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筋动罐序贯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1-02王伟王蕊张玉银李纯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头颈筋膜痉挛

王伟 王蕊 张玉银 李纯

落枕是颈部常见筋伤之一,又称为失枕。多于无防备的情况下,颈部肌肉突然收缩,引起肌纤维部分撕裂;或睡觉时枕头过高或姿势不正,颈部肌肉持续过度牵拉;或因风寒侵袭,气血瘀滞,经络闭阻所致。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冬春季发病较高[1]。落枕治疗部位(选穴)及方法多[2-11],而笔者应用易筋动罐序贯疗法治疗均一次而愈,且部位固定,方法简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中心理疗科应用易筋动罐疗法治疗头颈肩背胸不适共计48例(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落枕12例(男8例,女4例)。落枕病程最短1 d,最长4 d,多表现为晨起突发头颈肩背疼痛、酸胀,伴转动不灵。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中落枕诊断标准。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2 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2.1 治疗方法[13-14]易筋动罐序贯疗法将拔罐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疗法和抻筋疗法完美整合于一体的综合疗法,即在拔罐过程中配合其他特色疗法,约20 min/次。

2.1.1 拔罐疗法 特大号竹罐循腰骶臀腿部河车路密集拔罐。骶臀部,从两侧骶骼关节开始沿髂嵴密集拔罐,每侧约3~4个;再于臀部环跳穴、大腿根部承扶突左右各拔1个;最后于腰部沿带脉平行拔4个或5个,共计12或15罐。留罐约10 min。

2.1.2 运动疗法 拔罐后配合易筋锁住摇摆运动。双腿外展伸直或外展后屈膝,放松且不闭气,尽力左右摆动。

2.1.3 推拿疗法 易筋锁住摇摆运动过程中,易筋推拿手法于双足踝部或双小腿或双大腿或肩胛间区施对抗阻力锁住固定,借力辅助增加摇摆螺旋抻筋力度、难度和角度。

2.1.4 抻筋疗法 易筋锁住摇摆运动到尽头时,施以对抗阻力防止即刻返回,维持约10 s,达到持续抻筋拔骨作用;患者拔罐治疗后站于易筋抻筋器上进行摇摆螺旋抻筋锻炼,适当配合易筋操,约10 min。

2.2 临床疗效及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相关标准。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本案治疗落枕12例均一次而愈。

3 典型病案

男,28岁,惊吓致颈部不适伴活动受限半天。自诉前晚因同事于门口放鞭炮未告之,出门至门口时因鞭炮突然爆炸受惊,即刻出现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当晚因疼痛辗转难眠。

查体:颈肩活动受限明显,颈脊柱前屈(++)背伸(++);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斜方肌压痛右侧(+)左侧(++)、胸锁乳突肌压痛乳突部左侧(+)右侧(+-)、胸部左侧(+)右侧(+-)。

临床诊断:落枕。

治疗方法:易筋动罐序贯疗法(腰骶臀部,10 min);易筋抻筋疗法10 min配合易筋归一功法(锁住摇摆)。

临床疗效:颈部前屈(-)背伸(-)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斜方肌压痛左侧(+-)、胸锁乳突肌压痛(-)。

中医治病强调治病求本,“本”就意味着从引发病征的源头入手。本案因受惊吓引起急性落枕,以颈部不适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实证为肌肉筋膜痉挛,表现为“以痉致痛”,治疗上我们强调“以痉治痛,以松解痉,以松治痛,松则不痛,动则不痛,正则不痛”。易筋动罐序贯疗法防治关键在于主动充分尽力的抻筋拔骨,交替收缩舒张肌肉筋膜,即痉挛(治疗前)→变长(拔罐疗法)→再长(运动疗法)→更长(推拿疗法)→最长(抻筋疗法),能迅速缓解痉挛,恢复平衡体系,达到防治颈肩腰腿痛的目的。

4 讨论

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骨伤科学“筋伤”范畴,临床上落枕治疗常选单穴[2],近十年来后溪、外劳宫、绝骨穴使用频次较高[3],临床上很多研究落枕的治疗方法都以“落枕穴”作为对照[4];其治疗方法多,有指针[5]、针刺[6-9]、推拿[10-11]等,均配合运动疗法,临床效果理想,但治疗相对繁杂,有些治疗方法于局部施治[8-11](对于急性落枕是相对禁忌),不利于基层单位推广普及。我们治疗落枕部位固定,方法简单,且远端施治,整体防治,更安全,更可靠。

临床上我们认为落枕同头颈肩背胸整体平衡失调有关,应用易筋动罐序贯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核心平衡,其治疗原则是上症下治,同气相求[15]。三才论而言,头颈肩背胸不适可取腰骶臀腿腹部来防治,也可取小腿部、踝部和足部来防治。头颈肩背胸为天部,上腹为人部,下腹及腰骶臀为地部,天部有病可取地部治疗,故头颈肩背胸不适可腰骶臀部拔罐治疗,这是上症下治。对下肢而言,足踝为天部,小腿为人部,大腿为地部;对小腿而言,小腿下1/3为天部、中1/3为人部、上1/3为地部,天部有病取天部治疗为同气相求,故头颈肩背胸不适可选易筋抻筋疗法治疗(站易筋抻筋器,首先刺激的是足踝部和小腿下部,首次应用易筋抻筋器的患者均强调小腿后侧有明显紧绷感)。

宣蛰人认为软组织引起疼痛早期因素为肌痉挛,提出了“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原则[16],治疗上强调密集型银质针及强刺激手法,我们治疗上则强调密集拔罐及主动尽力充分抻筋拔骨,目的都是以痉致松,以松解痉。易筋动罐序贯疗法融拔罐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疗法和抻筋疗法于一体,强调松则不痛,动中求正,以动为主,动则不痛,正则不痛,能迅速缓解肌肉痉挛,矫正平衡,达到防治目的。易筋动罐序贯疗法治疗落枕密集拔罐部位为腰骶臀腿部(有后侧河车路、体侧河车路及交通河车路通过[14]),是人体平衡的核心部位,对于恢复人体平衡体系至关重要。

易筋动罐序贯疗法治疗过程中肌肉筋膜处于状态5种:①痉挛短缩状态或正常长度(拔罐前,俯卧于床)。②变长(拔罐后锁住,抻筋状态)。③再长(拔罐后锁住再摇摆,左右摇摆到尽头时)。④更长(左右摇摆到尽头时配合推拿疗法)。⑤最长(左右摇摆到尽头时配合持续推拿抗阻)。一般情况下,俯卧于床,肌肉筋膜处于痉挛状态或正常长度(位置);密集拔罐后肌肉筋膜变长,处于抻筋拔骨状态;拔罐后锁住摇摆运动肌肉筋膜进一步拉长(锁住摇摆运动是在肌肉筋膜处于抻筋拔骨状态下的进一步交替收缩舒张运动);再通过推拿疗法和持续推拿抗阻,增加抻筋拔骨的力度和角度。肌肉筋膜所处收缩舒张的状态变化有利于机体恢复整体平衡,能迅速缓解头颈肩背胸部肌肉筋膜痉挛,矫正头颈肩背胸整体平衡,有利于落枕的治疗。

本治疗方法目的在于调整全身的核心平衡,因此因平衡失调引起的系列颈肩腰腿痛疾病,此方法治疗均有效果。临床上我们应用治疗头颈肩背胸不适48例 (含落枕12例)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方法简单实用,方便基层单位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头颈筋膜痉挛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