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翻译”的应用型培养教法探究

2018-12-27荚婕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法课程设计

荚婕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交流的纽带,有着丰富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者总是供不应求。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使“日语翻译”课程开设在高年级阶段,还是避免不了教师和学生认为翻译课太难太无趣,翻译课可有可无的情况。本文以翻译被动态为例,阐述翻译课堂上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是因为需求才去做翻译”的观点,以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 日语翻译 教法 被动态 课程设计

1.引言

为了适应中日两国日趋频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丰富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者,是目前高校日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多数教学方式只是培养出会日语的中国人,也就是双语者。双语者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者的翻译能力是不同的,一个优秀的双语者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翻译者。优秀的翻译者一定是一个“杂家”,拥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等。所以,上好“日语翻译”课,是日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2.目前翻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理论性太强,学生没兴趣。

一说到翻译课,总是让学生和教师头疼不已。虽然各高校都把这门课设置在学生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开课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基础,还是避免不了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学生感觉翻译课程“高大上”,尤其是中译日的部分,简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确实,翻譯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语言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各种固定说法,想做好翻译一定要是“杂家”。面对这么难的翻译,语言能力稍差的学生上课都会有抵触心理,再加上翻译课几乎全是理论知识,课程本身乏味,学生没兴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2课程本身难度大,师生互动难。

翻译课程本身难度大课时少,在基础日语课、口语课上用得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很难在翻译课顺利施行。哪怕在教师的引导下,翻译内容也显得干巴巴。翻译课程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教师上课时只能挑重点的语法或者技巧来讲,不能面面俱到。教科书上的例句普遍是从某些文章上节选下来的单个句子,没头没尾,没有连贯性,并不能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能力。

2.3传统教学法,对教材依赖太大,应用难。

传统教学法大多是从日语被动态句子形式着手,教师讲解为主,配以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上的句子能看懂会翻译,一旦脱离了教材,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读小说看电影很难很好把握,甚至有些学生一旦离开教材中语法讲解的那一部分,就乱翻译一气。比如日语文章中常见的被动态的用法,一旦脱离了课本,很少有学生会把中文中涉及动植物的主动态翻译成日语被动态,实际运用能力差。

2.4翻译课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不清楚。

高校在开设“日语翻译”课程之前,在“基础日语”、“日语口语”等课程中也涉及了翻译的部分。导致一些学生对翻译的理解是,把意思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一些教师在翻译课的课堂上,也先讲语法,再讲翻译出来的句子。这样做看似在上翻译课,其实跟“基础日语”做的是一件事,翻译课真正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来。重复地讲着学生学过的文法,练习练过的句子,学生自然没有学习欲望,能力得不到提高。比如日语被动态。早在大一时“基础日语”就学过此文法,翻译课关于被动态也是必讲的一章,如何把这一章上出翻译课的目的来,值得教师下功夫。

从以上内容看,笔者认为,影响学生上好翻译课,阻碍翻译能力素质提高的主要方面在于:学生没兴趣,翻译涉及的内容多且杂教师不好教,翻译课课堂教学设计有问题与其他课程有重复的部分翻译课目的不明确。

3.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上课前,教师应与同班不同课程的教师多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情况,避免上课时做不必要的重复。合理利用课上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多互动。要让学生看到,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是因为需求才做翻译。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多看多练,养成习惯的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和外文素养。下面以“日语翻译”课程中日语被动态的翻译一课为例,做了一份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时间为90分钟(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自由增减)。

3.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15分钟)。

此部分作为课程导入环节,在整个课程中尤为重要。通过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或者经常说的翻译实例,把学生带入被动态的情景。因为在开设翻译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学习过了日语被动态,教师只需要稍微举几个例子,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联想到其他。这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依次说一说,根据学生举出例子的不同类型(可以简单分成主语是人的直接被动、主语是物的直接被动、间接被动、物主被动四类)把有代表性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之后和学生一起复习日语被动态的句型特征。只用15分钟,利用互动的方式,从身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另外,也让认为翻译课程很难的学生看到,翻译课也是可以很简单的,就这样由浅入深,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2抛出中日翻译常见例句,引导学生发现异同(30分钟)。

教师举出几个中日翻译中常见例句中的中文,试着让学生翻译成日语。可以采取让一位同学先翻译大家补充的方法,把大家认为正确的翻译写下来,再给出最适合的翻译句子。教师把两句话写在一起,让全班同学对比,看看哪篇翻译更好,好在哪里。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通过对比,学生能很快发现中文和日文在被动态的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主谓句,还表现在存在句、名词定语、插入语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翻译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解说。课堂上利用PPT、图片、分类讲解。

3.3引用经典小说中翻译实例,体会翻译中的信达雅(30分钟)。

现在使用很多日语翻译教材中的例句都很实用,是我们日常会话中常见的句子,如果要补充例句,就没必要再锦上添花。日语翻译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翻译资源,这里当属小说的翻译最多也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考虑到阅读小说并不是人人能做到,哪怕是中文译本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读过。教师可以在翻译课刚刚开设时就给学生推荐几本有中日文翻译的脍炙人口并比较有意思的小说,让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能读多少先读多少。课堂上时间宝贵,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小说的基本情况,然后节选一部分段落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做翻译训练。不再只拘泥于传统一句一句地翻译,而是节选经典小说片段,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语言氛围中一气读下来再翻译。

具体做法:(1)日翻中练习。从日文版小说中抽取几页,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被动态,然后翻译成中文。这个部分的训练学生是能很好接受的,由外语翻译成自己熟悉的母语,日语中的被动态翻译成中文时,有些句子不适合翻译成被动,很多学生会把它翻译成主动。这个部分相对简单,相对简单的翻译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愿意参与课堂练习环节,同时为之后中翻日的练习做好准备。之后让学生对照中文翻译版小说,看看翻譯大家是怎么翻译的,细细体会翻译中的信达雅。(2)中翻日练习。从中文版中抽出几页内容,让学生把其中需要翻译成日文被动态的句子找出来,然后对照日文译版体会翻译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分享翻译时的思考过程。

一个出色的翻译,不仅需要精通日语还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和文学素养,本文认为仔细体会中日译文名篇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体会更好的翻译译文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翻译技巧的作用,耳濡目染,运用到翻译中。翻译小说对学生来说,难度确实有些大,本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开阔视野,体会翻译技巧,鉴赏翻译手法为主,对学生语言能力并不做过多要求。另外,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次课堂上读不完的日文部分要求学生回去读完,久而久之,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并且积少成多,提高了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和外文素养。

3.4由浅入深,进行翻译实战练习,巩固学习成果(15分钟)。

想要提高翻译能力,了解体会了翻译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翻译技巧,总结翻译规律,才能切实使自己的翻译水平有质的飞越。为了使学生翻译内容有连贯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不只让学生翻译句子,而是口述一些包含本课重点的生活短文,有连贯性并且实用性强,是我们常常能用到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最后,教师给出指导答案,让学生自行对照总结。当然,翻译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的答案也未必完美,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欣赏多样性、创新性的翻译版本。

4.结语

本文从目前“日语翻译”课堂教学上常常出现的问题出发,以“导入—比较—体会—练习”的顺序,设计了一堂90分钟的翻译课程,在整堂课中,知识点由浅入深徐徐推进,确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着重解决学生对翻译课没兴趣、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本文提出多鼓励学生平时多看多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有意识地提高理解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提高翻译素养。

本文的观点还需要在教学中检验成效,不断探讨研究,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虹.关于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06-108.

[2]熊娟.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日语翻译教学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140-141.

[3]赵立红.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翻译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185-186.

[4]杨晓嫱.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日语翻译能力的教学策略探讨[J].外语研究,2012(3):311-312.

[5]吴波.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56-60.

[6]李远喜.认知语言学与日语学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3):82-86.

[7]李莉.浅谈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14.

[8]瞿东娜.认知语言学与日语习得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1):1-6.

猜你喜欢

教法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