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盐平八郎的叛乱动机

2018-12-27黄宇宏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黄宇宏

摘 要: 日本天保八年,大盐平八郎发动了著名的“大盐平八郎之亂”。本文就该乱的目的和动机进行讨论,分析其是意在推翻德川幕府还是拯救德川幕府。通过对其“忠君爱国”思想和“阳明学”思想的探究,得出结论:大盐平八郎从根本上是为了拯救当时的民众、社会,是为了拯救因大饥荒而悲惨如人间地狱的当时的日本才愤然起义,他下决心试图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关键词: 大盐平八郎 阳明学 大盐之乱 忠君爱国思想

一、背景和文献综述

日本天保八年,以大饥荒为导火索,大盐平八郎发动著名的“大盐平八郎之乱”,虽以失败告终,但仍名垂青史。本文着重讨论关于该“乱”的目的和动机。学界关于此内容的研究通常划分为两极:一方面认为该起义是为了“打倒”德川幕府,另一方面则认为这场起义的真正目的在于“解救”德川幕府。

例如,日本学者森田健司①将大盐平八郎之乱的目的定性为“谏言”。冈本良一②认为大盐平八郎志在从贫困中解救日本国民,而并非对抗幕府。德富苏峰在《近世日本国民史》一书中提到,仅从效果看,的确大盐平八郎此举是德川体制崩坏的开端,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③。

至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数仅从史实入手,以史实为主要根据。但要分析这场起义,仅仅依照史实和资料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必须意识到大盐平八郎是一名“阳明学者”。其门下的弟子人数众多,且因对他的思想产生共鸣而参与到起义中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从过去的研究中不常提及的思想视角,从阳明学的视角分析他的叛乱动机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大盐平八郎的爱国观

要从思想的角度谈论大盐的起义目的,参考其忠君爱国观自然是必不可少。

根据《孝经讲义》记载,他认为忠君之心是卿大夫最不可或缺的品格之一。有学者以此为据,认为大盐的叛乱并非为了推翻幕府,而是为了尽忠心,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兵谏”④。他在《孝经讲义》中引用《管子》之言,认为“治安百姓,主之则也。教护家事,父母之则也。正谏死节,臣下之则也”⑤,可以看出其忠诚之心。

不过,这种忠诚心并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死忠”。《孝经讲义》将《孝经》中的“故当不义即争之,从父之令焉得为孝”。解释为:忠臣不应忽视君王的安危,但如果屡谏不听,就应该离开君王,否则就会有毁灭自己的可能。屡谏不听且不离不弃并非仁义之士所为⑥。可见他认为倘若臣子的谏言难入君耳,臣子就应该离开他的君王。

在起义前的大饥荒时期,大盐平八郎就曾多次向幕府进谏,却都无功而返。大盐曾命其义子格之助向迹部山城守建议其开仓救民,但多次遭婉拒。回禀大盐平八郎后平八郎叹气道:“民之父母竟无情至此,吾亦已无路可走。”⑦后其向将军直谏,仍是无果。

可见大盐作为臣子的义务已尽,虽然他的进谏对象囊括从高级官员到将军,但都未能解决问题。至此,根据他在《孝经讲义》中的逻辑,只剩下了离开这一选项。所以,大盐发动叛乱,并非是为了向幕府谏言。此刻已经抛弃了德川幕府的他,之所以选择起义,更多的是为了拯救百姓,改变社会现状。

但是有观点认为:大盐曾在起义前亲笔写信给将军,信中揭露了当时老中⑧的种种腐败行为,从此信看,大盐平八郎此举只是为了制裁有腐败行径的幕府官员,并引起将军的重视,并无策反之心⑨。

但显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仅仅因为他在叛乱前仍谏言幕府就认为他没有推翻幕府的动机是毫无意义的。历史上在叛乱前仍力挽狂澜的大将数不胜数,如后汉时期的许攸在多次劝诫袁绍无果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并大败袁绍。故这样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三、大盐平八郎的忠

但大盐此举是否抛弃了他不停强调的“忠”呢?所谓“抛弃了忠”这样的说法过去片面。在讨论其忠心与否之前,首先,我们必须看清楚他所忠诚的对象。下文是大盐平八郎起义时的檄文:

“天家自足利氏以来,如同隐居,久失赏罚之柄;故下民之怨,告诉无门,遂相率成乱。民怨冲天,年年乃有地震、火夹、山崩、水决等等;五谷不登,饥饿相成。是皆天之所以深诫于吾人者也。然而在上者仍多不察,小人奸邪之徒续掌政事,日惟以榨取金米为谋,恼恨天下。我等草野寒士,虽有鉴于庶民之疾苦,悲愤抑郁;然自顾无汤、武之势,孔、孟之德,乃唯有徒然蛰居而已。然而近者,米价一再高涨;大阪府尹暨诸官吏,罔顾万物一体之仁,恣意行事,推将米粮运往江户,而于天皇所在之京都则不与焉。甚而于购米五升或一斗之民,亦以动用贡米而妄加逮捕。昔有诸侯名葛伯者,夺民人之食而杀民人之子;以此与今相较,伤天害理,实无稍异。”⑩

从檄文内容我们便可以看出,大盐矛头直指幕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幕府统治的不满。他提及天皇时认为天皇久居宫内,失去实际权力,而幕府官员则为官不仁,无视民意,腐败透顶。为了缓解饥荒,把粮食集中运往将军所在的江户城,而天皇所在的京都则被忽略了。江户时期的日本政治体制是天皇和将军的二元制统治,其中将军握有政治实权,天皇管理祭祀,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可以推测,他所效忠的对象很可能是二元日本政治中的天皇,而非幕府将军。所以,为推翻幕府而发动叛乱这一行为,谈不上是抛弃了“忠”。

四、大盐平八郎的阳明学思想

在中国,阳明学是最早一批将“私”作为积极的一面而接纳的学说之一。由于李贽偏激地将阳明学中“心”的作用过分放大,心说而在中国明末常被误解为是反动的学说。而在日本,阳明学的容受过程与中国有许多不同。经了庵桂悟传入,中江藤树和熊泽蕃山继承,到大盐平八郎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可以说,阳明学绝不是导致大盐平八郎起义的根本原因,但其对大盐平八郎思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大盐在十九岁那年,就已经开始阅读中国明代的心学大儒吕坤的《呻吟语》,并对阳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年后便成了日本的阳明学大家。

他十分重视程子和孔子之学,认为阳明学和朱子学并非格格不入的两个学派。他努力地吸收朱子学的理论到他的阳明学体系中,形成许多新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太虚”观。

说到大盐的理学代表作,就不得不提《洗心洞札记》。若要深入了解大鹽的阳明思想,这本以读书录的形式阐明了大盐的学术理解的著作是不可或缺的。

在《洗心洞札记》中,大盐曾提道:“先生论学有不协于人情者五焉。一曰太虚。二曰致良知。三曰变化气质。四曰一生死。五曰去虚伪。”{11}将阳明学中五大核心的太虚摆在了第一位。

大盐是在吸收了中江藤树“我—父母—天地—太虚”式的万物一体论的基础上将太虚内在化{12}。并且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和太虚有关,都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躯壳外之虚,便是天也。天者,吾心也。心葆含万有,于是焉可悟矣。故有血气者,至草木瓦石,视其死,视其摧折,视其毁坏,则令伤感吾心,以本为心中物故也。若有欲而塞心,则心非虚,非虚则顽然一小物,而非天体也。便与骨肉既分隔了,何况其他耶,名之以小人,不亦理乎?”{13}

在大盐看来,心归于太虚,则天地万物便与我感同身受。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其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内心历程。

但“对君臣关系的死守”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究竟哪个在其心中分量更重呢?这里我们可以参照其“孝”观。

大盐对中江藤树的“我—父母—天地—太虚”,从孝的角度加以继承,在《孝经讲义》中他认为。太虚生天地,天地生先祖,先祖生父母,父母生我。形成了“我-父母―先祖―天地―太虚”的体系{14}。在其价值体系中,天地太虚是大于父母的,而他在孝经讲义中也曾将对父母之孝和忠君等同起来,认为君给臣俸禄和父母喂食自己同样是人的天性{15}。由此可推,在其理念中,天地是重于君臣关系的。故大盐在此次叛乱中就算抱有推翻幕府统治的想法也不足为奇。

五、结语

文章从大盐平八郎的“忠君爱国观”和“阳明学”的角度,分析其在天保八年发动“大盐平八郎之乱”的原因和动机,并得出以下结论:

无论是从史实,还是思想层面考量,大盐平八郎具备十足的动机去推翻幕府统治。虽不能百分之一百断言他就是为了推翻幕府统治才发动的起义,但可以认为这种可能性极高。至少他并不是,如部分学者所说,为了拯救德川幕府,为了维持当时的社会制度而发动烦乱。大盐平八郎从根本上是为了拯救当时的民众、社会,是为了拯救因大饥荒而悲惨如人间地狱的当时的日本,才愤然起义。他下决心试图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注释:

①森田健司.江戸後期における陽明学と武士道の連関——大塩中斎·山田方谷·河井継之助[A].大阪学院大学経済論集·第22巻·第2号[C].大阪:大阪学院大学経済学会,2008.

②岡本良一.大塩平八郎[M].創元社,1975.

③徳富蘇峰.近世日本国民史·第27巻[M].交政天保时代,1928:353.

④⑨李亚.论大盐平八郎的举兵动机——以大盐的谏诤观与武士身份为视角[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4):95-104.

⑤⑥{15}大塩後素.孝経講義[M].聖華房,2018:22,60-61,36.

⑦石崎東国.大塩平八郎伝[M].大鐙閣,1920:254-255.

⑧老中:幕府时期的一种官职.

⑩幸田成友.大塩平八郎[M].創元社,1943:261-267.

{11}大塩中斎.洗心洞箚記[M].秀英舎,1892:5-6.

{12}崔在穆,著.钱明,译.东亚阳明学的展开[M].台湾:台大出版中心,2011:215-216.

{13}大塩中斎,著.山田準訳(注).洗心洞箚記[M].岩波書店,1940.

{14}崔在穆,著.朴姬福·靳煜,译.东亚阳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90.

参考文献:

[1]崔在穆,著.朴姬福·靳煜,译.东亚阳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90.

[2]学院大学経済論集 第22巻·第2号[M].大阪:大阪学院大学経済学会,2008.

[3]岡本良一.大塩平八郎[M].創元社,1975.

[4]大塩中斎,著.山田準訳,注.洗心洞箚記[M].岩波書店,1940.

[5]徳富蘇峰.近世日本国民史[M].第27巻.交政天保时代,1928:353.

[6]大塩後素.孝経講義[M].聖華房,2018:60-61.

[7]石崎東国.大塩平八郎伝[M].大鐙閣,1920:254-255.

[8]幸田成友.大塩平八郎[M].創元社,1943:261-267.

[9]大塩中斎.洗心洞箚記[M].秀英舎,1892:5-6.

[10]崔在穆,著.钱明,译.东亚阳明学的展开[M].台湾:台大出版中心,2011:215-216.

[11]森田健司.江戸後期における陽明学と武士道の連関——大塩中斎·山田方谷·河井継之助[A].大阪学院大学経済論集·第22巻·第2号[C].大阪:大阪学院大学経済学会,2008.

[12]李亚.论大盐平八郎的举兵动机——以大盐的谏诤观与武士身份为视角[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4):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