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慢肾康颗粒对30例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2018-12-27王春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特发性肌酐

李 超,王春花,朱 莺

(常熟市中医院肾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叫膜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肾脏疾病[1]。根据膜性肾病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将该病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排血尿、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偏高、腹腔积液等。中医将特发性膜性肾病分为湿瘀互结型、脾虚湿热型、肝肾阳虚型及肝郁脾虚型等证型。在本文中,笔者对常熟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60例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用慢肾康颗粒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常熟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60例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2.13±7.31)岁;其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7±1.31)年。在Ⅱ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1例;其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1.68±6.87)岁;其病程为8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68±1.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这6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标准。2)经中医辩证分型被确诊患有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3)存在排血尿、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偏高、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4)其年龄在18~80岁之间。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其患有继发性膜性肾病。2)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感染性疾病。3)在参与本研究前的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治疗。4)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5)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治疗中断。

1.3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海燕所著的《肾脏病学》(2008年第三版)中的相关规定将本研究中60例患者病情的西医诊断标准定为:(1)对患者进行肾穿刺光镜活检显示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发生塌陷,其肾小球发生严重的损伤。(2)对患者进行免疫病理检查显示其肾脏内的免疫球蛋白G(IgG)呈颗粒状,并沿着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袢分布,少数患者可出现肾脏内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沉积的情况。(3)对患者进行肾穿刺电镜活检显示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可出现沉积的致密物。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相关规定将本研究中60例患者病情的中医诊断标准定为:患者同时存在以下2个主证且伴有以下的舌象、脉象,或患者同时存在以下任意一个主证和任意一个次证且伴有以下的舌象、脉象,即可诊断其患有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1)主证:①腰部酸痛不适,且疼痛处固定不移。②疲倦乏力或面目浮肿。③食少纳呆或腹胀不适。(2)次证:①大便溏薄。②尿频,夜尿增多。③月经不调或性功能减退。④四肢麻木或肌肤甲错。舌象:舌质淡胖,苔腻,舌边有齿痕,或舌色紫暗,舌上有瘀点或瘀痕。脉象:脉涩。

1.4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降血压、抗凝、调脂等治疗。首先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患者进行降血压治疗,若其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则加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用肝素对其进行抗凝治疗。共治疗3个月。嘱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摄入足够的热量,少食用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对Ⅰ组患者进行治疗。百令胶囊的用法是:口服,3粒/次,3次/d,分别于三餐后30 min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加用慢肾康颗粒(由我院自制,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1087,组方为黄芪、黄精、苍术、白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苇、车前草、丹参、益母草、牡丹皮等)对Ⅱ组患者进行治疗。慢肾康颗粒的用法是:口服,1包/次,3次/d,分别于三餐后30 min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24 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计数及其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主要包括腰部酸痛不适、疲倦乏力、面目浮肿、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尿频、夜尿增多、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四肢麻木、肌肤甲错等,总分为35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上述证候越严重。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经治疗,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恢复正常,其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均恢复正常,且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经治疗,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其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均明显改善,且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有效:经治疗,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有所降低,其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经治疗,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未降低,其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均未得到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Ⅱ组患者白蛋白的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Ⅰ组患者,其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Ⅰ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Ⅱ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Ⅰ组患者,P<0.05。详见表2。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与83.33%,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s)

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组间比较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治疗后组间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g) Ⅰ组 30 4.42±1.25 2.92±1.85 t值=0.332 P值=0.202 t值=4.123 P值=0.026 t值=6.123 P值=0.004 t值=3.185 P值=0.027Ⅱ组 30 4.32±1.23 1.89±1.03白蛋白(g/L) Ⅰ组 30 29.19±4.15 35.62±5.81 t值=1.892 P值=0.321 t值=4.116 P值=0.007 t值=5.142 P值=0.005 t值=3.176 P值=0.030Ⅱ组 30 28.13±4.28 40.87±5.77肌酐(μmol/L) Ⅰ组 30 89.17±21.87 78.37±16.87 t值=0.187 P值=0.098 t值=3.876 P值=0.028 t值=6.258 P值=0.005 t值=4.213 P值=0.026Ⅱ组 30 92.16±28.16 67.94±18.17甘油三酯(mmol/L) Ⅰ组 30 3.17±0.65 2.17±0.68 t值=0.478 P值=0.712 t值=2.254 P值=0.045 t值=3.432 P值=0.021 t值=2.123 P值=0.035Ⅱ组 30 3.45±0.98 1.78±0.87总胆固醇 Ⅰ组 30 6.21±1.39 5.28±1.98 t值=0.174 P值=0.564 t值=2.529 P值=0.021 t值=2.196 P值=0.032(mmol/L) Ⅱ组 30 6.23±1.33 4.43±1.54 t值=3.138 P值=0.022血小板计数(×109/L) Ⅰ组 30 143.84±59.27 165.87±12.72 t值=0.642 P值=0.421 t值=4.265 P值=0.023 t值=5.321 P值=0.018Ⅱ组 30 145.17±33.53 196.38±23.59 t值=7.015 P值=0.005中医证候积分(分) Ⅰ组 30 22.87±5.29 18.85±4.73 t值=1.987 P值=0.534 t值=8.265 P值=0.001 t值=5.287 P值=0.020Ⅱ组 30 23.64±4.62 11.48±3.45 t值=9.345 P值=0.001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谢丽君等[3]研究认为,诱发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键环节是肾小球足细胞上的靶抗原被自身抗体识别,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足细胞发生损伤,使肾小球足细胞的滤过功能遭到破坏。有文献报道称,有50%~60%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4]。故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西医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主要是进行降血压、抗凝及调脂等治疗。中医学中并无特发性膜性肾病这一病名,通常将其归于“水肿病”、“尿浊病”等范畴。中医将特发性膜性肾病分为湿瘀互结型、脾虚湿热型、肝肾阳虚型及肝郁脾虚型等几种证型。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之根,外感邪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药石使用不当是诱发此病之标[5]。中医主张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面着手治疗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本研究所用的慢肾康颗粒是由黄芪、黄精、苍术、白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苇、车前草、丹参、益母草、牡丹皮等中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其中,黄芪、黄精为君药,既能健脾养血,又能鼓舞中焦、振动阳气。苍术、白术、薏苡仁为臣药,具有燥湿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由脾肾气虚、水湿浸渍所致的浮肿、排尿不利。石苇、白花蛇舌草、车前草性味苦寒,入肾经,为佐药,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由湿热内蕴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牡丹皮、丹参、益母草为使药,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由水瘀互结所致的水肿。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

综上所述,在对湿瘀互结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慢肾康颗粒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其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其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的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特发性肌酐
高甘油三酯血症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