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包积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

2019-01-03郭卉徐承义苏晞张勇王军熊辉江旺祥罗双萍刘丹邹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动图死亡率峰值

郭卉 徐承义 苏晞 张勇 王军 熊辉 江旺祥 罗双萍 刘丹 邹勇

430022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郭卉、徐承义、苏晞、张勇、王军、熊辉);430022 武汉市急救中心(江旺祥、罗双萍、刘丹、邹勇)

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E),其发生率为6.6%~43%[1],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2],与不良预后直接相关,且中-大量心包积液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3]。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主要救治手段之一[4]。但PE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PE的研究仅限于个案报道[5],本研究将首次系统评估PE在接受PPCI治疗的国内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随访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合并PE分为两组,合并PE为研究组(114例),无PE为对照组(564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STEMI诊断标准[10];(2)发病时间小于12 h,且行PPCI治疗;(3)静脉溶栓未通接受补救性PCI治疗;(4)PPCI术前以及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完整。

PE的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至少2个体位存在PE,且积液深度≥5.0 mm。其中,少量PE为积液深度<10.0 mm;中量PE为10.0~20.0 mm;大量PE为>20.0 mm。

1.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PCI相关数据、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2个月全因死亡事件。主要研究终点是12个月全因死亡率。采用心内科门诊或电话联系进行定期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临床资料

678例患者中,114例(16.8%)出院前超声心动图证实合并PE,其中38例(5.6%)为中-大量PE。114例PE患者中,83例(72.8%)为PPCI术前合并PE,19例(16.7%)为PPCI术后72 h内新发PE,9例(7.9%)为PPCI术后72 h至7 d新发PE, 3例(2.6%)为超过7 d新发PE。

研究组的心原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等峰值浓度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见表1。

2.2 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PPCI数据

两组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相似,但研究组的单支病变率、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率和循环辅助器械置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见表2。

2.3 病死率

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7.0%比2.1%,χ2=7.921,P=0.005)和12个月死亡率(16.7%比7.8%,χ2=8.843,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注:a急性心力衰竭定义为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b严重心律失常定义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晕厥、心脏停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心室电风暴;c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黄达肝葵钠以及比伐卢定;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中-大量PE患者(38例)的12个月死亡率显著高于较少量PE患者(PE<10.0 mm,76例)(28.9%比10.5%,χ2=6.189,P=0.013)。

2.4 PE的危险因素

将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PPCI相关数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P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肌钙蛋白I峰值>100 ng/ml、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5 000 pg/ml和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100 mg/L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E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见表3。

表2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PPCI相关数据比较分析

注:a将TIMI血流0~Ⅰ级定义为慢血流/无复流;b循环辅助器械包括且限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与体外膜肺氧合

表3 PE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PE,其中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率为6.6%~43%[1-2],心脏磁共振检出率为24%~58%[3,6];心脏磁共振能更精确地反映PE的分布和定量,检测亦更灵敏。近年来,随着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应用,PE发生率降至4%~19%[7-9],本研究中PE的发生率为16.8%,与既往报道一致。此外,PE持续时间长。研究显示,约50%PE在STEMI病程3周时缓解,3周至1年内基本消失,仅3例持续3年。既往研究证实,PE发生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左室游离壁破裂关系密切[2];同时,急性心力衰竭[10]、抗凝和溶栓治疗引起的心肌出血[11]和心包炎均是引起PE的原因。

本研究中,研究组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100 mg/L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心肌坏死和炎症反应可能是心包渗出的原因,与Basso等[12]研究结果一致。此外,Apple等[13]发现肌钙蛋白I峰值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合并PE患者的肌钙蛋白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急性心力衰竭和循环辅助器械置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大面积心肌梗死可能是PE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6]。但PE发生与心肌梗死部位或罪犯血管无关,而再灌注治疗前罪犯血管闭塞或慢血流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中证实,研究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罪犯血管多为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与报道一致。同时,研究组PPCI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0~Ⅰ级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可能与应用替格瑞洛和替罗非班等抗血小板药物有关;然而,本研究发现,P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本研究中发生PE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12个月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研究结果已证实,合并PE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PE患者是住院期间和院外死亡的高危人群,应严密加强监测。研究显示,合并中-大量PE患者的30 d总体死亡率为43%,显著高于少量PE(10%)和无PE患者(6%),因此中-大量PE亦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亦存在一些局限性:(1)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非前瞻性设计,样本量少;(2)随访主要形式为电话随访,对于事件的记录限于电话询问或查阅术后再次住院记录,故事件记录可能不完整;(3)超声心动图检测PE的人为因素偏差大,对病例判断有一定影响;(4)PE原因较多,部分PPCI术后PE有可能为介入操作并发症,文中未分析PE原因;(5)未纳入总体缺血时间等资料。总之,本研究证实STEMI合并早期PE增加了PPCI术后12个月死亡率,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心动图死亡率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