麦平均单产均在3,500公斤/公顷以下,说明在农业生产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种植玉米和小麦成为农民的最优选择。综上所述,在小麦和玉米单产超过6,500公斤/公顷时,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是农民最优的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小麦单产低于3,500公斤/公顷的情况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也是农民的最优选择。

从各县市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差异来看,一共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小麦种植面积大于玉米种植面积的黄骅市,2008~2016年黄骅市小麦平均种植面积35,000公顷,玉米平均种植面积30,000公顷,九年玉米比小麦少种植了450,000公顷。通过黄骅市小麦和玉米单产分析得知,2008~2016年小麦单产处在3,000~3,500公斤/公顷之间,平均单产为3,200公斤/公顷左右,单产水平处在最后一位,可以看出,普通的盐碱地改造不能提升黄骅市的单产水平,而且黄骅市属于盐碱程度最重的地区。黄骅市2016年种植大豆2,985公顷,可以看出减少的部分种植了大豆,大豆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但是经济效益较差。第二类属于小麦种植面积小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地区,尤其以泊头市、沧县、河间市、青县、任丘市差别最大,其中沧县、泊头市、河间市、青县位于小麦中部产区,任丘市位于小麦西北部产区,小麦中部产区土壤盐碱程度中等,可灌溉水源较多,县区面积较大,城镇化率较高,对蔬菜、杂粮的消费较高,并且小麦中部产区的单产水平位于4,500~6,000公斤/公顷之间,从经济效益上考虑选择种植蔬菜。以青县为例,2016年青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609公顷,比小麦种植面积多了10,000公顷,也说明了农民拥有比种植玉米更好的选择。

三、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首先根据小麦和玉米的单产状况将沧州市各县区划分不同的生产区,其次对不同粮食产区的增粮潜力进行具体分析,中部产区和西北部产区增粮潜力较大,南部产区和东部产区增粮潜力较小。

(一)沧州市各县区粮食生产区域划分。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沧州市同一县区的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相差不大,地理位置相邻的县区单产水平也相近,但是地理位置距离较远的县区单产水平相差较大,同时位于不同区域的同一县区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差距较大,因此,为了方便比较,主要根据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将沧州市14个县区分为4个产区,如表1所示。(表1)

(二)各县区增粮潜力

1、南部产区增粮潜力。该地区地理位置上位于沧州市南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土壤含盐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程度高,氮磷钾含量相对丰富,适宜粮食作物生产。因此,南部产区增粮潜力应在引进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如小偃81和HN886玉米种比传统种子更适应沧州的盐碱环境,实施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流转土地面积,实施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扩大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通过技术改造,将棉田变为粮田,提升粮食产量。

2、西北部产区增粮潜力。该地区在单产水平上处在中等以上水平,地理位置上离渤较远,土壤盐分较低,土壤营养成分较丰富,比较适合粮食种植,可是该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不高,撂荒的耕地面积较大。因此,该区提高单产、扩大种植撂荒耕地、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可以实现增粮潜力。通过鼓励政策鼓励已撂荒的农民复种耕地,引进南皮生态试验站咸淡水混浇技术,开发浅层微咸水,提高有效灌溉比例,扩大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小麦和玉米总产量。

3、中部产区增粮潜力。该地区地理位置土壤盐分和营养成分处于沧州市中等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有效灌溉设施比例较低,撂荒土地比例较高,部分土地缺少有效的灌溉设施,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慢,因此该地区粮食单产水平低,生产条件易改善,增粮潜力最大。

4、东部产区增粮潜力。该地区濒临渤海,农业生产条件差,例如2007年土壤普查沧州市平均含盐量0.18%,海兴为0.47%,黄骅为0.85%,土壤含盐量重;有机质含量沧州市为12.4g/kg,海兴为5.12g/kg,黄骅为5.3g/kg,土壤有机质成分低;并且大部分粮田没有灌溉条件,雨养旱作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另外,每年海水倒灌造成的返盐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改造难,因此实现该地区增粮潜力比较困难。引进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技术和引进抗高盐碱的粮食品种是增粮的较好途径,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配方施肥、安管排盐等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粮食总产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平,郭晓慧.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2]相慧,孔祥斌,武兆坤.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2(24).

[3]李振声,欧阳竹,刘小京.建设“渤海粮仓”的科学依据——需求、潜力和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4).

[4]武兰芳,柏林川,欧阳竹,王春晶.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6).

[5]朱铁辉,韩昕儒,陈永福.中低产田改造地区优先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4).

[6]李卫东.沧州市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猜你喜欢

生产区
巩义市不同农业生产区的土壤肥力分析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十堰烟叶产区膜下小苗移栽气象条件分析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怎样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茶叶生产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与策略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
猪场管理把“口”关
传统农业生产区农村居民点扩张动因分析——基于山东省平度市的农村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