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食用菌安全生产的防范、管理措施

2019-01-05马晓红刘文静杨京华

种业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菌棒平菇出菇

魏 芳,马晓红,屈 涛,刘文静,杨京华,朱 坤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我国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并且,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般水果和蔬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食用菌热量和脂肪含量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食用菌栽培作为一种投资小、周期短以及管理便捷、见效快的好项目,成为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食用菌的专业化、产业化,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冬季来临,在温度低、雨雪大、空气干燥、有大风出现的情况时,恶劣天气状况对食用菌生产影响较大。

根据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长期经验来看,在低温天气受影响严重的菇类主要有平菇、双孢菇、香菇等,在冬季栽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冬季食用菌管理的技术措施

1.1 加固棚架,提高荷载

为了防止冬季大雪、大风压垮、吹倒菇棚,首先要加固菇棚的骨架,增加临时支柱。部分厂房或者没有考虑积雪负荷,或者承载能力有限,一旦降雪量超过屋面的负载,厂房垮塌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因此,在降雪天气,要密切关注屋顶积雪情况,做好随时清理屋面积雪的准备。所有的温室、大棚在冬季都要做好防雪的准备,以免被积雪压塌,遭受损失。

1.2 加强棚内通风换气

如果空气不流通,呼吸旺盛,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应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时间为10~20 min,以防通风不足造成畸形菇产生或通风时间过长引起棚温快速、过度下降。棚内操作时,应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风的袭击。通风口可用麦草堵塞,防止冷风灌入棚内。

1.3 适当升温、防止冻害

冬季寒冷,需要人为调节、适当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同时要注意保温,及时修补棚膜漏洞。可利用热风炉、电炉、秸秆炉等进行升温,菇棚北墙要尽可能厚或中间添加保温材料,夜间棚面要尽可能覆盖厚草苫或保温被。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 ℃,可保证食用菌在冬季正常出菇。

1.4 严格控制喷水量

食用菌冬季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禁止喷重水,防止菇体表面上冻;菌棒失水较多,只有原重的50%~60%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 d,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

2 不同品种的管理要点

针对不同的食用菌品种,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于正在养菌的平菇,主要是做好温、湿度管理,可通过加盖覆盖物或增加菌袋层数,将袋内温度控制在20~25 ℃,保证按期出菇。对于正在出菇的平菇,一是将棚温控制在5~15 ℃;二是在棚温超过15 ℃时进行少量多次通风,防止畸形菇产生;三是采用喷雾加湿的方式增加棚内湿度,菇表面也可喷少量水。

对于正在出菇的双孢菇,10 ℃以下不易出菇,管理重点是升温保温,将棚温控制在15~20 ℃。可在棚内顶部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膜或遮阳网,使热量进入的同时阻挡光直射。畦面覆土层含水量要较9~11月份低,保持湿润状态即可,尤其不要喷洒大水。在棚温超过18 ℃时进行少量多次通风,并根据出菇量适当减少通风次数。控制出菇层土壤湿度,可采用喷雾加湿的方式增加棚内湿度,但菇体表面禁止喷水。对于枯萎的幼菇,要及时清理,防止病害发生。

1~2月份,是培育香菇花菇的最佳季节,应坚持干燥、强光、冷风等环境条件,湿度不得超过70%。尤其要注意,一旦幼菇开花后,湿度不能反弹。培育厚菇时,应注意通风和保持湿度。根据市场需求,可降低温度,使之长成厚度较大的鲜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商品价值。可通过加盖覆盖物和增加菌袋层数将袋内温度控制在20~25 ℃,防止因积温不够影响正常出菇。对于正在出菇的香菇菌棒,则要分情况应对。对于受冻的香菇菌棒,若菇蕾被冻死,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菌棒感染霉菌而导致烂棒。控制出菇温度,最好将棚温控制在15~20 ℃;在棚温超过15 ℃时进行适量通风,防止菇柄偏长。采用喷雾加湿的方式增加棚内湿度,菇体表面禁止喷水。

猜你喜欢

菌棒平菇出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