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人文关怀

2018-12-27陈亚琴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

陈亚琴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的人文意义,分析了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图书馆 勤工助学 管理 思考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一个最能体现现代科学精神同时又充满人文精神的场所。虽然人文精神在图书馆最主要的体现是以读者为本,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使读者充分体会到图书馆本身散发出的书香、人文气息,感受到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1]。但是要更好地发扬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洋溢在高校图书馆中,成为其精神内核,不仅面对读者这个层面,还包括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馆领导与馆员之间的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以及图书馆对来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给予的良好指导。本文主要谈谈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做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指导与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1.图书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的人文意义

1.1满足其通过自身努力减缓经济压力的需求,也能舒缓其精神压力。

高校中的勤工助学现象反映了大学生中一种自立自强、面对困难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是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的。根據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一般分布于图书馆、食堂、后勤等部门,另外就是一些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临时岗位,相对而言,因为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具有环境条件好、安全性强、没有交通问题、对学业影响小等优势,大学生比较青睐。高校对于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通常首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参与图书馆管理,获得一定的报酬,有利于缓解这些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心理负担。

1.2为其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锻炼机会,促进其成长。

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助学要经常面对图书馆馆员、读者和大学生同事三个群体。工作中经常会接受馆员的指导,学习有关技能,反馈有关问题;和读者群体沟通,为他们提供图书借还等服务;还要和大学生同事协同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对于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利的,还可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职业精神。部分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还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都为今后走入社会积累宝贵的经验。图书馆勤工助学不仅丰富了这些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促进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在图书馆工作,相比其他学生,他们对文献资源检索的技巧掌握得更好,也更有机会接触各种专业期刊,有利于专业技能学习及阅读习惯的培养。

1.3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这些勤助生来自不同专业,年轻充满活力,文化素养较高,而且他们本身就属于读者群,更理解读者的需求,他们反馈的意见更有针对性,对于完善馆藏结构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准更加有效;由于他们亲身参与图书馆工作,目睹图书馆工作的繁重与辛劳,能对馆员的服务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对图书馆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2]。另外,作为聘用方的高校图书馆,确实需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以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校区扩建,新馆区落成,馆藏书籍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图书馆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服务要升级,提供更高层次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在新职员没有大力引进和背景下,这些都造成高校图书馆人手紧缺。对勤助生进行短暂的岗位培训后,能基本胜任图书馆大部分岗位,较好地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一部分馆员有机会外出进修培训,从事科研工作或有更高要求的现代信息服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

2.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勤助生队伍缺乏稳定性。

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都是在校大学生,而且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主,他们学习任务较重,面临英语考级、计算机考证等压力,且有时课程变动、讲座、开会、社团活动、外出实习事项等都会对勤工助学工作产生扰动,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试阶段,复习迎考的任务繁重,会对勤工助学工作产生影响。部分勤助生对图书馆工作期望过高,上岗以后发现工作辛苦且无聊,于是叫人替岗或干脆放弃,勤工助学学生队伍稳定性差影响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

2.2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工作主动性不足。

目前高校图书馆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以体力劳动为主,主要是图书上架、整理、清洁这些工作,简单重复劳动,技术含量较低,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产生倦怠。再则,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足,没有把这种勤工助学的岗位看作社会锻炼的机会,逐渐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缺乏主动性,馆员不布置任务,就不知做什么,有时还会长时间玩手机。

2.3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勤工助学相关管理制度,首先会从经济困难的学生中招聘,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农村的贫困地区,除了有较强的经济压力外,还存在一些精神压力,心理上有自卑、敏感的倾向,缺乏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甚至自我封闭不善交流,以至于干活时畏首畏尾,不愿到人前去,面子上拉不开,怕同学认识又怕干活被同学瞧不起等[3]。这种负面心理对开展工作不利,如不能自我完善,也会影响今后就业与发展。

3.人文关怀视角下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思考

3.1图书馆从服务育人的理念出发,做好招聘与培训工作。

图书馆在高校中要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重要功能,这种服务育人不仅仅是面对读者群体,对于有意申报图书馆勤助岗位的学生也要有这种育人意识,比如对于招聘中落聘的学生,是否以一种诚恳的致谢态度对待,关系到能否给刚进校门的贫困学生挫折时心理上的安慰,其实,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给这些学生发一条温馨的致谢短信而已。另外,要重视培训工作,不要因为学生是短期的而敷衍了事,培训越细致,学生所能做的工作就越复杂,容易使他们产生自信,对于上岗后的工作稳定性也有帮助。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是图书馆育人的应有之义。如果馆员认为这些勤助生仅做些勤杂工的事务就可,自然不会认真系统地培训勤助生,今后这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履职,做一些粗浅的工作,工作热情与自我认可度自然不高。培训内容主要是业务技能,包括熟悉图书馆架构、各书室布局、图书管理系统、各种规章制度。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可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性的问题采用“集中培训”,不同岗位因为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可“分散培训”。除馆员当培训老师外,还可让有经验的老勤助生“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最终让每一位勤助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强化服务意识。

3.2馆员应给予勤助生多一些人文关懷。

图书馆应尊重与关怀这些勤助生,创造平等友爱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图书馆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在工作中馆员应悉心指导学生,还可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学生沟通联系,加强交流,主动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必要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还可通过邀请学生参加图书馆例会,开展整理图书、图书借阅等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还可举办一些联谊活动,如摄影作品展、征文比赛、图书馆拔河比赛等娱乐心身、丰富业余生活,增进感情,培养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尽量考虑每一位学生自身特点与专业特长以安排岗位,达到人尽其才,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进步表现不吝赞扬。在学生因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替岗、请假时给予必要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这些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勤助生提高职业道德,学会关心他人,充分发挥图书馆由助学向育人过渡的教育职能。

3.3馆员应给勤助生做好表率作用。

图书馆勤助生与馆员近距离接触,馆员的工作态度、馆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勤助生。馆员应以身作则,不仅公平公正地分配任务,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而且在对读者的服务中要尊重读者,细致亲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文化氛围。既让读者满意,又对勤助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3.4建立健全严格又有人性的管理制度,培养勤助生的职业精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建立一套适合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不仅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勤助生良好职业素养与契约精神的培养。这套管理制度和细则的制定要涵盖招聘、培训、上岗、考核的全过程。招聘要坚持“学有余力、自愿申请、扶困优先、竞争上岗”等原则,明确不同岗位的聘用条件和要求;录用后要签订勤工助学协议书,明确权利和义务,培养职业素养与契约精神。要制定严格考勤制度,加强指导与监管。要挂牌上岗、上班要签到,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召开例会,表彰先进,避免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更好地调动学生工作积极性。在图书馆主体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肯定管理的科学性,又要肯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4]。比如,使用时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优势,外文专业的学生可安排在外文书库,艺术生安排在文艺书库,中文专业的学生负责网络和微信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勤助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对专业要求不十分强烈的岗位,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岗位,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避免单一岗位而产生工作疲劳,定期对学生馆员进行考核评比,对优秀的学生馆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

4.结语

参加勤助生多来自于经济困难的家庭,这一群体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作为育人单位的高校及图书馆,要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多一些人文关怀意识,多创造充满人文氛围的图书馆环境,对图书馆勤助生的成长更有益,也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杜乐.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与重塑[J].科教导刊,2016(1):185-192.

[2]彭春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馆员管理工作探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11):49-52.

[3]张桂玲.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创新管理实证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2):94-98.

[4]赵霞.图书馆管理的新范式——一种管理学视角[J].兰台世界,2018(02):93-96.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