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城市作战特点不断提升武器装备能力建设水平

2018-12-30韩庆贵

国防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动建筑物能力

韩庆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人口密集,科技发达,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突出,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由此成为交战双方全力争夺的重要目标。综观人类战争史,还没有哪次战争能完全抛开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局部战争,双方军事行动的焦点直指城市。在未来的战争中,城市特别是重要城市的得失,往往意味着一次军事行动乃至一场战争的成败。因此,加强部队城市作战能力及与其相适应的武器装备建设,对构建适应城市作战需要的装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战场特点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与其他作战样式相比,城市作战有着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不同的环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市作战的作战行动及装备使用。

(一)路网发达,是城市作战的主要通道

城市交通分为陆路、铁路和水路,是一个城市交通运输的血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交通方式,其线形、路型、宽度各有不同。如,在城市陆路中,既有纵贯城市东西南北的直线形道路,又有以城市中心为圆点、绕行城市周边的环形道路;既有联系城市交通枢纽和公共活动中心的主干道,又有出入居住区和胡同里巷的城市支路,还有专供公共汽车、自行车及行人的专用道路。这些功能各异的公路与城市的铁路、水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城市立体交通网。不同的城市,路网的布局、形状和规模也不相同,有棋盘式的方格形路网、以城市核心区和广场为中心向周围散射的放射形路网,以及放射形道路与环形道路共同构成的放射—环形路网,等等。可见,城市路网十分发达,具有组成复杂、功能多样、交错连接、四通八达、交叉点多、区间段短且宽窄和质量各异等特点。

发达的城市路网,是城市作战的主要通道。一方面,城市干道宽阔笔直,承载能力较强,为部队快速攻击、迂回和撤退提供了便捷的线路,也便于装甲战斗车辆等重型装备的机动和突击;城市路网四通八达,为部队机动和展开、迅速达成全纵深作战态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受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阻隔,可供选择的机动空间十分有限,部队只能沿着道路行进,一旦受到对方火力封锁、障碍物阻滞,部队机动突进将十分困难。因此,在城市作战中,夺取和控制城市道路十分重要,围绕道路控制权的战斗也十分激烈。防御一方会在城市道路设置街垒阻击阵地,把障碍、兵力和火力有机结合起来,阻滞对方突进,或者在交叉路口和立交桥构筑类似工事,与周围建筑物的防御工事相结合,形成坚固的防御支撑点或枢纽部,控制道路及其两侧街区;进攻一方也会集中精兵利器,全力争夺城市道路的控制权,为己方兵力兵器机动和发展进攻创造条件。

(二)街区复杂,是城市巷战的主要战场

城市由若干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的街区构成。街区作为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场所,一般可分为核心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以及市区、郊区、新城区、旧城区等。由于设计功能、建设时代的差异,不同街区各有其特点。核心区、新城区等通常由高低不等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组成,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街道宽度多在10米以上;商业区建筑物密集、高低不等,主要街道两旁商店和餐馆林立,这些街道宽度多在20米以上;住宅区主要由一至数层的独立住宅和相对集中的高层公寓构成,这些建筑沿着街道不规则分布,相互之间含有较小的露天场地;工业区为满足入驻企业的需要,一般由若干大院式街区和1~5层的工业建筑群组成;郊区和旧城区多是由低矮楼房和平房等建筑物构成的低层密集建筑街区,临街建筑物低矮密集,街道狭窄弯曲。随着城市的改造与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郊区逐渐为现代城市的工业区和高楼区取代,或者成为城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城市化地形特征。

街区是城市的主体,街区巷战是城市作战的主要形式。不同的街区,由于功能、形状、大小及其建筑物、街道的分布、密度和坚固程度不同,对城市作战特别是进攻作战行动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核心区、商业区和现代化住宅区,建筑物高大坚固、分布均匀,街道宽阔坚实、笔直通达,便于城市守军摆兵布阵,组织坚固阵地防御,也便于战斗中及时观察了解战场态势,适时机动兵力兵器,调整战斗部署。对于进攻一方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坦克等装甲战斗车辆、武装直升机的射击和机动,便于组织一定规模的步坦协同攻击;另一方面,行动易暴露,受敌火力威胁大,通信易阻隔,部队协同困难。郊区和旧城区由于街道狭窄弯曲、视距短浅、通视性差,兵力兵器的观察、射击和机动都受到很大限制,加之建筑物低矮密集,强度较低,战斗中会造成大量瓦砾堵塞街道,不利于装甲部队展开和机动,只适合步兵小分队独立战斗。工业区以及公园、院校等大院式街区,建筑物高度低、密度小、空地多,道路通畅,便于坦克、步战车、火炮等直瞄、间瞄武器的射击和机动,也便于部队实施步坦炮协同攻击和实施迂回包围。但战斗队形易受到分割,指挥和协同比较复杂,需要经常调整战斗队形和临时组织协同。

(三)建筑物密集,是城市战斗的主要依托和直接目标

与乡村相比,城市建筑物十分密集,这些建筑物包括办公楼、住宅楼、商店、饭店、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现代城市建筑物大多是混合结构建筑和框架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由墙和楼板构成,通常用砖块、石块的砌体和现浇混凝土构筑,并用预制立墙平浇结构加固。城市商业区、工业区的大面积中低层建筑物(如现代公寓、酒店、工业厂房和仓库等)大量采用这类建筑。其主要特点是,墙体结构强度很高,可以作为发射反坦克导弹或肩扛式防空导弹的依托;地面厚实,可作为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掩蔽所。缺点是,天花板比较脆弱,一些内部跨度大的建筑物(如剧院、教堂等)内墙不承重,易被摧毁。框架结构建筑,可分为重覆层建筑和轻覆层建筑,它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或木头制成的柱子和横梁支撑,区别在于重覆层建筑的墙由瓷砖、砖板和石板制成,轻覆层建筑的墙主要由玻璃构成。城市核心区、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物(如写字楼、百货商店、车库楼等)大都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其主要特点是,写字楼等建筑物所有楼层办公室的墙都是同一厚度、窗户都是同一深度,可为狙击步枪、机枪等类轻武器提供更多的掩护和发射平台;百货商店等建筑物,内部空间较大的区域可作为发射大口径火箭筒以及反坦克导弹、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掩体和阵地;车库楼各楼层空间开阔,方便大口径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实施全方位射击;楼顶坚固,可承载重型武器车辆,是防空武器的良好阵地。

城市建筑物是城市作战的重要依托,能够为部队特别是守军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限制进攻部队的观察范围和射界射程,压缩防空武器的使用范围,制约和阻碍装甲部队的行动。谁控制了城市建筑物,谁就掌握了城市作战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城市建筑物成为交战双方的直接争夺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作战就是城市建筑物的争夺战,围绕争夺建筑物的战斗贯穿城市作战的始终,是城市作战的核心和焦点。

(四)地下设施完善,是部队渗透突击的重要通道

城市地下设施,是指建造在城市地下,供人们生产、生活、防护和储藏之用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地下管道、地铁隧道、地下运河、地下商场、地下厂房、地下停车场、地下室等。现代城市地下设施十分发达,具有线路长、分布广、隐蔽性好、坚固性高、整体性强、配套设施完善等特点。一些现代化大都市地铁隧道长达数百公里,深度近20米,并具有完备的排水、通风、照明、通信、电力或有关安全监测系统等设施。依托地铁隧道修建有多条地下街,形成一个地铁地下街网络。一些高层建筑物均有人防工事或地下、半地下室,并与市区主要人防工事相通。地下人防工事成网状分布,各主要街区的地下人防通道可通行小型机动车辆及人员。

发达的地下设施构成了部队渗透突击的重要通道和凭坚据守的重要依托,对城市作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地下工程设施为防御一方组织立体防御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守军在利用地面设施组织防御的同时,还会充分利用大量复杂的地下工事部署兵力,隐蔽机动,适时出击,配合地面部队袭击进攻部队,并把地面和地下的作战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立体的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地下工程设施也为进攻一方隐蔽机动兵力提供了条件。水厂、煤气厂、电厂等一些地下设施,有的起点配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有的远离城市,进攻一方可以利用这些设施秘密渗透、隐蔽机动,快速抵近市区重要目标,实施突然袭击。但相对地面来说,地下空间狭窄,双方的接触面很小,观察、射击、指挥和协同十分困难,进攻一方的兵力优势发挥受限,特别是重武器也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依靠步兵使用轻武器战斗,战斗队形高度分散,内外联系和支援极为不便,战斗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二、城市作战能力需求

适应城市地形特点及其作战行动的影响,部队遂行城市进攻作战任务应当具备以下5种能力。

(一)要具备大立体侦察能力,解决“发现难”问题

城市作战中,守军在城中复杂而密集的地面建筑和发达的地下设施之中组织设防,隐蔽性强。进攻一方要想及时地发现和打击守军,必须具备大立体侦察能力。一是要具有高位侦察能力,充分发挥侦察直升机、侦察无人机等空中平台的高位优势,提高观察视角、扩大观察范围。二是要具备快速进入能力,及时抢占具有良好视野的高层楼(台),变被动为主动。三是要具备察打一体能力,目标一经发现就要即时消灭,不给守军机动和隐匿机会。四是要具备穿透能力,能够对建筑物内、地下设施内目标进行侦察监控。

(二)要具备不间断通信能力,解决“联通难”问题

城市高楼林立,受城市地面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阻隔和电磁干扰影响,部队通信联络受到很大制约。要保证城市作战整体有序进行,进攻一方必须具备不间断的通信能力。一是要具有中继通信能力,利用装载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升空平台,实现在多个地面台(站)之间的通信联络。二是要具有多通道通信能力,通过适时改变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保证战场通信联络的连续不间断。三是要具有网络通信能力,利用战术互联网将战场上各种通信设备和终端联为一体,实现对战场各作战单元的指挥与控制。

(三)要具备立体机动能力,解决“机动难”问题

城市建筑密集、街巷纵横,各主要路段有可能设置和构筑各种障碍物与防御工事,战斗中产生的大量瓦砾也会堵塞道路,使得部队地面机动十分困难。进攻部队要想及时展开快速进入,必须具备全方位快速机动能力。一是要具备强大的地面机动能力。一方面提高平台自身克服障碍能力,另一方面采用专用破障平台对作战平台实施伴随保障,及时清除街道障碍物,推、拖战损车辆,保障部队快速推进。二是要具备空中机动能力。充分发挥运输直升机的兵力投送和攻击直升机、攻击无人机的机动突击作用,实现兵力和火力的空中机动。三是要具备地下机动能力。及时清剿城市地下设施出入口的敌人,抢占地下设施网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通道,为部队地下机动创造条件。

(四)要具备精确高效的毁伤能力,解决“毁伤难”问题

城市中军用目标与民用目标交织密布,建筑密度大、强度高,有的位置特殊,有的经过特别措施加固,加之有效摧毁目标与减少附带损伤之间的矛盾凸显,使得城市作战“毁伤难”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城市作战部队要实现精准高效毁伤。一是要具有精确打击能力。大量装备和使用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装甲战斗平台及单兵武器等精确打击武器,提高城市作战装备体系的精确打击效能。二是要具备高效毁伤能力。要强化大视角攻击能力,集成运用顶攻、侧攻方式,提高对高层建筑和地下、半地下目标的杀伤效果;要强化建筑物内毁伤能力,对封闭空间内目标要具有精确穿透和多效应毁伤能力,对高危环境中的目标要有无人毁伤或遥控毁伤能力。三是要具备即时毁伤能力。城市守军凭坚据守,出现时间短,发现和打击目标难。为此,要具有察打一体能力,最大限度缩小从发现到攻击的时间间隔。四是要具备持续压制能力。未来城市作战,守军机动和突击行动隐蔽、短促,并能高效利用地利之便。为此,火力打击方式和能力要从瞬时密集杀伤向精确持续杀伤转变。无人机,无人值守、待机打击、监控打击等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火力效能。因此,具备即时杀伤能力和待机杀伤能力是提高火力毁伤效能的基本要求。五是要具备非致命性攻击能力。对平民反抗与破坏,或不宜高强度使用火力的目标,使用无炸药物理弹药等非致命性弹药,可能会有效减少附带损伤和影响。

(五)要具备全维防护能力,解决“防护难”问题

城市作战在地面、地下、各楼层和楼顶平台上同时展开。进攻一方既要抵御来自街道两侧建筑物交叉火力打击,又要抵御来自高层建筑的火力袭击和地下工事内守军的突然袭击与反击,有时还要面对不规则的游击性攻击。这就要求进攻部队要具备有效应对守军软硬结合、全方位攻击的全维防护能力。通过加装外挂装甲、防雷套件,提高作战平台的被动防护能力;通过加装主动拦截系统、爆炸反应装甲等措施,提高作战平台的主动防护能力;通过加装电磁装甲等措施,提高作战平台的电磁防护能力;通过加装光电干扰系统等措施,提高作战平台的光电防护和隐身能力;通过设计配置与城市背景相适应的迷彩涂料,提高作战平台的色彩防护和隐身能力。

三、装备能力建设重点

针对城市作战的特点和能力需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大国,通常按照需求牵引、信息主导、改建结合的建设思路,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发和改造,重点提升武器装备的态势感知能力、精确毁伤能力、全维防护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

(一)提升武器装备态势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战场感知器材。利用光学、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完善适应城市作战需要的各种侦察通信器材,包括便携式、车载式、升空式侦察通信器材及各种专用电台、雷达和传感器等。重点发展能够穿透砖墙、木门、瓦砾等非金属障碍物,对人的生命特征进行探测,并确定位置的隔墙探测器材,以及能够探测隐藏在树丛中目标的穿树探测器材等。

发展战场感知系统及网络。外军十分重视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改进完善战场感知系统及网络。一是构建升空平台、航天通信系统,利用大气层中各种航空器装载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天基卫星通信系统,把地面台(站)有机联结起来,达成多个地面台(站)之间的通信联络;二是构建城市军用运动通信网,利用民用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改进和加密措施,为部队在城市中的快速展开和机动提供实时可靠的通信联络;三是构建地面传感器网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把散布在城市战场上的各种传感器有机联结起来,实时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快速生成战场感知信息。

(二)提升武器装备精确毁伤能力

发展精确毁伤武器。为减少城市作战中的附带损伤,外军十分重视发展和使用精确打击武器,重点发展具有精确打击效能的作战平台功能模块。如在装甲战斗车辆顶部安装遥控武器站,实现闭窗打击。遥控武器站可按不同需要,集成中大口径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20~40毫米机关炮、非致命武器和光电传感器,形成点面一体、远近结合、空地兼顾、软硬齐全的杀伤能力。

发展高效毁伤弹药。为对装甲战斗车辆、地下设施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等坚固目标及其内部或后面的人员实施有效打击,外军十分重视发展高效毁伤弹药,重点发展延时引信、温压弹、钻地弹等弹药。延时引信,是一种延时作用引信,它在撞击目标时不即刻发火,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才发火,引爆装药炸毁目标,主要配用在打击有坚固防护目标的弹药上。钻地弹,是一种专用高效毁伤弹药,它通过侵彻弹头钻过土壤、岩石或混凝土,延时300毫秒以上后发火,引爆高爆装药炸毁目标,主要用于摧毁深埋城市地下的各种军事设施。温压弹,是一种依靠爆炸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杀伤人员、破坏装备的弹药,可以炸弹、火箭弹、导弹或单兵榴弹形式配装使用,主要用于杀伤坦克、防护工事、洞穴等封闭空间内的人员。

发展火力支援车辆。在装甲战斗车辆的战斗序列中增配综合火力支援车,是优化装甲部队城市作战中火力打击能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坦克、步兵战斗车、装甲运输车无法进行大幅度改进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俄罗斯基于遭车臣叛军袭击损失重大的惨痛教训,发展了以T-72/90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的BMPT重型坦克支援车,配备1座双管2A42型30毫米机关炮炮塔,机关炮的仰角达到45度,用以对付高层建筑物上的目标。火力支援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其良好的防护力、机动力和车载的多种强大火力伴随坦克作战,为主战坦克提供火力支援,消灭敌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固定火力点、集群步兵,以及其他威胁坦克生存的武器,使坦克能心无旁骛地执行歼灭敌方坦克和摧毁防御工事的任务。这型火力支援车可显著提高装甲部(分)队的火力打击能力,使得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提升武器装备战场防护能力

发展防护套件。由于目前的主战坦克在整车重量上已接近极限,全面防护的手段和方法也接近极限。为此,外军重点发展防护套件,加强坦克等装甲战斗车辆易受攻击和脆弱部位的防护。防护套件主要包括:保护装甲车辆两侧和尾部的格栅装甲、附加装甲套件,保护车辆侧裙板的爆炸反应装甲套件,保护车辆底部的防护板套件,以及保护瞄准镜、进排气口等暴露设施的聚碳酸酯护罩套件等。

发展主动防护系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外军还积极研发主动防护系统,包括主动拦截系统和光电主动干扰系统。它们一般由探测装置、计算机、拦截或干扰装置组成。当雷达或激光探测器探测到反坦克导弹时,计算机指令装药爆炸或引导榴弹火箭弹发射,摧毁来袭导弹;或者指令红外干扰机干扰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系统,使之偏离失去目标;或者发射烟幕弹,把坦克遮蔽起来。

加强隐身防护。降低被发现概率,是提高城市作战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实现平台隐身。通过发展新型装甲表面材料和设施,运用成像技术,将目标背景在装甲平台上再现,实现对光学侦察隐身;通过红外抑制、防雷达红外涂层、清洁燃料、降噪或电推进,全面降低平台信号特征,实现战斗平台隐身。二是利用城市迷彩对作战平台进行伪装。通过对城市背景特征的测量、分析和统计,建立城市背景特性数据库;根据城市背景特点,设计城市迷彩斑点的大小、形状和色彩;开发能有效防止光学侦察、红外侦察、雷达侦察,以及多光谱侦察的城市型迷彩伪装涂料;研究城市型迷彩计算机配色和自动化喷涂技术,提高迷彩隐身质量。

(四)提升武器装备快速机动能力

发展快速机动装备。一是发展武装直升机,重点发展具有快速机动功能的不同大小、形状的轻型直升机,机载武器采用模块化配置,以对地为主、对空为辅,提升观察视角,拓展观察视野,扩大打击范围,提高由上对上、由上对下的快速立体突击能力,有效破解城市守军依托城市高层楼台、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构建立体的防御体系。二是发展集机动和越障、防护、攻击能力于一体的轮式高机动突击车辆,用于快速突击和兵力机动,如俄罗斯“虎”式装甲车、以色列“冷酷者”作战侦察车。三是加强对主战坦克技术改造,缩短主炮身管,以方便在狭窄街道上灵活转动炮塔,提高其城市环境中的快速机动能力,如德国“城市豹”坦克。

加装破障装置。为装甲战斗车辆加装破障装置,是提高车辆自身和部队快速机动能力的重要手段。破障装置通常采用悬挂式液压推土铲模式,安装在装甲战斗车辆前面,由车内乘员控制,根据需要进行工作。装甲战斗车辆加装推土排障装置,能够及时清除因城市建筑物倒塌形成的瓦砾障碍,有效提高自身的机动能力,对恢复道路畅通、保证部队快速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辅助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是作战平台特别是主战坦克、武装直升机上用于提供动力、气源的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可带有独立的燃油、滑油、启动、冷却等系统及安全装置。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等特点。主要用于在作战平台主发动机停车时,向主战平台提供能源,重新启动主发动机;或者主发动机发生故障时,在一定时间内向主战平台持续提供电能,提高其战场机动及摆脱困境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机动建筑物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