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孩子or发现孩子

2019-01-03王建梅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现快乐自主

王建梅

摘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稚嫩的个体,设计孩子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这种观点过于强调孩子发展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过于强调外在激励对孩子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内在动机的作用;过于强调对孩子发展的控制,而忽视了自主精神的培养。事实上,不同的儿童因其遗传因素、家庭背景、个性品质等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征,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用教育学的理论及做法指导,发现孩子是我们成人尊重孩子的表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培养其以兴趣为核心的内在动机,通过家长、老师言传身教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发展。

关键词:  设计; 发现;规律;自主;快乐

幼儿教育是人类接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不难发现它正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个人认为最大、最顽固的问题便是对幼儿的“模式化”教育,也即文题中所说的“设计孩子”。一路上,我们都为孩子铺好了所有的砖,指明了所有的方向,他们成了完成既定目标的机器,几乎全然没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而无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却是“发现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但事实上却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秉承着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准则,不顾孩子的兴趣、能力、意愿,强迫他们学习各种课程。才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整天背着比他们个头还高的书包,穿梭在钢琴课、书法课、美术课、舞蹈课、英语课等各色超前学习的场地,有的甚至已经获得很多证书,并且还将继续“深造”。问问孩子怎么要学这么多课程,回答基本千篇一律——“妈妈/爸爸要我学的。”再问起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这么多课程,普遍的回答便是“人家孩子也在学啊”,“不能让孩子一开始就比别人差啊”,诸如此类。可是,亲爱的家长,在你们“背着孩子”帮他们报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启蒙课时,你们有没有问过他们是否愿意上,是否喜欢这门课,还是干脆“命令式”告知?

此类做法从根源上说就是父母一厢情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似乎只要我的孩子比别人多学了一门课、多拿了一本证书,走出去腰板儿才能挺得格外直,下巴才能抬得格外高。大家有没有这样想过:当你们大人之间在攀比各家孩子的成绩时,孩子之间也在默默地进行比较,这种“只有学得多,才能底气足”的思想不知不觉也就渗入到孩子中间,你叫他们如何再去纯粹地相处,纯粹地游戏,纯粹地快乐?

幼儿园里类似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幼儿课程“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名,开设了本属于一年级的“英语课”“数学课”等各种课业,美其名曰“特色课程”,实际上都属于超前教学。曾有网友发帖说“读幼儿园的孩子被作业雷焦了”,并贴出了一道幼儿园大班的作业题:“调皮猴买了苹果、梨、桃和橘子。苹果+桃+梨=15元,桃+苹果+橘子=18元,梨+苹果+橘子=16元,橘子+桃+梨=17元。你能判断出这些水果每个分别是多少钱吗?”看到这样的幼儿园题目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敢问各位老师,您会如何解答这道题目,又需要花多长时间?命题者有考虑过这是给幼儿园的孩子在出题吗?还是把它作为炫耀自己出题技巧和水平的工具!

幼儿园的任务之一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可是,种种现象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本该活泼快乐的孩子正在家长、甚至某些幼儿园的一步步“设计”下变得机械,变得扭曲,变得畸形。他们没有了这个年龄本该拥有的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羽毛般轻盈的步履,水滴般晶莹的双眸,小鸟般雀跃的心灵,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肩膀,混沌的呼吸,迷茫的眼神,艰涩的步伐。看到这些,作为父母、老师难道就不会感到痛心疾首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他们自己并不自知,这时候便需要家长、老师耐心地观察和发现,从而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呕心沥血探求儿童的习惯、言语、情绪、心理,用慈母般的爱心去精心抚育儿童。他试行家庭教育的成功研究,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公认。1920年,他首先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陈一鸣为对象,开始他的研究工作。他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并作出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陈大师对陈一鸣每天从早到晚的活动,都作了摄影。并给一鸣尝甜的、酸的、苦的东西,以观察其表情变化。一鸣自幼喜欢画画,有时边画边说。他就把一鸣作画的日期、年龄及对画的解释都记下来,并完好地保存了100多幅。他连续花了808天的功夫,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具体剖析了孩子的身体、动作、心理、性格和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我们还需要学会“等”。孩子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显示明了的,他们需要慢慢感受和摸索这个世界,渐渐找到自己所钟爱或者偏爱的对象,如此以后家长老师才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辅助其成长。当然,这里所说的“等”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干等,我们可以给予适当地引导,比如给孩子展示各种有趣的活动、物品,从孩子的语言、表情等来观察他的喜好程度。不能一味地求快、求量,那样无异于揠苗助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不会自己动脑筋,只知道跟着大人指定的方向走,这样以后所有的孩子都是千篇一律,像是复制出来的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不仅如此,而且还会让他们产生过于依赖别人的后果,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在真正的幼儿教育中,大人需要做的还有“变成小孩”。只有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和心态去与他们相处,去思考问题,與他们共同接触自然、社会,引导把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带领儿童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体验中学习,如此才能逐渐发现小孩,了解小孩,最后才能很好的教育小孩。这也是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所主张和推崇的。

停止我们手中的“设计”活动,睁开眼去“发现”孩子吧,让幼儿园回归成为孩子的“乐土”,让幼儿教育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还他们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我们的孩子要比的不是某个阶段而是整个人生!

猜你喜欢

发现快乐自主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