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9-01-05齐冰玉

种业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氮量氮素氮肥

齐冰玉

(新乡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新乡 453000)

氮肥运筹是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内容,氮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辅酶等的基本元素之一,氮作为作物的“生命元素”,其营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生育期内氮素的合理运筹关系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有学者指出,施用氮肥对调控作物的碳、氮代谢,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光合作用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用量范围之内,氮肥用量增加能够提高小麦植株叶绿素、全氮含量,改善群体光合性能,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小麦植株中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并且在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呈动态变化。鉴于此,进一步研究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合理施用氮肥,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改善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氮肥施用不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氮肥使用不当,造成小麦倒伏,导致小麦减产的情况经常发生,并且,减产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氮肥能够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加速小麦营养物质的积累与转化。如果氮肥供应不足,会造成小麦茎秆矮小、单株分蘖少、穗子小、穗数少,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并且易诱发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等病害;如果氮肥施用过量,也会产生分蘖量过大、茎叶疯长、抗逆能力减弱、贪青晚熟等现象,植物体内氮素与大量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蛋白质,剩下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用作构成细胞壁的材料,从而使细胞壁变薄、植株抗病性减弱,叶片、茎秆等组织柔软多汁,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颖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黑胚病等易发生。综上,对氮肥进行合理运筹,既要达到理想的丰产水平,又要尽可能减少氮肥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2 影响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

土壤肥力、施氮时期、氮肥底追比例、土壤水分状况以及品种是影响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学者研究认为,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较多,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较少,造成氮肥残留和损失较多。在拔节期增加氮肥追施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抽穗后叶片丙二醛的含量,成熟时粒质量较高,并以基肥∶追肥为3∶7进行追氮效果最佳。相关研究表明,在田间设置遮雨棚的条件下,灌浆期灌水增加了植株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氮的比例,降低了从土壤中吸收氮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可促进氮素自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增加氮的积累量和生物产量。有学者研究了生产上常用的5个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郑麦9023和豫麦68均表现为高产和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3 氮素在小麦体内的分配

植物体内的氮素总是处于利用和再利用状态。氨基酸是植物体内氮化物的主要存在方式和运输形式,不仅把器官中氮的吸收、同化与器官中的蛋白质的合成、降解联系在一起,其合成过程也是源库之间实现氮素分配、转移和再分配的主要方式。在营养生长阶段,营养器官中合成的蛋白质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形成游离氨基酸,转运到籽粒中重新合成蛋白质。蛋白水解酶根据其水解肽键的部位不同分为内肽酶和外肽酶,内肽酶分解内部肽键,外肽酶从碳端(羧肽酶)和氮端(氨肽酶)分解肽键。对叶片中蛋白质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内肽酶,其通常存在于液泡中,当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空间障碍被打破,内肽酶与底物充分接触,从而引起蛋白质的大量降解,导致叶片快速死亡,蛋白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被运往籽粒,合成储存蛋白。

小麦籽粒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开花后直接吸收同化的氮素,二是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后者占籽粒中氮素储存量的53.0%~80.5%。因此,提高氮素向籽粒的再运转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途径。开花时,营养器官的含氮量与籽粒含氮量呈正相关,叶片含氮量随冠层层次降低而降低,垂直梯度分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大小不同。普通小麦灌浆期冠层中下部含氮量形成较大梯度,利于其品质的改善;优质小麦灌浆期上部层次叶片、中下部层次茎鞘含氮量高,利于其籽粒蛋白质的积累。普通小麦叶片氮素对籽粒品质的形成作用明显,优质小麦叶片和茎鞘氮素对籽粒品质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4 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氮肥运筹是调控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在小麦生长发育期间,适期、适量追施氮肥对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随施氮量的增加,穗粒数增加。穗粒数不仅受施氮量影响,也受施用时期的制约。拔节期追施氮肥,每穗结实粒数比苗期追施氮肥增加10%,产量提高13.8%。小麦小穗、小花的分化数明显受到氮代谢的促进,小花发育则主要受到碳代谢的调节。一般来说,高氮促进营养生长和小花分化,低氮有利于提高结实率,二者协调统一才能增加每穗粒数。小花分化数量与拔节期间氮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此时适量追施氮肥,能促进小花发育、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粒数和粒质量。科学施用氮肥可延缓小麦后期叶片衰老过程,提高粒质量。不同氮肥施用量与粒质量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当氮素亏缺时,粒质量降低,而氮素过多时,粒质量亦低。过量施氮造成千粒质量减少的原因在于,氮代谢过旺严重影响了碳代谢,减少了糖的积累。高产小麦返青期追施氮肥,易导致孕穗期后叶片含氮量过高,碳氮比值降低,阻碍叶部氮素向穗部转运;而拔节前后追氮肥,既可促进上部叶片生长,又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但应控制氮肥施用量,以维持碳、氮代谢平衡,加快灌浆进度,增加粒质量。在叶龄余数小于2.5以后,适量追施氮肥能增加光合叶面积,提高叶片氮素及叶绿素含量,延长功能期,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粒质量。施氮量对穗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穗数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较小。适量增施氮肥可有效促进籽粒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粒质量的提高,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一直呈显著增加趋势。

4.2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形成与氮素的吸收、运转密不可分。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并改善蛋白质的组分比例,然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常呈负相关。合理的氮肥调控技术可以协调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同步兼优。当施氮量处于较低水平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保持在低水平,有时甚至因增产而稍有降低;随施氮量的继续增加,蛋白质含量也逐渐提高,但由于醇溶蛋白的大量增加,谷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使得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所占比例下降,因此,蛋白质含量提高的同时品质却下降。施氮量也影响着面粉的加工品质,其中,中等以下肥力条件下,氮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最大,单施氮和氮、磷配合施用对强筋麦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有提高效应,尤其对提高稳定时间的效应最为显著;后期施氮可增加面粉强度,提高面筋含量,改善烘烤品质。大量研究表明,分期施肥、“前氮后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氮量氮素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差异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