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

2018-12-27梁雨晨黄勇明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价值观

梁雨晨 黄勇明

摘 要: 基于国家科技兴教、创新发展战略,从教育百年大计及国际发展形势入手,针对我国高校人才以卓越计划为主,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创新。深度学习、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及依法执教等作为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准,本文针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欠缺,从学习、教育、工学及产教等多角度,针对价值观问题及人才培养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技术人才 价值观 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

1.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生产方式及经济结构体系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传统生产方式走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实现发展的改革创新。因此,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传统技术型人才走向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效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是确保国家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源泉,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人才培养制度的转变,以社会发展及高校办学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体系的改革,实现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教育体系的对接,从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途径,强化人才应用能力,针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失范健全政策及法规,弥补传统场域缺位与实践脱节导致应用教学体系的不足,工学结合,依法执教实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完善。在现代化发展中,以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符合程度为基准,当高校人才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实现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的社会化,人才培养即满足我国今后及当下发展要求。因此,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行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地方高校需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体,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及依法执教、工学结合等多层次实现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形成以“应用导向”为主,以高阶思维培养促进理论与实际的协调统一,避免“应用”简单化,实现以就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专业能力,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2.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与价值观问题探析

(1)形成科学价值观,摒除功利性。

现阶段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以社会服务为主,但由于现阶段普通大学生就业过于饱和,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佳,相对的高级技术人才确供不应求,进一步激化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矛盾。一是由于大学办学趋利性明显,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受到大学排名、经费获取及行政级别等影响,一些医学院及师范学院等合并后,以“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却走千篇一律的培养道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同化导致学生社会竞争力不足,大学在利益最大化下蒙蔽了多元化人才需求,使得人才培养特色不足,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教育及教学模式都是以学术型、工程型为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虽然有所表示,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功利性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足,应用型技术人才学历结构,大学人才改革被趋利性阻碍,由此可见大学人才培养价值观的树立存在一定的偏差。改革传统价值管辖“等级制”人才评价标准及大学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高校教育发展的自主性,改变职业类型对社会群体分层的价值观的看法,改变传统择业观,从职业规划及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入手,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及价值观。看不起-不愿学-学得差-出路差-发展差-看不起的看法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大学教育应该以科学价值观为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应用价值观是教育改革下价值观攻克的重要课题。

(2)异质化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同质现象明显,其原因在于一些高校都是轻实践重理论,导致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相同,虽然各大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及设备、技术等存在差异,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同质化,导致在同一套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就业压力大,学生学习以理论为主导致学而不专、学不致用及杂而不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虽然都是以产学融合、工学结合、项目式、研究式等方法为主,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能力强化,由于岗位及教学理念的差异,导致人才的能力培养偏向及专业素质强化方向各异,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重点在于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的改变。高校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及办学性质的统一,通过高校发展方向及发展理念的差异性,形成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素质特色,实现教学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的改革。高校人才方案的制订,以校企合作深度及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为主,根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既满足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需求,又实现学生的定向培养,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改变外界对职业看法造成学生发展认识的偏差,通过校企项目合作或者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人才的定向输送。通过任务驱动式教育,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融合教育,通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等项目任务及课题设计等,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性教育,通过企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收集数据资料及社会调研活动展开积累经验,针对现代化市场下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及发展走向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面向技术型、应用型岗位,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积极性,实现分层教育及分类别人才培养模式选定,通过任务驱动、订单式及深度学习、正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组合,促进人才培养中质量及特质化人才的培养,促进能力的培育。

3.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价值观问题解决的建议

深度学习根据现阶段高校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学习研究的不足,从知识基础、批判性思维及信息整合等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深度学习为中心,以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及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丰富应用技术型人才,以理解性为主提高学生者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分析、批判与反思能力,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基于建构主义实现知识结构的分析与解读,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列与原理掌握,从学习方式入手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由于现阶段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牵涉因素较广,要实现可持续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专业知识的精深理解与教学内容批判入手,基于实际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对科学原理及新发现知识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应用,基于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针对问题导向,改变惯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基于批判角度激发创新精神,提高问题发展及解决能力,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精神与创新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质疑习惯。

从价值观到理论知识,以知识学习至知识应用,从专业能力培养到社会实际工作,以批判质疑的思维、产教融合及工学结合,在企业中以实际工作践行创造性思维与应用技术人才的发展价值,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职业看法的认识。以实际工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产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深度学习深化学生思维培养与知识掌握。此外,订单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树立优良的社会观,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及工作指导强化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素养,以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专项培训的方式,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及价值观念树立,对比起理论教学,更加具有影响力。因此,在深度学习深化学生思维的同时,以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技能与观念树立,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观念为基础,实现人才价值观问题及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确保人才培养计划中针对人才观念不足及实践技能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以实践工作积累社会经验,以工作指导强化规划意识,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及技能掌握的正确引导,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及人才输送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与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观念存在欠缺,导致人才教育体系及价值观树立受到限制,不利于我国创新体系的发展,需要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深化校企合作,實现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及输送体系对接,提高实践能力,纠正学生及高校发展价值观的偏差。

参考文献:

[1]萧成勇.透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24):68-73.

[2]李宁.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2):87-89.

[3]宋慧敏.深度学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之必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30-13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价值观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