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和综合防制

2019-01-06李永光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包囊网膜绵羊

李永光,袁 红

(1.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甘肃临洮730500;2.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甘肃临洮,730500)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猪等多种家畜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成年绵羊感染此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羔羊症状严重,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明显沉郁,贫血,生长发育受阻,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其成虫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主要导致犬科动物的营养不良,严重时导致肠道炎症。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血清学诊断可以对细颈囊尾蚴病做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则要进行尸体剖检。

细颈囊尾蚴病早期临床症状十分轻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忽视,在屠宰加工时更是由于宰后失重、内脏和胴体的品质降低等原因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1992年祁永秀,许美兰,阎玉芝等检查发现天峻县1450 只绵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为30.82%,感染强度为0-14【1】。2014年刘永兰调查发现青海省共和县农业区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感染率为20%,感染强度1.25 (1-5) 个;牧区感染率为35.5%,感染强度1.49(1-5)个[2]。2003-2005年包敏对锦州各县区随机购买绵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发现在156只绵羊中,有89 只感染,感染率为62.8% ,感染强度为1-8 个,平均强度为3 个,65%的虫体在大网膜,30%在肠系膜,其余的在肝脏,另外在子宫中发现1 例【3】。2014年4-12月赵海荣选择绥中县屠宰场为调查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30只羊进行检查,发现530 只羊中有207 只感染细颈囊尾蚴,感染率为39.06%,感染强度为2-23 条【4】。2013年1月中旬,吴胜业等对肥东某羊场疾病情况调查,发现羊细颈囊尾蚴病主要危害小羊,3d 内死亡33 只【5】。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细颈囊尾蚴病的发生呈地方性,而且感染常常发生在相对贫穷的地区,媒体、决策者及卫生服务机构对此不太感兴趣,养殖户对流行信息及官方报道缺乏;二是一些小型养殖场、屠宰场及养殖户私自屠宰,乱扔动物内脏等废弃物,或直接将动物的内脏及废弃物喂犬,大大增加了犬食入细颈囊尾蚴的机会。三是农户尤其是牧民散养的犬经常随畜群游走于放牧地,犬粪便不同程度的污染了羊群的饲草、饲料、饮水、圈舍,羊食入含有泡状带绦虫虫卵的食物而感染。细颈囊尾蚴以前主要在猪及犬、野狼、狐等动物之间循环,现在对绵羊的危害逐步严重,转变成了在羊及犬、野狼、狐等动物之间循环。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成为重中之重,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综合防制措施,迫在眉睫。

1 诊断

1.1 常用诊断方法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血清学实验及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

1.1.1 流行病学诊断 本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尤其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等牧区发病更为严重。牧区和农村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导致了本病的流行(屠宰者将废弃内脏随手丢给守立于旁的犬)。根据流行病学,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造成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作为本病诊断的一个参考。

1.1.2 临床症状诊断 细颈囊尾蚴病缺乏特征性的示病症状,临床上可以结合流行病学作初步诊断。成年绵羊感染后一般无明显症状,极个别患羊出现营养不良。对于幼龄羔羊,危害比较严重,初期细颈囊尾蚴的包囊较小时,症状一般不明显,采食正常,随着包囊的增大,压迫肝脏及包囊周围组织器官,导致肝脏和腹膜发生炎症,病畜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0-41.5℃,精神沉郁,并有腹水,按压腹壁有痛感,较严重的有贫血和黄疸出现,还有的出现咳嗽、气喘甚至呼吸困难,食欲废绝,反刍、嗳气停止,极度消瘦,最后衰竭死亡。死前静脉采血,血液手感无粘性,稀薄,呈黄红色。在寒冷季节天气突变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本病也可导致绵羊死亡。

1.1.3 剖检诊断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颜色变淡,血液稀薄,在皮下或肌间往往出现胶样浸润。打开腹腔,仔细观察在大网膜上是否有大小不等(小者如豌豆大,大者如鸡蛋大)的乳白色透明状包囊,撕开大网膜,观察腹腔内、肝脏表面、肠系膜等处是否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包囊,发现即可确诊。急性感染病例肝脏增大,边缘钝圆,肝表面有出现点,在肝实质中和肝被膜下可见虫体移行的虫道,胆囊肿大。初期虫道内充满血液,以后逐渐变为黄灰色。肝表面被覆多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质地较软。若引起急性腹膜炎,腹腔内有积水并混有渗出的血液,积液中能找到幼小的囊尾蚴体。

1.1.4 药物治疗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若初步怀疑是细颈囊尾蚴病,接着可以采用药物试治法诊断:用吡喹酮、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若能治愈说明是细颈囊尾蚴病,若没有效果,则可能其他疾病。

1.1.5 血清学诊断 细颈囊尾蚴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血清学诊断为其生前诊断的最常用方法。目前用于诊断的抗原主要是囊液抗原、匀浆抗原(囊壁抗原、原头节抗原)、虫体分泌性抗原(ES)和基因重组抗原。囊液抗原要选用浓缩提纯囊液抗原,它除去了非特异性成分,保持了良好的抗原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囊液原液抗原大大提高。刘登薇等[6]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猪细颈囊尾蚴病,发现未浓缩抗原反应凝集价低,不敏感,检出率为0%,头节、囊壁匀浆提纯抗原检出率为53.3%,而浓缩提纯囊液抗原则反应敏感,检出率高(95%),总结出浓缩提纯囊液抗原是IHA 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较为理想的抗原。朱辉清等【7】证实炭凝集试验是诊断活猪细颈囊尾蚴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他们用筛选的提纯囊液抗原制作的炭抗原对120 头细颈囊尾蚴患猪的诊断,其符合率为86.0%。

朱兴全等通过人工感染或从自然感染宿主体内取得纯净成虫或其成熟节片,经盲剪、过滤、离洗、消化激活后将活化的六钩蚴培养于营养液中,其间定期换液收集排泄分泌产物,经透析、离心、浓缩等处理获得粗制六钩蚴ES 产物,初步研究表明,六钩蚴ES 抗原的反应原性明显优于囊液及囊壁粗抗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8],六钩蚴ES 抗原诊断细颈囊尾蚴病可能导致动物阴性血清检测非符合率增高,主要原因是是当六

钩蚴存在于血液或肝脏中,而未到达固定在腹腔脏器前,或有的虽已到达,但并未形成囊泡,故剖检时肉眼看不见虫体,但此时血液中却已存在相应抗体。从中绦期囊体内获得头节后经或不经胃酶及胰酶消化,然后培养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定期换液可收集头节ES 产物,证明原头节ES 抗原同样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

棘球蚴CE18 (Cystic Echinococcus protein 18kD) 是带绦虫中绦期阶段的重要抗原成分【10-12】。刘红霞等【13】首次利用细颈囊尾蚴和棘球蚴抗原中的共同组成部分CE18 作为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初筛的候选抗原,检测羊细颈囊尾蚴阳性血清,其阳性检出率达73%。Massry[14]用ELISA 方法检测了开罗1997年1-9月间收集的500 份绵羊血清,敏感性为91%,阴性符合率为85%。Panda 等[15]在细颈囊尾蚴虫体提取物中发现68 000 的蛋白,用此蛋白以ELISA 方法检测羊,发现该方法与死后剖检的阳性的符合率为80%,但是8%显然没有感染细颈囊尾蚴的羊羔通过ELISA检测也为阳性。Kara 等[16]也在细颈囊尾蚴囊液抗原中发现了36000 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血清学诊断虽可用于细颈囊尾蚴病的生前检测,但以ELISA 为代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常常会出现交叉反应,而且受抗原、抗体水平变化的影响,多用作辅助诊断手段而非确诊。

1.1.6 影像学检查 B 型超声检查、CT 扫描等技术对细颈囊尾蚴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1.2 鉴别诊断 临床上,细颈囊尾蚴和细粒棘球蚴(肝包虫)都可以寄生于肝脏,绵羊感染后前期症状都不明显,后期又都表现为触诊腹部疼痛,且两者形态粗看相似都呈包囊状。故要注意仔细区分鉴别:

1.21 寄生部位:除寄生于肝脏,细颈囊尾蚴还可以寄生于绵羊的肠系膜、大网膜或者吊在腹腔内,而细粒棘球蚴还偶尔寄生于肺脏。

1.2.2 颜色差异:细颈囊尾蚴成透明的囊泡状,囊壁较薄,而细粒棘球蚴透明度不及细颈囊尾蚴,呈稍透明状,囊比较厚。

1.2.3 原头节差异:细颈囊尾蚴在囊壁上只有一个较大的乳白色的原头节,被犬科动物食入后,只能发育为一条成虫(泡状带绦虫),而细颈囊尾蚴在囊壁上有很多个小米粒大小的原头节,被犬科动物食入后可以发育为很多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

2 治疗

目前本病无特效治疗法,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手术治疗虽然比较彻底,但由于操作复杂和费用较高,很少用于绵羊。

2.1 药物治疗

2.1.1 对感染细颈囊尾蚴病(幼虫)的绵羊:吡喹酮,剂量50mg/kg,每天1 次,连服5 次;或丙硫咪唑90 mg/kg,每天1 次,口服,连服2 次。如果病羊发生贫血,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2 和右旋糖酐铁;如果病羊伴有发热、炎症,可肌肉注射安乃近和青霉素、链霉素等;如果病羊体质虚弱无法采食,要采取补液等。对感染泡状带绦虫(成虫)的犬:吡喹酮,30 mg/Kg,一次性口服。氢溴酸槟榔碱,4 mg/Kg,一次性口服。犬在服用药物之后,栓留3-5 d,收集在此期间排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烧毁或掩埋。

2.1.2 中草药治疗:贯众75 g、甘草12 g、泽泻38 g、厚朴38 g、茯苓38 g、木通38 g、肉蔻38 g、槟榔38 g、胆草38 g、苏木50 g,加水煎煮后给绵羊服用,每天1 次,连用3 d。

2.2 手术治疗

是治疗细颈囊尾蚴的比较彻底有效的方法,常规手术流程打开腹腔,仔细查找寄生在大网膜、肝脏、腹腔内的每一个细颈囊尾蚴,防止遗漏,小心摘除全部包囊,操作时严禁将包囊弄破,否则会导致囊液外流而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损伤周围组织器官,肝脏内部寄生的细颈囊尾蚴很难摘除,可以向包囊内注射酒精将其杀死,摘除所有包囊后常规方法闭合腹腔,肌内注射青霉素防止感染,每次2-3 万IU/kg,每天2-3 次,连用2-3 天。因手术费用较高,很少用于家畜。

3 防制措施

本病的感染源主要是犬、狼等犬科动物和患细颈囊尾蚴病的绵羊,感染途径主要是羊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犬食入含细颈囊尾蚴包囊的脏器和组织,易感动物主要是绵羊,犬。我们若能控制住感染源,切断该病在犬科动物和羊、猪之间不断循环,保护好绵羊和犬远离污染源,便能较好的控制该病。

3.1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广大养殖户及相关人员充分了解细颈囊尾蚴病,认识到该病的危害,认识到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肝脏、大网膜等脏器严禁喂犬或被野犬、狼食入,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让他们掌握常用驱虫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早预防,以减少本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3.2 养羊场原则上禁止饲喂任何犬类,如果需要饲养则要对其进行圈养,防制其接触到羊的圈舍、活动场所和草场等区域,同时对犬每月一次定期驱虫:吡喹酮 (5-10mg/kg) 或丙硫咪唑(15-20mg/kg),1 次口服,注意捕杀野犬、狼、狐等肉食兽。

3.3 加强犬的粪便管理,对犬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以便利用生物热消灭泡状带绦虫的虫卵,防止污染羊的草料和饮水。

3.4 加强对易感羔羊的保护,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吡喹酮(50mg/kg)对羔羊驱虫,连驱2 次,杜绝本病的发生。

3.5 平时要加强绵羊饲养管理,喂品质优良的牧草,并注意适当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适量的精料,确保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得到满足,增强体质,提高绵羊的抗病力。

猜你喜欢

包囊网膜绵羊
链状裸甲藻赤潮消亡过程及其与休眠包囊关系的初步研究
冬末春初 注意防治绵羊痘病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保留大网膜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共和县畜间包虫病防治效果调查报告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牛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cox1和nad1基因分析
绵羊和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