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高原高寒地区国防动员工作新局面

2018-12-30张久彪

国防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员强军国防

张久彪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国防动员是国家实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保持国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高原高寒地区在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做好国防动员工作。

一、坚持以维护核心为根本,不断把握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正确方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要的就是高举伟大旗帜,坚定维护核心。推进高原高寒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用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强化“三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正确建设方向。

(一)在领悟富国强军的战略运筹中强化政治担当

富国与强军,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护佑,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历史上,国大而不强,疆广而难守,兵多而寡胜,只能是国家沉沦、命途多舛。

在汉字的“钱”中,可以找到富国强军的有机统一。“钱”的繁体字,左边是一个“金”,右边是两个“戈”。金,明示钱的价值作用;戈,寓意着作战、战争。钱,可以解释为财富、金钱需要武力来捍卫。一个民族既要有“挣钱”的本事,还要有“看钱”的本领。如果没有“看钱”的本领,即便有再多的“钱”,也会成为别国的瓜分之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推进富国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势所必然的战略抉择。高原高寒地区,地处的地理海拔高,所处的战略地位更高;守卫的国土面积大,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拔高境界要更高,氧气缺但责任不能缺。贯彻这一政治担当,就是要发挥党管武装这一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并转化为强国强军的体系优势,转化为治边稳边强边的强大支撑,转化为部队建设的磅礴力量。要把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作为使命任务来筹划、来落实。

(二)在应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中强化使命担当

高原高寒地区地缘政治特殊、历史背景复杂、地理环境独特、民族宗教问题交织,是我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经济走廊的桥头堡、支撑点。高原高寒地区一旦生战、生乱、生变,边境不宁、社会不稳、人心不安,将会阻挠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进程。我们既要在把握高原高寒地区建设发展辉煌成就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要在前行道路上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安全形势。可以说,加强高原高寒地区方向的国防建设,谋的是复兴伟业,布的是发展大局,立的是稳定之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必须加快推进应急应战准备,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在把握治边稳边的工作大局中强化历史担当

治边稳边,是我国未来由大向强、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做出的战略考量和深谋远虑。“治”,是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稳”,是实践要求、方法途径。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战略意图,坚持稳中求安、稳中求进、稳中求治,不断为高原高寒地区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高原高寒地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社会局势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高原高寒地区稳定发展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这些成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主动作为、奋发努力取得的,是人民解放军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守土之责取得的。可以说,人民解放军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始终是支撑国家长治久安、稳中求进的重要力量,起着“定海神针”的重大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建设在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进步中的中坚作用,积极主动地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把后备力量建设成为保卫和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坚持以改革调整为契机,不断推动国防动员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作为国防动员系统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防后备力量是准备战争、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姓战、为战、能战、胜战,按照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决策部署,加快形成军事斗争动员能力。

(一)抓拳头,精简后备力量

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准确把握推进后备力量转型建设的客观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转变组训模式,强化综合保障,实现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跃升。

一是优化结构。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影响结局。要贯彻落实后备力量建设“十三五”规划,抓好基干民兵应急、专业、特殊三类力量建设。应急力量,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要求来建设;专业力量,按照战时有需求、地方有优势、建设有条件的要求来建设;特殊力量,按照组织严密、管理精细、使用严格的要求来建设。逐步实现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主导型、从单一陆军型向多军种后备型、从参军参战型向战保一体型、从要素分离型向体系融合型、从低能粗放型向精确高效型转变。优化调整民兵、预备役部队规模、结构和布局,突出通信、电磁频谱、测绘导航、气象水文等新型后备力量建设。统筹屯边、实边、戍边的关系,着眼维稳、创稳、保稳的目标,编实编强边防民兵,补充维稳力量体系,提高国防动员各类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质量,健全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国防动员力量体系。

二是抓实训练。要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以提升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牵引,贯彻实战化训练新要求,严格落实基干民兵年度训练任务,抓好干部骨干集训,强化专业训练、挂钩带训,突出重大演训活动,创新教育训练方法,突出教育训练重点,不断提升训练质量效益。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练兵,积极承担维护稳定、抢险救灾、重点工程建设等任务,在“守一方热土,促一方建设,保一方平安”实践中,不断锤炼顽强意志和打赢本领。

三是强化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训练保障办法,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训练补助,不断激发民兵预备役人员内在动力。要加强重大军事行动经费保障,设立专项补助经费,解决好执行边防管控、维稳执勤、重大演训等重大军事任务经费保障问题。要加大民兵预备役装备列装力度,认真做好通用装备器材预征预储工作。

(二)抓重心,落实动员支前

高原高寒地区国防动员是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支撑,也是平衡边境地区军力的战略威慑。动员支前实不实、好不好,关乎未来战争胜利,必须未雨绸缪、前瞻设计、预作准备。

一是“保畅通”。近年来,高原高寒地区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迂回道路少、道路等级低、抗毁能力弱,交通战备保障的可靠性、稳定性不够。因此,必须推进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迈上一个大的台阶,使其平时成为富民兴边的致富之路,战时成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交通战备工作搞扎实,加强保交护路队伍建设,强化专业训练,合理确定保通物资器材储备数量,确保平时能用、急时好用、战时管用;加快推进装备维修网点建设进程,着力形成贯通沿线、辐射全区、点面结合的保障网络。

二是“供得上”。1962年我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西藏地方政府动员成立临时随军小组,为各作战方向提供了充足的给养、药材、油料等军需物资,动员人员修路造桥,组织车辆、牲畜参加支前运输。知史而明今。打常备、打准备、打储备、打动员,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支撑。为此,要下大力抓好经济动员、装备动员准备,构建战备物资预储基地,加强粮油物资的储备,挖掘农副产品和医药商品潜力。要落实物资分级储备管理、储备经费分级承担的工作机制,达到“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目标。要建立军民融合示范加油站、设立军车加油绿色通道,着力打造“战时用在战场、平时储在社会”的格局。

三是“抓指挥”。探索战时国防动员的方法路子,构建战时动员指挥体系,定人、定位、定职责,规范运行。要完善指挥手段建设,构建好国防动员指挥网络,从建设类型、功能要素、实用效果等方面,加强论证设计,兼顾平时战时,做到实用、管用、好用、耐用。要依托国动委开展国防动员指挥演练,适时组织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战备等国防动员专业演练,分级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国防动员指挥能力。

(三)抓支撑,搞好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当前,要抓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机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国防动员质量效益的基础工作来抓紧抓实。

加快陆空交通建设。统筹“十三五”规划建设,加速推进重要方向铁路、公路及机场建设,配套相关设施,不断拓展军民一体保障功能。比如,充分借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点经验,新造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应预建预置军事设施,改善战略投送格局,逐步满足参战部队战役投送保障需要。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军民融合、平战转换的重要领域。信息动员面宽、域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抓好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大力完善重要通信枢纽军地连接线,着眼战时需求,预留充足的接口,在建设中保持弹性,在运用中做好衔接。加大高新人才培养力度,建强信息攻防、预警、指挥通信人才队伍。

抓好人防建设。要加快人防新建设施建设,加强已建工程改造;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人防预案,逐步提高人均人防面积,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要细化人员密集区疏散方案,研究制定消除空袭后果具体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立体配套、信息支撑、形成体系”的人防设施系统,为未来作战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坚持以强基固本为目标,不断巩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发展根基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国防是全民事业,动员是共同责任,战争的伟力根植于人民。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在夯实国防动员基础、厚植人民战争土壤中开新图强。

(一)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国防是生存发展之盾,国防意识是民族生存之魂。国防教育,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面对文化激荡、守住精神家园的坚实根基,是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保精神底色的正能量、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场是国防教育的最后课堂,敌人是爱国课堂上最无情的教师,我们不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想起国防,不能被逼到最后的角落才想起国防教育。同时,也要看到,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国防教育,是我进行反分裂斗争的舆论阵地,是凝聚人心、争夺广大青少年的重要战场,是在世界屋脊筑起精神高地的现实需要。国防是目的,教育是手段,全民是关键。国防教育不是空的、虚的,抓好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最根本的是抓好“五个全覆盖”。

对象上全覆盖。国防事业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国防动员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所以,每个人都是国防教育对象,无论是领导干部、普通百姓,还是适龄青年,都要接受国防教育。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带头参加和组织国防教育,定期发布安全形势预测和开展形势教育,组织国防教育讲师团巡回宣讲,确保在思想源头上打牢基础。

地区上全覆盖。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镇,还是地处偏远的山区、牧区、林区;无论是处于军事斗争准备一线的地区,还是远离边防线的腹心地区,都要搞好国防教育。

时间上全覆盖。不能只针对征兵工作任务搞国防教育,征兵时国防教育轰轰烈烈、宣传报道铺天盖地,不征兵时国防教育就冷冷清清甚至销声匿迹,这就把国防教育搞偏了、搞小了、搞单了。国防教育,就是要从年初到年尾,从春夏到秋冬全时间覆盖。

内容上全覆盖。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国防、爱军队等核心内容的教育,重点宣传广大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良好形象,集中宣扬党政军团结一心,民拥军、军爱民的生动局面。

手段上全覆盖。在各级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上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在城市车站、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长期展示国防教育内容。充分发挥高原高寒地区国防教育网站作用,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能够发声,扩大影响力,掌握话语权。

(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巩固和创新发展。

弘扬拥军优属传统。双拥工作是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凝聚军心民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进一步优化军政军民关系,维护高原高寒地区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下大力气解决好部队营区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原则,对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逐个拿出具体办法,确保落实到位。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意见》,切实把优抚安置工作作为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事要事来办。真心实意为军队改革搞好服务,解决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突出困难,扎实做好军属随调随迁、安置就业、创业扶持、军人子女教育等工作。全力保障退役军人安置,不断提高抚恤待遇水平,切实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现实困难,努力为部队官兵打造安心服役、尽心服役的外部环境,确保前哨安心站岗、前线舒心奉献、前方尽心守土。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高原高寒地区地处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军地双方应把打赢扶贫攻坚战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受双重领导的体制优势、遍布乡村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的力量优势、联系军地的桥梁优势,推广开展民族医疗、帮建特色产业种养基地等经验做法,开展“建成一个好支部、培养一批好骨干、培植一项好产业、树立一种好风尚”活动,在扶贫工作中送思路扶志向、送项目扶产业、送培训扶技能、送医疗扶健康,真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打头阵、显身手。

(三)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加强融合统筹协调,理顺融合体制机制,拓展融合领域范围,丰富融合方法形式,进一步把高原高寒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文章做好。

确立“双赢”理念。思想上的融合是最重要的融合。要最大限度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实现经济与国防双赢、“黄油”与“大炮”兼得。“双赢”理念落实到高原高寒地区,就是要树立经济与军事同步发展的理念,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把军民深度融合作为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一体两面,牢牢树立“政事军事均是国事、人防边防都是国防、常备后备都要准备”的观念,坚持政治军事“一盘棋”筹谋,坚持市场战场“一体化”建设,找准结合点与共振点,实现军地双方由友情帮助向责任义务、无偿支援向互利共赢、被动开展向主动作为转变,不断提高融合层次效益。

兼顾“双向”需求。科学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谋划、统抓统管,实现军用与民用、平时与战时紧密衔接,有效推动诸要素全方位、深层次交流融合。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实人防建设内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建设需要,修建边防公路、国家电网兼顾边防哨所,通信设施建设兼顾军队指挥需求,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统筹好战略物资运送,供水供电等重大民生工程落实战时防护要求。军队应考虑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规划训练场地、通信设施、通行道路兼顾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最大限度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继续落实好军民融合需求的提报、论证、反馈机制,在需求汇总上发挥牵头作用、在规划纳入上发挥协调作用、在政策制定上发挥推动作用,争取做到一笔投资、多重效益。

实现“双力”提升。充分利用改革发展成果,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技力等方面,为军队战斗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努力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共同提升。当地驻军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作风优势,切实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组织协调部队积极投身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主动承担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生态环保以及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在支援经济社会发展中育兵、练兵、强兵,为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动员强军国防
我的科技强军梦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强军战歌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强军梦——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