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12-27荆东星

科技资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培养

荆东星

摘 要: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以及合理的变革,如此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要遵循“引入-基础-专业-实践”的原则,结合地方特色、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过硬,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就以大数据为视角,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几点讨论。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196-02

为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明确大数据这个时代背景,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大数据为前提。教学中充分利用大数据,这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与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的关键。

1 大数据课程体系设置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计算机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过渡的过程中,计算机设备、终端设备都需要解决结构化、半结构化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储存、传输等难题,这对专业人才职业修养、技术创新、基础理论等能力要求都相對较高。市场急需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储存技术、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十分受到市场的欢迎。

基于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理基础、计算机理论知识扎实;计算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娴熟;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突出;能够胜任大数据时代软件开发设计、网络系统建设管理等工作;专业技能过硬,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总体设置氛围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展是为了奠定学生专业基础,培养最基本的技术理论,职业素养等,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数据库原理与操作等。同时,开设大学英语,为学生提供外语文献资料,使学生可以了解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掌握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开设主要是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钻研,包括软件工程方向、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工程与集成等。这部分课程可以深化学生的基础技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开设旨在建立完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VC++高级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物联网工程概论、高级路由交换技术等。

实践环节:实践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适应力。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网络安全课程实习等内容,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实践课程设计、学生实习规划等,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

2 计算机教学策略和方法

2.1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策略

实践教学方面: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在进行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同时,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在了解学生整体学习状况、能力素养的前提下,通过理论配合实践操作,保障后期专业教学实效。随着学生学习实践的深入,学生要根据主题进行自主设计与开发,教师则负责引导、点拨、解疑等。

理论教学方面:开展理论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懂得核心概念、原理等,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等。同时教师要借助案例教学、小组探究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法,从案例讲解中提炼理论知识难点、重点,强化学生对理论基础在还是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以“计算机导论、物联网工程概论”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以及影像等素材进行导入,引出物联网时代数据采集、储存、处理技术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结合大数据教学,为学生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2.2 被动转主动的教学方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职业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验课程的优势,合理确定探究主体以及课程内容,在明确实践过程与关键技术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之后,教师要细致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最为科学,最为客观的学习指导。如果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则应该引入项目、案例教学法等,关键实将重要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现学生自主项目、案例开发。

比如:“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教学,由于课程技术性、应用性很强,教师应该将课程分为教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实际教学中结合图片、案例、操作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重点知识通过案例演示完成,同时配合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型项目的方式,完成技术性强、操作性强的内容教学,学生要足够的数据库技术,教师充分发挥引导、督导、管理职能,完成以上教学。

3 构建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更好的辅助计算机教学。

构建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是第一步,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搜集和挖掘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和素材,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下载和观看学习资料。同时,教师与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加强了师生联系的紧密性,更加有利于“亲其师,信其道”的实现。

大数据平台支持下,学生课上和课下学习得以整合,通过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法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方面来说,借助平台能够获取更多教学资源,并可以在线跟踪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同时,学校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行为相关数据,可以对教师进行动态跟踪,这是教师评价考核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4 网络多元化成绩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中,成绩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成绩评价多元化是计算机教学创新发展的趋势。

4.1 将学分以必修与选修进行分配

为了更好的实现评价的公平性与多元性,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将学分以必修、选修为类别进行合理分配,根据专业情况,在计算机评价系统中设置必修、选修模块,并以“够用”为基本原则,每门选修课程合理设计学分,总学分保持不变,成绩分为两大部分,也就是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总学分。

4.2 课程成绩评价多元化、层次化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成绩评价也更加多元化、层次化,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教师通过整理和搜集学生课外作业、QQ答疑活动等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哪里是学习薄弱环节,哪里是优势环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具针对性,考核也能够更加定向化。数据分析为分层考核提供了支持,以某个计算机知识点为内容,借助数据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考核标准不同,以实现个性化评价。

参考文献

[1] 拖洪华.基于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3):54-55.

[2] 王先财.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6(9):16.

[3] 田博如.“有效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9):43-47 .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培养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