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9-01-04曾岳春陈喜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室脑梗死护理人员

曾岳春,刘 艳,陈喜玲

(深圳华侨城医院,广东 深圳 518053)

脑梗死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类脑部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后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昏厥等症状[1-2],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救治时间和效率呈正比[3],这也对急诊科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流程是以患者为核心、多方配合为基础的新型急诊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通过与常规急诊护理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该理念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6年9月—2018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4.5±5.3)岁;对照组中男 17例,女 13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5.2±5.9)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急诊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测定其生命体征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监护,对于发生室颤的患者则增加除颤处理[4]。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1)患者入院后评估其身体状况,测量生命体征[5],并实施对症处理,同时进行CT检查,通知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2)开放绿色救治通道,在完成基础评估及处理工作后将患者转运至急救室,护理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师进行救治;(3)建立脑卒中救治单元,根据急救程序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紧急使用溶栓药物静脉治疗;(4)转运护理,持续供氧,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转运期间做好安全防护处理;(5)对患者家属进行简要的健康知识宣教,以提升其对脑梗死的认知,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其树立信心,以保证各项医护行为顺利开展。

1.3 评价标准

整理记录两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再次脑梗死率、后遗症率以及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t P急诊分诊时间(h)0.4 5±0.1 7 0.7 5±0.2 2 5.9 1 0 0 0.0 0 0 0急救时间(h)1.4 5±0.2 6 1.7 9±0.4 1 3.8 3 5 8 0.0 0 0 3 M M S E评分(分)1 2.6 6±4.1 7 1 6.3 5±5.2 2 3.0 2 5 0 0.0 0 3 7

2.2 两组短期预后比较

护理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极为危重的一类脑血管疾病,疾病本身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控制难度大的特点,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各种并发症,若救治不及时不仅会对患者的神经及脑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溶栓治疗等手段虽提升了疾病治疗效果[6],但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作用。

3.1 急诊护理流程实施的意义

急诊护理流程是以过往工作经验为基础,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整个急救期间的风险因素[7],进而制订的高效率、针对性护理措施,相对于常规急诊护理而言更加具有规范性,也打破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进而提升了急救效果。

3.2 急诊护理流程实施的注意事项

(1)医护人员的组成。首先应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危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其次为保证各个时间段的护理质量,还应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制订工作时间及明确人员责任。(2)重视患者家属的情绪。家属由于担忧、紧张等情绪,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很容易对医护工作的开展造成干扰。

3.3 急诊护理流程的其他优势

首先,急诊护理流程的开展对于科室护理人员的危急情况处理能力、各工作单位的协作能力等是一个考验。急诊科是一个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科室,护理工作的好坏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护理流程的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室护理质量[8]。其次,研究中将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列为影响护理质量的负面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不仅能够避免家属负性情绪对医护工作的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MMSE评分、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势及实际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护理理念的产物,急诊护理流程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起到更为全面的助推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猜你喜欢

科室脑梗死护理人员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