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2018-12-27赵亮余艳艳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赵亮 余艳艳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高职教育遵从的职业教育规律,是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外经贸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创新,外贸模式、物流模式、通关制度发生了变化。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应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省提供人才培养模版,引领全省外贸类、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是主动适应行业改革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 校企一体 工学结合 企业化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目前缺乏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我国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需调动积极性;二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健全,企业“生产车间”与学校“教学工厂”功能难以统一,教学与生产节拍难以调适,需提高有效性;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层次合作与持续发展的纽带,需实现持续性[1]。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积极探索真正能调动企业积极性、适应职业教学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安徽省外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虽然我省有70余所高职院校,诸多院校都开设了外经贸类专业,但我省高职院校外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出现学生专业从业率低、岗位胜任力较差、职业提升力弱等现象。在校企合作方面,普遍采取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1”模式、“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形式。当前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表面化;二是企业对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三是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与高素质高技能经贸类人才要求不匹配。要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就应改革高职经贸类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2],为高职经贸类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模版,引领外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经贸类人才,是主动适应行业改革创新的题中之意。

二、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领域上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领域,在人才培养主导权问题上有企业主导、院校主导、行业主导、校企交替主导等模式。校企合作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但仍存在合作松散、表面化等问题,更深入的问题包括:校企合作后劲不足、合作过程中校企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差异、追求的利益和权益不同、信息和沟通上的不对称,等等,以上问题是导致校企合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效健全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也没有探寻到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条促进企业和院校良互惠互动的合作机制,使校企优势和有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真正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宗旨。因此,“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的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一种颇为有益的创新探索[3]。

以职业为核心,以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以“院校服务企业、企业支持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为思路,探索建立由合作企业、院校组成的经贸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委员会职责,形成校企一体长期高效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

按照校企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一体定位观的指导下,形成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公司工作重要职责、学院参与企业经营的观念,将企业融入专业招生、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理念。

按照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思路,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定期完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应教学规律,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领域让企业发挥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引领作用,形成企业参与授课、学生实训、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参与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就业的制度。

搭建校企一体合作平台,对校内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校内实训场地、实训设备设施的调配。把实习实训放在企业,同时学院围绕专业办产业,形成“企中校、校中企”的专业实训格局。探索建立企业是学校的学习型企业与学校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的新思路。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探索实施师资“互聘互培”,进行师资“身份互认+角色互换”,建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等教学活动,聘请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讲师,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开发报关核心专业课程、教材等,形成以企业真实业务为蓝本,以一线操作人员为主笔的校企合作教材。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以教学视频为主的线上知识分享模式,完善适应教学需要的立体化的经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校企一体”的培养模式下,探寻适应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理念、行为、制度、形象等基本企业文化要素移植到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采用“企业化管理”,将学校环境模拟成企业环境,在校内让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識和职业习惯,促进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生产与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素能本位、理实一体”课程教学观的指引下,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突出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融入学校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与考核体系。制订理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突出能力和业绩的课程教学考核办法,形成实训学习过程化考核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经贸类专业实践

以职业教育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努力探寻“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专业招生与就业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共同谋划,共同构建”;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规划,共同分享”;实现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共同学习,相互交替”;实现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实现课程教学与评价“共同分担,共同实施”;实现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共同标准,共同培育”。建立基于校企一体背景下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最终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和满足企业需求的“善学习、基础好、易上岗、素质高、可发展”的高端技能型经贸类专门人才。

明确合作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地位,形成基于校企一体背景下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成立基于校企一体背景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系统研究专业知识的新特点,构建校企一体模式下企业参与专业招生就业的方式。以岗位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谋划课程体系,并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制订课程标准。整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将实训实习基地打造成企业员工、教师、学生训练、培养技能与职业能力创新的重要场所。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化平台,校企合作搭建融“教学做”一体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师,而且是企业员工的培训教师;企业岗位经理不仅是业务的熟练操作工,而且是学生的技能学习师傅。全过程、全领域校企合作,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的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人才培养规律,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精神,按照校企育人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适应企业文化。

基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运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校企一体,联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育”的教改理念让校企合作更加有效、长远、互益;校企“共同参与,共担风险”的专业招生就业模式有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校园中的企业、企业中的校园;专业中的岗位,岗位中的专业;课堂中的实训,实训中的课堂的专业人才培养布局;校企一体“共同谋划,共同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學生成才;“互聘互培”、“身份互认+角色互换”,建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班级企业化管理”、“校企共同组织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融入工作环境;互通式校内外实训实习场所有利于企业员工培训、学生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公安,宁锐.混合所有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2]安蓉泉.探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几点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5(04).

[3]俞学伟,季晓芳,陈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