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03高飞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反思习惯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高飞

[摘  要] 数学课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场所,也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促进知识的快速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文章从新课学习、解题过程、复习小结三个方面,谈了如何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课堂教学;反思习惯;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一改往日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并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反思,进而学会学习.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独立思考,教师也疲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能力的发展越发缓慢.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学生反思学习的重要路径.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富有创意地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有效反思浮出水面,使思维逐步提升和深入.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培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中

反思

在新授课中,教师需基于待学知识的重难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及时反思.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将新知识收入囊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迁移运用.

案例1笔者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列举了一些方程组,请学生判断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少学生都无法得出准确的判断,原因在于他们对概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 笔者诱导学生深入思考:①这两个方程是否都需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与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是否一样?③该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是否都需是二元一次方程?在教师的启发式问题下,学生们自主思考、探究、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深刻理解、掌握了概念.

案例2学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这一内容时,对于这一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于是笔者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①我们是在哪种情境中定义绝对值的意义的?②探究绝对值时,需以什么为研究对象?③绝对值的意义中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此处的“距离”与日常生活中的“距离”有何联系?可以借助类比进行分析吗?④这里的“距离”存在负数吗?随着问题的展开和推进,教师对学生逐级点拨,引导学生阶梯式思考,让他们对“绝对值”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一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价值化. 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发强烈,并逐步形成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了思维品质. 在新知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激发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探究新知时,难免会出现思维偏差. 问题出现时,教师不能急于抛出正确答案,而应循循诱导,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建构,并提出一系列反思性问题:第一,类似问题是第一次出现吗?第二,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的参与?第三,在解题中,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和合理的逻辑?这种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反思,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修正的方式,能让思维越发清晰,越发抽象.

当然,每节课下课前的概括总结和自我评价还是不可或缺的. 下课前,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生成了什么感悟?还有无法理清的问题吗?有没有什么创意生成呢?此环节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升.

运用方法策略,引导学生题中

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对于一些题目,学生明显很有把握,却总是会错. 究其根本,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法则的掌握程度上还有所欠缺;②自傲心理的影响;③审题不清晰,对问题疏于思考,无法整体建构问题;④解题思路呆板,过程烦琐.

案例3  学生学习“分式方程”这一内容时,尽管教师多番强调分式方程求解后必须验根,但还是会有小部分学生将所求的根直接视为方程的解. 又如,学生经常会出现“23=6”这类计算错误,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理清乘方运算的根本意义……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及时反思,那还是可以予以纠正的. 不过,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过于自信,对知识的掌握仅仅是一知半解,敷衍了事,不加以思考和回顾,故导致错误的产生. 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反思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路径,寻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1].

学生在解题时,需从问题类型入手,明确解题中所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原有认知设定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解决此题需联想过往同类题型中的哪些解题策略?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是什么?这个解题方法是最简易的吗?解完题还需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是否圆满,是否存在遗漏、错误的现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最精妙的吗?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变式、引申和推广[2]?这样的反思,可以大大减少源自审题不清、概念混淆、思考不周全、计算错误等的错误.

数学知识是基于整体建构的,学生需形成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并注重解题方法的创新、多样. 教师需在解题后促进学生解题策略的形成,引导学生在一题多解的探究中获取解题思路,习得数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总体探究,引导学生“括”

中反思

每單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进行反思性总结,并思考以下问题: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能否通过知识树建构本单元知识点?知识树的每个分枝是否存在内在关联?与已学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我们可以通过本单元的知识去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能否归纳本单元理论所体现出的思想方法?思考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强化,能促进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

案例4  中考强化复习时,笔者以以下问题作为思考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解什么题型时可以应用根的判别式(Δ=b2-4ac)?请积极思考并自由发言. 学生们给出以下总结: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时;在判断二次三项式ax2+bx+c能否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在判断y=ax2+bx+c值的符号时;在判断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时;在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时……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技巧,一种解题策略,运用在同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中.

借助反思,每个学生对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能找到问题本源,对症下药;还可以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当学生反思能力初见端倪后,适时安排学生总结,此时不少学生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这能让他们在反思中有所快乐,有所收获,有所生成,共同成长.

当然,对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而言,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我们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还需延伸到课堂之外,让他们自觉形成反思习惯. 总之,反思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将活力和生机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习得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钱从新. 运用推广与引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

猜你喜欢

反思习惯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反思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