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模式研究

2018-12-27张丽娟王文龙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

张丽娟 王文龙

摘 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随着国内高校的发展,部分高校在异地设立研究院。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分析了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就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指导、企业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高等院校提供智力与人才保障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异地研究院 建设模式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同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因此,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高校,具有重大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存在一些不足。其内部的研究单位分散、研究内容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科研力量整合欠缺、顶级科研人才匮乏,等等,导致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乏力,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鉴于此,近年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在异地建立了大量的研究机构,以期实现高校创新资源优势与政府的政策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高效叠加,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优势,扩大学校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但是,作為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有待规范等制约了研究机构的发展。因此,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建设模式,使其适应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相关概念的内涵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公司治理领域,其核心理念是: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投入或参与密不可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因其专用型资产的投资而进行的制衡构成了治理结构[2]。

1963年,斯坦福大学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没有他们支持就难以生存的群体。之后,国外学者米切尔和伍德作总结了27种代表性界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可影响或被其影响的主体,该界定涵盖最广泛;第二类,所有与组织有直接关系的主体;第三类,投入专业资产用于组织的主体。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可以理解为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所有主体。外国学者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88)根据影响组织的不同方式将其分为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直接与组织建立契约关系的实体;间接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具有非契约关系但可以影响组织的实体[3]。Chatham(1992)根据契约关系的正式程度进一步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契约型和公众型。一些国内学者根据国情定义了利益相关者的属性[4]。万建华(1998)和李新和(2001)将利益相关者从合作性和威胁性的维度界定为支持性、不支持型、混合型和边缘型[5]。陈洪辉(2003)从三个维度(主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分为核心型、蛰伏型和边缘型。

1.2异地研究院

1.2.1建设背景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相对集中分布在省会和直辖市,致使部分地方高等教育力量薄弱。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急速膨胀。大学办学规模、发展需求与学校原有的办学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6]。与此同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了高等院所的调整和改革,高校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办学空间的分散。据不完全统计,39所985所大学现有校区已达140所。面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关键机遇期,高校迫切需要通过办学空间的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内涵发展。由于自筹资金困难、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和区域发展布局等方面的限制,高校很难在原址上优化拓展现有物理空间,故异地合作共建成为现实的最优选择。

1.2.2异地研究院内涵

异地研究院作为异地合作共建机构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实体性”的组织机构。首先,具有独立编制,在理事会等机构的领导下具体开展工作,是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纵向项目申报、实施于一体的共建实体。其次,它属于高校创新的“学术特区”。通过人、财、物等资源整合,开展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探索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管理与运行的创新模式。第二,它有一个开放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虚实结合,或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或以校地合作的形式,共同构建科研活动公共服务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示范平台。第三,运作的机制体制具有先进性。其运作体系一般包括项目申报或洽谈,项目过程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7]。

2.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高校建设异地研究院是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及地方企业合作的升华与结晶,也是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笔者认为,高校建设异地研究院的利益相关者模型应该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高校、企业)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学生、行业协会、媒体、社区与社会公众)。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以下是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如下:

2.1直接的利益相关者

2.1.1高等院校

高校是异地研究院建设的最重要组织者和建设者,是契约性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基于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实现内涵发展,高校的主要利益诉求包括:第一,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的需求很大,异地研究院建设可以更多地从地方和企业获得项目经费,扩大资金来源。第二,学校增加自身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需要。异地研究院建设可以为学校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的办公试验场所,加速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第三,为社会开发新产品和研发技术的需求。异地研究院通过与当地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及时了解最新市场需求,大幅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第四,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异地研究院通过与地方开展合作,可及时完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企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规模,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要求。

2.1.2地方政府

政府部门作为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合作方,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契约型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创新载体建设、优化资源共享、杰出人才培养和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举措,在土地供应、教师住房保障、人才服务和前期启动资金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并通过实施激励财税政策,引导舆论宣传,支持行业协会发展等方式,探索校地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在异地研究院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主要利益诉求是:一是通过在地方大力建设研究院,提高当地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8]。二是依托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大幅提高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吸引更多研究院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留到当地工作,促进当地就业,为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2.1.3地方企业

利润是企业的永恒最求,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异地研究院建设有利于校地深入开展合作,有利于企业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盈利、健康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契约型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利益诉求是:一是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企业通过与高校的深入合作,以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做到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前,更有利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获得更多的高水平产品。通过与研究院的合作,加快高校高水平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产出更多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三是提高企业的美誉度。通过与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可以在研究院的师生、家长、行业协会和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企业文化,提高公司声誉,吸引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2.2间接的利益相关者

2.2.1学生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整体能力,作为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利益诉求是:首先,提高自我素质的需要。学生通过在研究院的参与研究,全方位参与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其次,扩大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学生在充分参与研究院实际科研任务的同时,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得以培养,高级管理与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2.2.2行业协会、媒体、社区和社会公众

作为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的间接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媒体、社区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主要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通过媒体推广、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各方资源整合,促进包括行业内专家、高校学者、科研人员、企业研发团队与相关各方资源的信息交流,为横向项目合作、纵向项目申报、行业内共性关键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第三方资金投入对接和项目推介等场所提供服务。

3.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建设模式

与传统的科技创新组织相比,高校异地研究院更加开放与实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区域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根据高校异地研究院主要支持单位和建设主体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学主导型研究院、政府主导型研究院和企业主导型研究院。

3.1大学主导型研究院

高等教育是国家和地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家和各地积极推进实施“双一流”战略,积极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都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高等院校在智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实现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同共赢发展,故大学到地方共建研究院应运而生,大学主导的异地研究院整合了科研、教学和管理各方力量,包括“官、产、学、研、用、经”诸多资源,科研实力与队伍配置最优化,一般具有“技术转移推广、知识产权保护、高科技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功能,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大学主导型研究院通常由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共建,面向高等院校的主体专业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设立,由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设立院务委员会为执行机构,下设院长及相关机构。一般设立有综合办公室、财务办公室、研究和创新团队、成果转化办公室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等。大多采用企业化管理,如合同制,考核制、绩效制等。作为大学主导型研究院,创新性和先进性是其鲜明特色,其更专注于世界前沿的技术,聚焦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努力突破大学原有框架,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方合作,力求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有效整合,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3.2政府主导型研究院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异地合作共建中,占据主动位置。政府主导型高校异地研究院是以地方政府的区域产业发展计划为基础,从战略角度,通过政府的科技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合建设和组织,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具有非盈利、公益性特征的研究机构。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干部任免等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主导型的研究院架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桥梁,定位于促进地方核心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试验”为其主要功能。

为实现研究院的诸多功能,政府主导的研究院建立必要的管理建构。实行理事会,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和政府业务部门的管理制度,做到决策与执行的分离。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理事长由地方政府领导担任,高校、企业等代表等担任理事。理事会做好顶层设计,重大决策。研究院产业指导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由来自科技界、学术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与和政府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对研究院的产业发展提供咨询,筛选大型科技项目[9]。研究院的日常管理由业务部门负责。地区或区域的产业引领是研究院的核心业务,一般下设试验部门、研发部门、技术转移部门。

3.3企业主导型研究院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自身特有的技术或技能,可以为公司客户群体获取独一无二的利益。这种特有的技术或技能,给企业带来对手难以复制的创新力,是企业独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建设。近年来,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一些区域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始和高校合作设立研究院。企业主导的研究院可以很好地弥补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不强的不足,市场竞争力巨大。它在对优势科技之源进行整合和高效配置的结果。

企业主导型的研究院,以区域内产业的独特优势为基础,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致力于产业前瞻性技术突破,具有目标明确、风险可控和保障资金的诸多优点。虽然优点突出,但是该类研究院发展滞后。“实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转移”是其机构功能定位。企业主导型研究院实行企业公司化管理,各方均占有股份,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核心管理团队。设有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等。

4.高等院校异地研究院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院校异地研究院的发展时间短,依旧处于探索摸索阶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结合当地产业情况,找到契合各方利益与需求的研究院建设路径,为国家发展和地方进步贡献力量。

4.1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指导

基于研究院的公益属性,其完全去行政化不太现实,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宏观的政策指导必不可少。第一,提供財政支持。在成立初期,研究院应由政府资助,以外部输血方式助其发展。同时政府应提供相关的政策优惠。第二,确立研发重点方向。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研究机构,研究不可能涉及该区域的所有行业,应以高新技术行业和区域重点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第三,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促进研究院成立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研究院的顶层设计工作。

4.2企业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为推动技术转移活动开展,企业应及时提供给研究院实时市场需求。这样有助于研究院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做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强有力的契合。这就需要企业与研究院紧密合作。第一,研发前期,研究院研究团队到企业开展咨询、对接活动,依据企业需求和市场认知,确定研发项目。第二,研究院在研发过程中,应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研发生产的全过程,从方案制订、原料选择到过程控制,以保证研发产品的合格率。

4.3高等院校提供智力与人才保障

高层次人才是研究院的发展核心。人才济济的高等院校要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首先,做好高素质人才的选聘。高等院校应充分分析研究院对口产业的相关教授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与研究院所在地有地缘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到院工作,保证其实际到岗率。其次,出台激励制度。高等院校出台相关政策,优化理顺研究院与学校的关系,调动广大高等院校研究人员到研究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联合组建团队。针对研究院的产业研究方向,有针对性跨学科组建研究团队,做到联合协同攻关。

5.结语

三类研究院类型定位略有不同,大学主导型研究院主要从事技术转移、产品孵化和企业培育,政府主导型研究院从事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咨询,企业主导型研究院从事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根据其定位不同,有相应的管理个组织结构与其适合。但实质上,三者的差别不大,其终极目的是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故在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三类主体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协同推进研究院建设,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威发布: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2018.03.13/2018. 08.20.

[2]汤俊驰.利益相关者本位公司治理模式的法律思考[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刘磊,胡曦玮,朱锁玲,等.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发展政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7(4):72-82.

[4]黄晓波.广义资本会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5]朱祥,王静婷.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体育产业园区研究[J].体育时空,2017(5).

[6]李丹青,李海芬.办学理念的形成及其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C].大学经营国际论坛,2007.

[7]张平,张雷.大学研究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7-351.

[8]王桂良,周姬梅,吴其叶.加快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今日科技,2013(2):12-13.

[9]熊文明,顾新,赵长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J].决策咨询,2015(3):75-78.

通讯作者:王文龙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
GPON技术在数据接入网络中的应用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