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常规教育管理

2019-01-02吕梅芳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探析小学管理

吕梅芳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常规教育;管理;探析

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所谓“教书育人”,指的就是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建设,要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素质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班主任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班主任做好德育常规教育管理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本文从以下九个方面对班主任进行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班主任应强化自身的教育能力

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是德育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应强化自身的教育能力,要结合工作的实际,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地组织德育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德育建设。首先,为了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班主任应参加相关的培训工作,每年要有计划地参与两次德育培训工作,要对德育活动的组织、德育常规、德育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其次,班主任要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的德育素质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效率。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的教育现状,强化自身的德育素质,实现德育教育能力的提高,保证小学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高质量完成[1]。

二、创新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内容

在当前素质教育创新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要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不断渗透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其次,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

再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世界文化的拓展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对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吸收对于振兴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使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完善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紧随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完善德育常规教育的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管理制度始终切合实际发展,并对管理工作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各项工作要逐步做到完善,切合德育工作的实际和学生德育素质发展的要求,及时进行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在档案管理制度上也要逐步进行规范,各项管理内容的档案建设要向越来越健全的方向发展,例如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档案、德育工作会议档案等等;各项管理制度也要进行逐步完善,例如学生家长会制度、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都要认真落实执行,从而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能够在根源上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作用。可以以讲卫生、爱整洁作为突破口,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打造良好的班级卫生环境为目标,切实抓好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将《小学生行为准则》的规定落到實处,通过制度的约束,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让学生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讲文明,讲卫生,发挥出教师的监督作用,要保证学生的任何不文明行为都能够有人管,有人教。身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约束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全面落实课程育德

做好德育工作,除了要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加强课程育德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践行,课程德育工作也在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加强课程育德的统筹管理,能够借助课程将德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深化,体现出育人合力的有效作用,从而发挥德育的实际作用[3]。在落实课程育德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将德育内容贯穿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性格行为特点,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接受程度高的教学方式逐步落实课程育德,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注意内容积极向上,活泼生动,要充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小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课程育德。将传授知识与树立学生的良好德育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4]。

六、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少先队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少先队,从而更好地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

首先,班主任要搞好环境建设,通过张挂队章、队史,强化学生对少先队文化的认知,少先队的呼号和标语都要鲜明,日常用品要摆放有序,屋内要及时地做清洁。

其次,班级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在班级文化墙上建立专门的德育板块,进行德育宣传、展览、表彰等活动。

再次,还应该强化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少先队的活动方针和目的是要将所有儿童组织起来接受教育,这是少先队的伟大使命。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出少先队在校园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就要强化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在每一学期开学之际,班主任要将小学生组织起来,对其进行入队前的教育,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做好班级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

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为了开展好德育工作,做好班级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长时间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班级健康文化的建设,发挥班级环境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根据本学校的特色,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要有主题,有寓意,要围绕主题进行文化建设,要将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不仅要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要不断追求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个性魅力的班级文化,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5]。

八、丰富各类德育专题教育活动

丰富各类德育专题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业余活动,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可以以月为周期开展主题活动,在每个主题活动月设定一个主题。例如一月迎新年,开展新年主题活动;二月是寒假,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三月是学习雷锋月,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四月有清明节,可以开展扫墓活动,以纪念革命先烈;五月是劳动节,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六月是儿童节,开展儿童节主题活动;等等。以此类推,要使每一次的主题活动都具有德育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德育有更深的体会。

九、班主任应强化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德育教育的家校联动

小学生的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单纯地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主任应强化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德育教育的家校联动,使学生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以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推动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如,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家长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在微信群中探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总结学生一些共性的德育问题,之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德育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的问题,确保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进行家访或者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使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德育情况,并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进一步确保德育教育质量,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保证小学班主任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总之,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只有做好了德育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习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德育素质,采取针对性的德育管理措施,从而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宪敬,王琪.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路径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

[2]吴云.少先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9(04):80.

[3]鄺国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8.

[4]王风宸.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浅析[J].才智,2019(10):45.

[5]何泽广.浅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63-64.

猜你喜欢

探析小学管理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