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功课

2018-12-27陈际深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功课读书

陈际深

摘 要: 王玉强先生的《深度教学》告诉我们:如何设计课堂,如何解读文本,如何指导学生迅速提升作文成绩,如何从一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等;它是从教学如何更有深度、更有效果的角度,探求课堂教学规律与方法的一本书。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在于促进个人成长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教书读书,乐在其中,这是语文教师的功课,也是教育的功课。

关键词: 读书 深度教学 功课

王玉强先生的《深度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一书迄今为止已再版五次了,深受全国语文教育界同仁的喜爱。

王玉强先生的《深度教学》《诗解语文》两本书是我在2015年4月3日购买的。王先生的新书《作文有道》于2016年4月甫一面世,我即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位同事。

《深度教学》这本书我已读过四遍了。其中部分章节,我是反复读,在这本书上到处是圈圈点点,有大量的红笔勾画,有黑色笔写的心得、体会。有些内容我已在课堂上践行,通过实践,发现效果很好。于是,又掉过头来再读这些章节,感悟就更深了。

深度教学是一个好的角度。如何让教学有个性、有特色?如何让课堂展现独特的视角?如何让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课堂教学如何循规律而为?课堂教学如何能有更深层次的探讨?能否从几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可不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里领悟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话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呢?这些问题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出答案。

全书共有六大篇,计60篇小文章。其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大篇《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之《做一位真性情的教师》。

王玉强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一位特级教师董振国,董老师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令人感动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他的书房里贴着学生的练字纸。第二件事,他现在还自订着《语文学习》杂志。他说,习惯了,一生就这么一个爱好,不学习赶不上形势的发展。第三件事,他把每年的高考、中考试题或优秀作文都集中到一起,并按年份装袋,在每个袋子上仔細地写上年代。

这就是一位特级教师的职业操守。正如他的老伴所言:“他没有什么爱好,一生就干这一件事——特别喜欢语文。”

第二大篇《让学生看到一个思想者》之《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王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走上教研之路的。他当初的学习榜样是他们的教研组长孟庆忠老师,孟老师经常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文章,当时他非常羡慕,从此,王玉强老师的教研就有了学习的楷模。还有第六篇之《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教师的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教师的劳动,不是为别人干的,是为自己干的。春天你播下了种子,秋天能不收获吗?

正因为我经常与学生一起写作文,我的文笔灵动了,表达水平提升了。于是,我开始向教学论文进军。那个时候,我很努力,竟然一周写一篇论文,周六、周日写,周一就投出去。这样坚持了一年多,终于开始在全国核心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了。”

从《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王玉强先生是如何沉迷于教学论文写作的。王老师有一年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三就关在房间里写论文,原来是在春节前,他写了一篇论文,结果被退稿了。王老师不服气,就想从另一个角度去写写。当时,没有电脑,没有资料,全凭自己的记忆,因为都是他亲自做的事情,所以印象很深。那篇论文的题目是《谈谈我们的课外小报》,他整整写了两天,重新誊写了一遍,高高兴兴地在上班前投出了,最后终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

这一切,缘于热爱。即使王老师评上特级了,他还在写,每天都写一点,只不过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写作已成为王玉强老师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第三大篇《教学就是铸造钥匙的过程》之《要把文中的句号当成问号》。

北师大教授王富仁曾说:“要把文中的句号当成问号。”疑问,就是一把智慧的钥匙,“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文中举了若干例子,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第四大篇《好的课堂总有一种味道》之《课堂设计的三个步骤》。

从整体上设计思路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整体感知。从课文内容上领略,分清课文的几个部分。第二步,深入探究。从重点段落中抓住重点字词语句理解,重锤敲击。第三步,拓展延伸,或对比鉴赏。

然后,结合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整体感知,如何深入探究,如何拓展延伸。层层剥笋,条分缕析。

第四篇之《一堂课就是一件作品》告诉我们对话教学中巧设话题的基本策略。我把它总结为三点:

一是对话需要教者机智的引导。

如:全国语文界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授课《愚公移山》时,他问:“来帮忙干活的那个小孩,他的爸爸哪儿去了?他有爸爸吗?”这一问,一下子把“孀妻”引了出来,非常巧妙,这才是真艺术。灵性,是经过变形的艺术品。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提问往往会点燃心灵的火花。我在执教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时,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诗歌的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司马青衫为谁湿?”

二是对话需要在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设置话题。

如:著名的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在上《祝福》一文时,设计了一问“假如祥林嫂来到大家面前,你将对她说些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最能打动学生的心?那就是缩短与学生认知的距离。让有距离变成无距离,让文学中的人物变成现实中的人物,使文学形象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心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及时感悟生活,将语文与生活进行链接,从而互补共效,获得双倍的意义。无独有偶,苏派名师袁卫星在上《祝福》时,课前“预设”是“法庭辩论”——谁是凶手?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极浓厚的兴趣。

三是对话需要在文本的关键点设置话题。

如:程翔老师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快结束时,程老师慷慨激昂,对天姥山进行了个性化解读。他说:“天姥山仿佛就是一个小朝廷,李白曾梦想过,努力过,现在看来真是一场梦!还是‘访名山‘开心颜的好!”

程老师的独创之见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李白正是有了一段人生的创口,才展示了本诗的色彩。程老师就文本的关键点设置话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诚如布莱克所说:“色彩来自光线的创口。”

我在执教李白的《蜀道难》时设置了一个问题:清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为何要尽写蜀道之难呢?请同学们借助课前所查阅的诗人生平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看看李白借助蜀道之景,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同学们可自由讨论,自主发言,各抒己见。

第五大篇《把每节课都当成“母体”》之《从个案中挖掘出一类的特质》解决了当前高中生最害怕的古代诗歌鉴赏的难题。王玉强老师在一所重点中学听了一位语文教师的课,这位教师上课开始只简单地讲了今年的高考鉴赏题,用时很少,繼而总结出几条规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冷词”和“热词”。冷词,如寒、霜、雪、孤、独、寂、愁、怨、恨、雨、苦、冷、暗等;热词,如喜、笑、春、夏、清、爽、明、霞等。然后布置训练,安排学生做八道鉴赏题。各排推荐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

这样的诗词鉴赏课就有了教学智慧的渗透,不仅做了一道题,而是把一类文章的规律与鉴赏方式探究出来了。这是《深读教学》这本书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渗透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与方法教学。

在这一大篇中,其余六篇文章想解决当今中学作文课堂上无序和低效状态。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法可循,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进而到自觉写作,发现写作原来是件人生乐事。

第六大篇《一个人的阅读世界决定着他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教师如何读书,如何耐得住寂寞,如何克服内心的浮躁沉下心自觉地读书、深入地读书。当你读到一定意境的时候,你会发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教育专著。《深度教学》中,精彩的文章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热爱语文这门功课,光是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你要让阅读、反思、写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站稳课堂,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充满睿智。让每一堂课渗透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迅速学会学习。这些说法既不新鲜,又不时髦,然而确实对语文人有益。

这,是语文人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参考文献:

[1]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恒舒.振聋发聩的阅卷者言:读漆永祥教授《欲觅金针度与人》[J].中学语文教学,2018(5).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功课读书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我爱读书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我们一起读书吧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