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9-01-02杨锦青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多普勒心血管心肌

杨锦青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先进的设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心血管超声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逐渐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1]。心血管超声诊断手段包括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食道超声显像(TEE)、三维和四维超声显像、组织多普勒显像、胸超声显像(TTE)等显像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检查,明确心血管疾病的部位以及类型,在临床上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2]。超声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心脏疾病辅助检查的有效技术之一,是保证心血管外科工作正常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危重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患者病情复杂,这就要求术前检查技术的准确性必须高[3]。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有效保障,由于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等优点,使得超声技术在未来心血管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应用越加广泛,还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治疗方式的改变。本文主要从心血管超声诊断学、心血管治疗学以及对心血管超声技术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具体分析如下。

1 心血管超声诊断学

1.1 IVUS IVUS是通过将有创的心血管导管技术和无创的超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可以清晰直观的对血管内壁的病变进行有效评估。IVUS技术常用于冠状动脉的超声显像,可以更早地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该技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使用股动脉穿刺方法把IVUS导管探头输送到合适的位置,进而得到血管壁横截面图像[4]。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管壁细微结构,比如可以清晰观察血管外膜、肌层和内膜。②可以检查出血管壁病变。比如可以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范围、大小、位置以及形态,确定斑块是否出现坏死、溃疡、出血、钙化等。③可以确定血管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④可以对介入治疗进行有效指导,比如可以判断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大小、球囊扩张术所用球囊大小等,可以判断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清晰地观察治疗后患者血管壁的变化,研究血管重建、放置支架、介入治疗的机制等。IVUS技术必须和冠脉造影技术相结合使用,首先进行冠脉造影,其次进行IVUS检查[5]。IVUS技术虽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是不能单独使用,而且由于该技术价格高昂,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1.2 TEE TEE是通过食管内的超声探头来获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多平面探头的使用更为广泛。该探头能够进行全方位扫查,有效扩大了图像视野,有效缩短了检查时间,进而促进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TEE技术独特的优势体现在:不受患者胖瘦、胸廓形状、心脏位置变化以及有无支气管疾病的影响,并且由于该技术贴近心脏检查,可以使用高频率的探头,进而得到清晰、高分辨率的图像。TEE技术尤其对于左、右心耳、人工瓣检查、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冠状动脉、肺静脉、肺动脉等部位的检查。而且对于经TTE观察不清的病变,如人工瓣的瓣周漏、主动脉的夹层病变、瓣膜联合部的病变、细小的瓣膜赘生物等,是TEE很好的适应证。使用TEE可以有效评价心功能,例如对心室容积、射血分数、每博量等评价的准确性明显高于TTE[6]。

1.3 三维和四维超声显像 伴随着二维图像质量不断改善,三维和四维超声心电图引起超声界的关注,并且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7]。三维和四维超声心电图主要通过计算机把经食道和胸获得的二维图像进行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塑造,然后重建出心脏动态立体图形(四维图像)和心脏静态图像(三维图像)。重建之后的图像能够从不同位置更加直观的将心脏各部位的功能状态以及解剖结果反映出来[8]。虽然该技术尚处于临床研究及实验室研究状态,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久会在心脏病领域取得较大的进步,发挥巨大的作用。

1.4 组织多普勒显像 组织多普勒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从运动的心肌中收集相对较弱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删除血流相对较强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将心肌的运动使用彩色编码技术进行编码,当瓣膜和室壁朝着探头方向运动时,室壁表现出红色编码,而且当室壁运动变快时,编码由红色变成黄色,亮度也随之增强。当瓣膜和室壁背向探头方向运动时,室壁表现出蓝色编码。该技术能够从加速度、速度、能量三个方面显示心肌运动[9]。并且,使用脉冲或者连续多普勒对室壁心内膜和心外膜的运动速度以及梯度进行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观察室壁运动异常,对心肌运动的速度指标进行测定,进而了解心肌收缩和心肌灌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会受到超声束方向夹角以及心肌运动的影响,所以,对侧壁显像效果低于前壁、间隔和后壁[10]。

1.5 TTE TTE属于一种经典的超声技术,和其他超声形式比较,TTE具有独特的优势,安全、无创伤、能够临旁操作、并且易于重复等,所以在心外科中属于基础地位,尤其是旁床超声具有更佳重要的作用[11]。旁床超声技术大大降低了患者由于超声检查引起的转运风险,该技术采集患者心脏的直观图像,可以清晰地确定生理和病理的改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评估预后的有效依据。除此之外,旁床超声还具有可重复性、无创伤等优势,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12]。TTE技术必须和临床相结合才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心脏压塞属于心外科术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根据其临床特征不容易对其进行有效诊断,而超声检查可以为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3]。

2 心血管超声治疗学

2.1 超声引导的心导管介入性治疗 经胸超声显像和经食管超声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心导管介入性治疗检测和引导过程中。比如,经心肌激光血管重建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瓣膜狭窄球囊成形术等,超声检查能够在心导管介入性治疗中,对心导管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测量以及评价,可以有效预防并定位相关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新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成功率,确保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14]。

2.2 术中超声心电图 术中超声心电图主要用于心外膜超声检查和经食管超声检查,在心脏外科检查广泛使用。众多的临床经验表明,术中超声心电图可以应用于术前漏诊的心脏病变、引导手术和判断手术疗效等,该技术属于比较关键的技术方法,目前在很多研究学者心中,该技术已经成为心脏外科手术中比较准确的检测技术手段[15]。

2.3 微泡携带药物和基因局部治疗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通常将病毒作为载体,但该方法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将微泡内的基因注射到患者血液中,然后在靶器官表层实施高强度超声波进行照射,等到微泡被击破后,会实现基因的释放过程,从而实现局部治愈的目的[16]。根据该原理,还可以将治疗效果较好的抗癌药物放到微泡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酌情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保证较好的治疗疗效[17]。

3 展望

随着心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适应证也变得越来越宽,并且围手术期病情严重患者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因此给广大医者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将食管超声、声学造影等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形成心外膜声学造影技术,该技术能够帮助医生不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引发的并发症,还可以对高危血管预处理,并有效降低围手术期风险[18-20]。伴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甚至会研究出术中支架,将旁路移植术和术中支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

4 总结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医疗水平以及医疗器械不断发展,在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超声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超声医学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及超声诊断的进展进行分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更加科学、高效、合理。

猜你喜欢

多普勒心血管心肌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