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模式

2018-12-27李晖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传播学儿童文学

李晖

摘 要: 曹文轩2016年获得有着“小诺贝尔”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其代表作《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功不可没。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探究了《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过程,并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译介模式,旨在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青铜葵花》 译介模式 传播学 儿童文学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成为国内文学界、出版界、翻译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文学的对外译介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作品选材、翻译、出版、推广等多个环节,存在影响因素。自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来,国内优秀的文学作品被不断译介到海外,有些作品反响热烈,有些作品却无人问津。2016年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水平第一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曹文轩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其作品的对外译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外译介的作品中,代表作《青铜葵花》在海外反响最大,尤其是输出英国的英译本。2015年《青铜葵花》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后,受到西方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获得英语读者的广泛好评。《青铜葵花》英译本的出版成为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的一大重要推动力,对于曹文轩获得国际认可功不可没。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从译介学角度对《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影响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因素。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译介要素

国内著名翻译研究学者谢天振教授是译介学的倡导者,他指出:“借助译介学的视角,我们重新来审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就不会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个仅仅关涉语言文字转换的翻译问题,而就会注意到它与文化的跨国、跨民族、跨语言传播的方式、途径、接受心态等相关的因素。”[1]译介学理论认为文学译介除了包含两种文字之间的翻译转换之外,还牵涉到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根据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学经典的5W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誰(to Whom)、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该模式把人类的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文学译介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同样包含五个译介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2]。这五个译介要素构成文学译介的译介模式。译介主体是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主力,通常是国家机构或出版社,还有译者个体,他们在译介传播活动中是起点。译介内容是译介主体经过选择后确定的译介作品和作品的呈现形式,既包括原作的内容又包括译作的内容。译介途径是译介主体传播译介作品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译作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出版社、杂志社及网络等进行传播。译介受众是译介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只有译作到达受众,译介行为才能得以实现。译介效果是检验整个译介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对译介效果的考查可以全面审视译介过程,对译介行为进行评价。“译介过程同传播过程一样,都是有互动和回馈的过程”[3]。

二、《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模式

2015年4月,《青铜葵花》英译本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出版半年后,销售量达到1600多册,在英国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译本分别获得2015年英国“笔会奖”(the Pen Award)和2017年“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Marsh Translation Award)。在小说的译介过程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四个要素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了良好的译介效果。

1.译介主体

我国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译介主体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中国本土译介主体模式、海外华人译介主体模式和国外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3]。中国本土译介主体模式是以国内的译者和出版社为主导进行文学作品的海外翻译推广。由于缺乏文化背景,不了解异域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图书出版市场的情况,中国本土译介主体模式难以让中国文学作品成功走向海外,获得海外读者的认可。海外华人译介主体模式是由熟悉中国文化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海外华人作为译介的发起人。这种译介模式虽然弥补了本土译介主体模式的目的语文化的不足,但海外华人的身份仍然会让译作带有强烈的中国立场的文化输出色彩,难以让海外读者对译作产生心理上的接受与认同。国外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是由精通汉语,专门从事汉学研究的国外学者负责译介的。国外汉学家作为译介主体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本国的读者市场,也能得到目的语读者心理上的认同。

《青铜葵花》在英国的译介主体是英国著名汉学家汪海岚(Helen Wang)。她一直致力于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一位多产的中国当代文学和少儿文学翻译家。汪海岚流畅的译笔,典雅的语言,将《青铜葵花》原汁原味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保留了原作的神韵。译者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和对原作内容的正确理解与阐释是翻译的基础。《青铜葵花》是汪海岚接触的第一本曹文轩的作品。在翻译之前,她大量阅读了曹文轩的其他儿童小说,对其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特点有了深刻的感受,准确地捕捉到了原作中最有感染力的悲剧元素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处理原作中一些中国元素的表达时,她通过直译加注的形式进行表达,充分保留作品原来的风格。优秀的译本是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被广泛接受、走出海外的基础。英译本出版后,她在接受纸托邦网站采访时表示,译者主要的角色就是将故事用英语传递出来,保持原作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一位纯粹的翻译者。正是她的这种纯粹,《青铜葵花》所蕴含的东方美才能打动西方读者的心。

2.译介内容

由于文化的异质性,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要考虑译介内容是否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但是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有其特殊性。儿童文学“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品种,因为人类最初的真善美是相近的,甚至是无国界的”[4]。《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背景下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为兄妹,在苦难面前坚强乐观地生活的故事。唯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及苦难中人物呈现出的诗意的姿态和熠熠的美丽的人性光辉让这部儿童小说打动了无数小读者的心。《青铜葵花》自2005年出版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多项大奖,成为国内儿童必读的图书之一。当前的中国儿童文学十分繁荣,题材种类丰富多彩,但曹文轩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坚持作品的诗性。获奖之后,曹文轩说:“一部作品能否走向世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是否经得起翻译。我既使用了本民族语言,也找寻到文字下面所蕴含的全人类共通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当我的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时,最主要的东西不会有什么损失。”[5]《青铜葵花》虽然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但它的文学性能触碰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人性深处。

3.译介途径

译介途径是译本传播的渠道,是影响译介活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海外必须选择合适的译介途径,才能让海外读者有阅读译本的意愿。“中国文学走出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采取国内出版社翻译出版,再推广到海外去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和出版社都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但最终的译介效果不佳”。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版行业不断与世界接轨,通过版权合作的形式开展合作,采取“借船出海”的模式推广中国文学。国内出版商将作品的海外版权出售给本土的出版社,通过海外出版社本土化的运作,使作品适应异域的阅读环境,更好地传播。

《青铜葵花》英文版版权合作方是英国资深童书出版社——沃克出版公司,沃克出版社负责小说全球英文版的出版推广。作为一家专业的童书出版机构,沃克在英国家喻户晓,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专业的包装宣传,《青铜葵花》很快就出现在英国各大实体书店的醒目位置,成为沃克出版社当年系列丛书“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中代表东方的声音。出版社还定期举行读者见面会,邀请译者汪海岚与读者沟通阅读感受,分享翻译体会。沃克出版社的行业优势使得《青铜葵花》在英国得到很好的传播,获得读者的认可。

4.译介受众

译介主体在实施译介行为时要充分考虑到译介受众的特性。在译介活动开始之前,对译介受众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译介效果。中国文学的外译到海外要考虑海外读者的喜好和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和译介途径。海外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文学作品,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美国诗人、翻译家加里·斯奈德在1958年译介我国的寒山诗在美国被广泛传播。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经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译介在英语国家大获赞誉,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些成功的译介案例都是找到了译介内容与译介受众的契合点,译介作品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它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接受主体是儿童。儿童文学作家在創作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儿童读者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儿童的世界是纯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要给他们提供的应该也是一个纯粹的唯美的文字世界。《青铜葵花》这样一部充满温情,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作品符合全世界儿童读者的审美。此外,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青铜葵花》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也满足了英语国家读者想了解中国的愿望。译本在英国面世后,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英国的《卫报》发表书评,高度评价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学性。英国《独立报》将《青铜葵花》英译本列为2015年年度优秀图书。受访的英国读者表示,小说中表现出的紧密的家庭纽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值得探讨。

5.译介效果

译介效果是译介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评介效果的优劣决定译介活动成功与否。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对外译介了很多作品,然而真正获得国外读者认可、取得良好译介效果的作品却寥寥可数。译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都影响着译介的效果。

《青铜葵花》经过汉学家汪海岚的翻译在英语世界里落地开花。英译本得到了专业读者的青睐,不仅获得了英国笔会奖,还入围了2017年“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译本一经面世,便在英国的图书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在普通读者当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英语读者对这部感人至深的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知名购书网站亚马孙和位于英国的全球在线书商bookdepository.com网站上都能看到读者对《青铜葵花》的积极评价。这部小说给英语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让读者从文学本位的阅读体会中国小说。有读者评价,这部小说虽然发生在具有政治敏感色彩的中国“文革”时期,但是故事情节却没有一点政治性,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时空里都是动人的。通过译介的桥梁,中国的《青铜葵花》温暖地开放在异域读者的心里,给他们来自东方的感动。

三、《青铜葵花》译介的启示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青铜葵花》的译介成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儿童文学想走进西方读者的世界必须与海外专业的出版社合作,依靠它们的影响力打开市场。通过版权出售的形式,调动海外出版社的积极性,将作品交给市场来传播。通过单部作品的译介带动系列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循序渐进地为中国儿童文学培育海外读者。我国历史上曾大量引进西方的儿童文学作品,译介主体都是我国知名的学者,这些作品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译介效果。因此,目前阶段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必须靠海外本土出版社和汉学家的力量。好的作品必须依靠好的翻译才能保持原有的文学风貌。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译介主体葛浩文和陈安娜等人的翻译,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也得益于译者汪海岚高水平的翻译,才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打动海外读者和评委的心。因此,挖掘优秀的译者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务之急,不仅要培养国内高端的翻译人才,还要大力资助扶持海外汉学家等外籍翻译,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向海外。文学的对外译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很多因素。译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译介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只有不断积累经验,中国儿童文学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哈罗德·拉斯韦尔,著.展江,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

[4]苏文.《青铜葵花》: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标杆[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11-17(16).

[5]潘启雯.寻找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文化密码[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7-15(9).

[6]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82-128.

[7]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1):1-10.

[8]鲍晓英.“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J].外国语,2014(1):65-71.

猜你喜欢

传播学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李普曼新闻传播学说在中国的早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